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語文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及反思模板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螳螂捕蟬》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并下了死命令不準別人來勸阻他,一位少年巧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智勸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吳王醒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它是歷史故事中包含著寓言故事,而故事里又隱含著道理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注意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2、正確聽寫“螳螂捕蟬”故事中的關鍵詞語,能借助這些關鍵詞語復述寓言的主要內(nèi)容,感悟句子的特點;理解寓言借助故事來說明事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吳王為什么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會少年巧勸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
    5、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進一步滲透“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大語文學習觀。
    教學目標中的第1、2、3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4點。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正確朗讀課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1、上課鈴響之前播放動畫片《螳螂捕蟬》。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10、螳螂捕蟬》,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要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后,播放中國水墨畫動畫片《螳螂捕蟬》,優(yōu)美的音樂、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想象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復習時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說清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但是要語言連貫,這樣既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又訓練了“說”的能力。]
    1、過渡:《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就是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大道理,這則寓言又講了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大道理呢?先聽寫四組詞語。
    2、一組一組地聽寫:
    蟬 悠閑 自由自在
    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著彈弓 瞄準
    眼前的利益 隱伏著禍患
    3、課件出示以上詞語
    ⑴核對聽寫情況
    ⑵朗讀這些詞語
    ⑶教師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聽
    ⑷學生借助詞語和插圖,復述“螳螂捕蟬”這個小故事。(一遍)
    ⑸學生復述,交流評價。
    4、總結:小故事——大道理
    [設計意圖:《螳螂捕蟬》這則是課文的重點,我就把它調(diào)整到第一步來完成。為了完成復述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先聽寫關鍵詞,在聽老師復述,最后學生復述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能經(jīng)歷聽、說、讀、寫、看圖、思的學習活動,我希望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檢查字詞、了解寓言內(nèi)容、體會寓意、復述、感知寓言特點和閱讀寓言的方法。]
    1、過渡: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后,又是怎樣呢?(恍然大悟)
    2、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⑴理解 “恍然大悟”。
    “悟”是什么意思?“大悟”呢?吳王明白了什么?
    “恍然”什么意思?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吳王的話?試試看。
    ⑵這一段與前面的那些語句相照應,找出來讀一讀。
    相機理解“處死”、“死命令”、“固執(zhí)”……體會的吳王的固執(zhí),大臣的著急,吳國危險的處境。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恍然大悟”組織教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所指,并聯(lián)系有感情地朗讀吳王的話。然后,聯(lián)系全篇,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
    1、過渡:大臣勸阻無用,吳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站了出來,成功地勸阻了,挽救了吳國。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吳王改變了主意呢?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少年的語句,說一說你的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⑴“拿著彈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三個早晨” 說明了什么?“毫不介意”什么呢?少年在意的是什么呢?
    ⑵“終于”能表現(xiàn)少年怎樣的心情?
    ⑶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練習感情朗讀。尤其是吳王的心理變化。(關心——好奇——大悟)
    ⑷探究小結:“螳螂捕蟬”的確是少年三天中看見的趣事嗎?(聯(lián)系時間、地點、彈弓等體會少年的智慧)
    [設計意圖:理解少年的智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在來品悟,自然會輕松一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三個詞來交流,并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體會,深入?yún)峭鹾蜕倌甑膬?nèi)心,感悟少年規(guī)勸的巧妙。]
    1、總結寓言“螳螂捕蟬”。
    2、聯(lián)系“圍魏救趙”從反面理解“螳螂捕蟬”。(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zhàn)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3、激發(fā)談話: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精華!成語大多只有四個字,或記載著一段歷史,或蘊含著深刻道理……你知道那些成語呢?說說看。
    學生交流后出示成語先說說你聽說過那些,是通過什么途徑知道的?再齊聲朗讀。
    4、結課,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成語“螳螂捕蟬”,也認識了這么多的中華成語。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滄海一粟。同學們,你想學習更多的成語嗎?建議大家閱讀課外書籍——(出示書籍封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屬于總結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蟬”講到“圍魏救趙”,再到更多的成語,學生對成語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會越來越向往。此時,向?qū)W生推薦課外閱讀的作業(yè),自然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s("content_relate");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蘇教版《金子》教學設計
    10-02
    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
    06-12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試卷
    07-12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12-21
    年級下冊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蘇教版)
    09-11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測試卷蘇教版
    07-14
    蘇教版一上《練習2》教學設計
    12-17
    蘇教版《黃河主人》教學設計(精選5篇)
    12-03
    《語文園地》教學設計
    07-08
    語文《老王》教學設計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