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字號:


    學(xué)習(xí)是把知識、能力、思維方法等轉(zhuǎn)化為你的私有產(chǎn)權(quán)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轉(zhuǎn)私”的重要途徑。你的一生,無法離開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是你最忠實的朋友,它會聽你的召喚,它會幫助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供大家查閱。
    1.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一
    水平方向F=1/nfS繩=nS物
    η=W有/W總×100%=fS物/FS繩×100%=f/nF×100%<1
    ⑴解滑輪組問題的步驟為:
    ①先找出繩子段數(shù)n
    ②再根據(jù)方向選擇合適的公式
    ③根據(jù)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代入數(shù)據(jù)即可
    ⑵W有指我們的目的者,我們要想達(dá)到這個目的所必須克服的功;
    ⑶W總指能量的提供者,滑輪組要想運動起來的能量是一定是有繩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2.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二
    η=W有/W總×100%=W有/W有+W額×100%
    =G物h/G物h+G動h=G物/G物+G動(由此可知動滑輪越輕,η越大)
    =G物+(G動-G動)/G物+G動=1-G動/G物+G動(由此可知物重越重,η越大)
    η=W有/W有+W額×100%(由此可知,f越小,W額越小,η越大)
    即同一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具有可變性,反之可以減小機械效率(在選擇題中別忘記控制變量)。
    3.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三
    功的原理:
    a、內(nèi)容: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b、說明:(請注意理想情況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個普遍的結(jié)論,對于任何機械都適用。
    ②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
    ③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然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滑輪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離(釣魚竿)、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
    ④我們做題遇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對重物所做的功(Gh)
    4.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四
    滑輪
    a.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zhì):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b.動滑輪:
    ①定義:和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zhì):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c.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5.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五
    杠桿的分類:①省力杠桿:L1>L2→F1    ②L1F2費力省距離③L1=L2→F1=F2不?。ㄙM)力不省(費)距離。沒有即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
    注:⑴判定杠桿是省力還是費力,或者做杠桿平衡類問題時,都要通過杠桿的力臂來判定。
    為了掌握力臂的關(guān)系,先畫出杠桿示意圖,在圖中把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來,便于判定。
    ⑵力臂畫法口訣:一找點(支點)二畫線(力的作用線,就是圖中力的方向)三作垂線段(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動力的求法:
    ①先求動力臂:a:動力作用點確定了,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線段長即為動力臂;
    b動力作用點沒有確定時,應(yīng)看杠桿哪一點離支點最遠(yuǎn),則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即為最
    大動力臂。
    ②再畫最小動力:過動力作用點作動力臂的垂線,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動力的方向。
    6.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六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注:
    ①動力和阻力都是相對而言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杠桿都是受力物體,故分析時,如不能確定動力和阻力時可隨意確定1個,這對研究問題沒有影響;
    ②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的作用線就是圖中力的方向)
    ③動力和阻力關(guān)于支點“O”的旋轉(zhuǎn)方向是相反的(或簡記為:同側(cè)異向,異側(cè)同向)
    7.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七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理解:
    ①有動能的物體具有機械能;
    ②有勢能的物體具有機械能;
    ③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的物體具有機械能。
    8.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八
    能量: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既有能量。單位和功的單位一樣,都是J。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lǐng)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②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jīng)做功。
    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9.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九
    摩擦力的應(yīng)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BR>    10.初二下學(xué)期物理知識點匯總 篇十
    摩擦力(f):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dāng)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摩擦力分為靜摩擦與動摩擦,其中動摩擦又分為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
    (3)f滑=μN。
    其中f滑:滑動摩擦力;μ:摩擦系數(shù),與物體本身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N:壓力(固體在水平面上,壓力=重力)
    (4)滾動摩擦力的大小也與物體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線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確定研究物體⑵找參照物(施力物體)⑶假設(shè)f不存在,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運動情況⑷f與假定的運動情況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