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從健康獻血人員中篩選出來的,其血漿含有滴度較高的乙肝表面抗體,經(jīng)過濃縮工藝,最后制成高效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媽媽所生的嬰兒、意外感染的人群、與乙肝患者和異性肝炎病毒攜帶者有密切接觸者,最有必要使用它。那么,為什么孕婦可以不用呢?
乙肝孕婦注射不能阻斷母嬰傳播
武漢市第七醫(yī)院肝病科主任李長春指出:這種做法阻斷乙肝傳播的效果有待觀察,原因在于臨床上缺乏足夠的證據(jù)。另外,這種免疫球蛋白對孕婦來說,也有一定的風險,即服用后在母親體內(nèi)可能形成一種對孕婦不利的免疫復合物。鑒于這種考慮,“我們的態(tài)度是不鼓勵”。
最近,莊輝院士在乙型肝炎免疫預防高峰論壇上也明確指出: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阻斷乙肝母嬰傳播。理由除了免疫復合化的風險外,還有三個——
第一,假如給孕婦注射200國際單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的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治療慢性乙肝了。因為它比現(xiàn)行的任何一種抗病毒藥物都便宜且安全。但是,至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來治療慢性乙肝患者。
第二,至今無任何權威組織,包括世界衛(wèi)生組織、我國衛(wèi)生部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衛(wèi)生機構,建議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預防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比如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推出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沒有提及給感染乙肝的孕婦打免疫球蛋白這一項。
第三,認為“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止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在子宮內(nèi)發(fā)生”(即所謂“宮內(nèi)感染”)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宮內(nèi)感染的幾率低于3%~5%,除非孕婦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使血液直接進入嬰兒體內(nèi),否則乙肝病毒不可能通過正常的胎盤進入嬰兒體內(nèi)。而給乙肝媽媽所生新生兒,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95%~97%可以預防,這在諸多權威專家中是形成了共識的。這也說明,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主要發(fā)生在母親分娩過程中。如果在宮內(nèi)已感染,出生后血液中即應檢測到乙肝病毒。而在這種情況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不能預防的。
貨源緊缺與三大因素有關
一是嚴管后產(chǎn)量減少。據(jù)介紹,前幾年血液制品主要的問題是血源混亂,黑采活動猖獗。為此,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擊地下血站,比如關閉不少單采血站,提高了血液制品企業(yè)的準入門檻等。采血程序、血液制品市場的更加規(guī)范,使包括乙肝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在內(nèi)的血液制品產(chǎn)量減少,造成了貨源的緊缺,武漢市場也不例外。
二是市場需求量過大。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fā)區(qū),有1.2億人患病。而母嬰傳播是主要途徑,我國乙肝孕婦占所有準媽媽的10%左右,武漢的比例比這個還要高。因為都只生一個寶貝,不少乙肝孕婦毫不猶豫地做出了自己和孩子都打免疫球蛋白的選擇。這種“都打多了一重保險”的心理,從客觀上促成了此產(chǎn)品的濫用和緊俏。
三是黑市高價倒賣。據(jù)武漢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部分乙肝免疫球蛋白被流入黑市高價倒賣,也是市場告急的原因之一。
產(chǎn)前兩個月到醫(yī)院給新生兒預訂
在目前乙肝免疫球蛋白貨源緊俏的情況下,在產(chǎn)前兩個月到醫(yī)院為寶寶預訂免疫球蛋白!別到外面隨意購買,否則來歷不明或從黑市購得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僅價高,而且質(zhì)量難以保證。一旦出現(xiàn)問題,無法得到權益保障。
另外,雖然國內(nèi)外專家為阻斷乙肝傳播作過很多研究、探索,但至今仍沒有找到乙肝免疫球蛋白合適的替代品。因此,也別盲目選用其他產(chǎn)品來替代。
李主任提醒,在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預防乙肝傳播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尤其是未婚的女性。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懷孕(妊娠)婦女因接受放射線診斷治療而受到照射,雖然大多數(shù)操作程序正確的診斷程序所致的胎兒劑量很小,不會造成流行病學可以測出的智力發(fā)育障礙、畸形和出生前死亡等危險度的增加。但是,我們的觀念是在懷孕前三個月,由于是胚胎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應該慎行放射線診斷。如果必須進行放射線診斷時,應當事先告知對健康的影響,做好防護措施,周密安排和計劃對孕婦施行的放射診斷,以使胚胎或胎兒受到的照射劑量減少至最小。
