2010年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復習資料匯總(75)

字號:

1. 曲面網架可以做成單曲或雙曲
    2. 大跨度拱結構拱腳水平推力
    可用位于拱腳處的拉桿承受
    可用兩側有足夠剛度的框架結構承受
    3. 位于良好的地基的落地拱可以利用基礎直接承受
    4. 不可用支承拱的獨立支柱承受
    5. 地震發(fā)生時第一個地震波的發(fā)源點稱震源
    6. 甲類建筑需特殊考慮設計烈度
    乙類建筑可按本地區(qū)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考慮
    丙類建筑可按本地區(qū)基本烈度考慮
    丁類建筑可按本地區(qū)基本烈度降一級考慮,但六度不降
    7. 作地震變形驗算時,框架結構的層間彈性位角限值
    8. 規(guī)范規(guī)定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墻之間無大洞口的樓屋蓋的長寬比,是因為使樓屋蓋具有傳遞水平地震作用力的足夠剛度
    9.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填充墻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
    砌體填充墻應與框架柱用鋼筋拉結
    宜采用與框架柔性連接的墻板
    10.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計算跨度的1/8-1/12
    框架梁的截面寬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1/4高度;并不宜小于柱寬的1/2
    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11. 工形柱的翼緣厚度不宜小于100;腹板厚度不宜小于80;當腹板開孔時,在孔洞周邊宜設置2-3根直徑不小于8的封閉鋼筋
    12. 鋼結構、鋼架、排架和網架中鋼架的鋼材用量最省
    13. 有抗震設防要求并對建筑裝修要求較高的房屋和高層建筑,應優(yōu)先采用剪力墻或框架-剪力墻結構
    14. 當砌體填充墻長度大于5M時,墻頂宜與梁有拉結措施
    15. 抗震墻的厚度在一、二級時,≥160,且>層高的1/20
    三、四級時,≥140,且>層高的1/25
    底部加強部位的墻厚一、二級時,≥200,且>層高的1/16
    無端柱或無翼墻時>層高的1/12
    16. 多層石房總高度及層數(shù)
     6 7 8
    細料石砌體 16(五) 13(四) 10(三)
    粗毛料石砌體 13(四) 10(三) 7(二)
    抗震墻間距(裝配屋蓋) 10(7) 7(4)
    17. 抗震設防為8度時,高層剪力墻結構的高寬比不宜超過5
    18. 抗震設防為8度時,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的高寬比不宜超過4
    19. 對框架結構作抗震變形驗算時,結構的層間彈性位移限值與建筑的裝修標準有關
    20. 抗震設計時,限制多層砌體房屋抗震橫墻的間距是為了滿足樓板傳遞水平地震力的剛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