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名女生分別是人大附中伊思昭、北京四中梁倩和北師大二附中朱竹。伊思昭選擇就讀港大新聞學學士課程,梁倩選擇就讀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朱竹選擇就讀工商管理學和法學雙學位課程。三名女生有諸多相同之處,除了統(tǒng)一報考了香港大學之外,還在填報志愿時都選擇了北大小語種專業(yè),但后她們都棄北擇港。
A
港大真比北大更美好?
有專家稱“若港大建在內地不會如此風光”
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北京市文科狀元伊思昭正跟一幫朋友在北京的郊區(qū)游玩。尹思昭直截了當?shù)卣f:“港大好啊,氛圍好,加上有國際化的環(huán)境,有很多交流的機會,會讓我的眼界變得更寬?!碑敱粏柤笆欠窨紤]過專業(yè)和獎學金等原因時,伊思昭承認有這兩方面的因素。她之前報考的是北大西班牙語專業(yè),后來和港大溝通,港大告知她也可以選修西班牙語。去港大可以既學新聞又可以學西班牙語,一舉兩得。
另一位文科狀元梁倩畢業(yè)于北京四中人文實驗班。戴著黑框眼鏡,說話很有主見和條理。梁倩表示,選擇香港大學的初衷是因為之前一直對香港了解不多,希望能多了解香港,另外也想嘗試一下跟國內不一樣的教育體制。這位狀元表示:“我對獎學金并不是很在乎。這個決定和家人沒太大關系,去港大主要是我自己的意思。”
從采訪中不難發(fā)現(xiàn),香港高校對內地尖子生伸出了誘人橄欖枝:每年達16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良好的就業(yè)前景與完備的專業(yè)設置,先進的教育理念,開放的教育氛圍,這些都是香港大學的魅力所在。
對于狀元們的選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于長江卻表示地域性才是重要的原因:“她們選擇港大是因為香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國際化大都市,能提供更好的國際視角和學術交流機會。如果把港大放在內地二線城市,不會有今天的情況?!彼J為,學生選擇港大并不意味著北京大學的學科建設和學術層次比不上港大。
內地人才外流在加???
狀元回應“也有很多頂尖學生選擇北大清華”
高校當前面臨的大挑戰(zhàn)就是人才的競爭,頂尖生源爭奪愈演愈烈。狀元擇校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背后引發(fā)的人才流失擔憂。
對于這個現(xiàn)象,于長江卻持不同意見,對于所謂香港高?!疤涂铡眱鹊厝瞬?,于長江認為根本不分擔憂。“對于北大而言,狀元和生源是兩碼事,不是說狀元越多,北大的生源就越好?!彼f。無獨有偶,北京文科狀元伊思昭也持類似的觀點:“我們是很湊巧的個人選擇,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也有很多頂尖學生選擇了北大和清華。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人才外流,都在自己的國家?!?BR> 對此,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指出,落實辦學自主權不光大學要有招生自主權,考生也應該有自由選擇權。今后20年內,中國會出現(xiàn)一批科技、文化領域的知識領袖,他們可能以學術影響世界。這些領袖很可能會從今天這些走向海外的尖子生中產生。
正如梁倩所言,港大等海外高校畢竟代表了另外一種教育體制,他們想要體驗完全有別于內地教育體制的大學。不少尖子生都認為唯有出國留學才是讓自己繼續(xù)“優(yōu)秀”的方式。業(yè)內也普遍認為,目前而言,國內高校在招生、課程設置、專業(yè)調整、學位授權、機構設置等方面還缺乏自主權,傳統(tǒng)體制因素依然制約著內地高校的活力,它們與香港高校還是有著本質層面上的不同。
17名省市級高考狀元選港大
相關新聞
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錄取7月7日正式結束,香港大學今年在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北京三名文科第一名在內的17個省、市級高考第一名。北京理科第一名梁思齊在三所港校和北大之間,終選擇去香港科技大學就讀,并獲得56萬港元全額獎學金。至此,北京四個高考狀元今年全被港校包攬。
據(jù)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校錄取的17個第一名中,包括11名省級第一名和6名市級第一名。光省級第一名今年就比去年多出近一倍。11名省級第一名中除了3名來自北京外,其余的分別來自上海、廣東、湖南、云南、安徽、西藏等地。據(jù)介紹,這17位第一名幾乎全部拿到了每年16萬港元獎學金。
有調查顯示,受中國大陸高考狀元青睞的香港高校,第一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遇冷不敵港大,位居第二;香港科技大學位居第三。
今年廣東文科高分的考生——執(zhí)信中學考生賴琦玫,早在今年3月份已被清華大學“相中”。賴琦玫對“先下手”的清華大學印象深刻,清華大學的性價比高,港校的學費太貴。然而,在6月下旬港校面試后情況卻大轉彎。香港大學給予了賴琦玫45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這是賴琦玫意料不到的,終她選擇了港大。
在東莞,今年高考的高分考生,順利考上了清華北大。不過,與北京高分考生南飛到香港的大學不同的是,東莞大部分高分考生選擇北飛,有的甚至主動放棄了香港的大學入學資格。一些地方高分考生放棄港大的原因,既有家庭經濟考慮,有專業(yè)考慮,也有擔心不適應全英教學。(記者:余姝 通訊員 初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