而妊娠期間如果進行放射治療,則可能產(chǎn)生較大的胎兒劑量,以致對胎兒產(chǎn)生重大危害。特別是對骨盆部位的放射治療,盡管有好的防護措施,也會不可避免地對胎兒產(chǎn)生嚴重后果。所以,懷孕婦女不應該進行放射治療。
乙肝孕婦注射不能阻斷母嬰傳播
武漢市第七醫(yī)院肝病科主任李長春指出:這種做法阻斷乙肝傳播的效果有待觀察,原因在于臨床上缺乏足夠的證據(jù)。另外,這種免疫球蛋白對孕婦來說,也有一定的風險,即服用后在母親體內(nèi)可能形成一種對孕婦不利的免疫復合物。鑒于這種考慮,“我們的態(tài)度是不鼓勵”。
最近,莊輝院士在乙型肝炎免疫預防高峰論壇上也明確指出: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阻斷乙肝母嬰傳播。理由除了免疫復合化的風險外,還有三個——
第一,假如給孕婦注射200國際單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的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治療慢性乙肝了。因為它比現(xiàn)行的任何一種抗病毒藥物都便宜且安全。但是,至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來治療慢性乙肝患者。
第二,至今無任何權威組織,包括世界衛(wèi)生組織、我國衛(wèi)生部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衛(wèi)生機構,建議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預防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比如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推出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沒有提及給感染乙肝的孕婦打免疫球蛋白這一項。
第三,認為“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止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在子宮內(nèi)發(fā)生”(即所謂“宮內(nèi)感染”)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宮內(nèi)感染的幾率低于3%~5%,除非孕婦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使血液直接進入嬰兒體內(nèi),否則乙肝病毒不可能通過正常的胎盤進入嬰兒體內(nèi)。而給乙肝媽媽所生新生兒,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95%~97%可以預防,這在諸多權威專家中是形成了共識的。這也說明,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主要發(fā)生在母親分娩過程中。如果在宮內(nèi)已感染,出生后血液中即應檢測到乙肝病毒。而在這種情況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不能預防的。
貨源緊缺與三大因素有關
一是嚴管后產(chǎn)量減少。據(jù)介紹,前幾年血液制品主要的問題是血源混亂,黑采活動猖獗。為此,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擊地下血站,比如關閉不少單采血站,提高了血液制品企業(yè)的準入門檻等。采血程序、血液制品市場的更加規(guī)范,使包括乙肝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在內(nèi)的血液制品產(chǎn)量減少,造成了貨源的緊缺,武漢市場也不例外。
二是市場需求量過大。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fā)區(qū),有1.2億人患病。而母嬰傳播是主要途徑,我國乙肝孕婦占所有準媽媽的10%左右,武漢的比例比這個還要高。因為都只生一個寶貝,不少乙肝孕婦毫不猶豫地做出了自己和孩子都打免疫球蛋白的選擇。這種“都打多了一重保險”的心理,從客觀上促成了此產(chǎn)品的濫用和緊俏。
三是黑市高價倒賣。據(jù)武漢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部分乙肝免疫球蛋白被流入黑市高價倒賣,也是市場告急的原因之一。
產(chǎn)前兩個月到醫(yī)院給新生兒預訂
在目前乙肝免疫球蛋白貨源緊俏的情況下,在產(chǎn)前兩個月到醫(yī)院為寶寶預訂免疫球蛋白!別到外面隨意購買,否則來歷不明或從黑市購得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僅價高,而且質(zhì)量難以保證。一旦出現(xiàn)問題,無法得到權益保障。
另外,雖然國內(nèi)外專家為阻斷乙肝傳播作過很多研究、探索,但至今仍沒有找到乙肝免疫球蛋白合適的替代品。因此,也別盲目選用其他產(chǎn)品來替代。
李主任提醒,在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預防乙肝傳播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尤其是未婚的女性。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懷孕(妊娠)婦女因接受放射線診斷治療而受到照射,雖然大多數(shù)操作程序正確的診斷程序所致的胎兒劑量很小,不會造成流行病學可以測出的智力發(fā)育障礙、畸形和出生前死亡等危險度的增加。但是,我們的觀念是在懷孕前三個月,由于是胚胎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應該慎行放射線診斷。如果必須進行放射線診斷時,應當事先告知對健康的影響,做好防護措施,周密安排和計劃對孕婦施行的放射診斷,以使胚胎或胎兒受到的照射劑量減少至最小。
而妊娠期間如果進行放射治療,則可能產(chǎn)生較大的胎兒劑量,以致對胎兒產(chǎn)生重大危害。特別是對骨盆部位的放射治療,盡管有好的防護措施,也會不可避免地對胎兒產(chǎn)生嚴重后果。所以,懷孕婦女不應該進行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