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語文二年級古詩教案 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案優(yōu)質

字號: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語文二年級古詩教案 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案篇一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2.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教學掛圖、敕勒川草原錄像、廬山風光錄像。
    2.學生: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1.談話引出課題。
    我們祖國風光秀美,山川壯麗,古代流傳下來大量贊頌祖國山川的優(yōu)美詩篇。第3課介紹了兩首古詩。
    板書:3古詩兩首
    今天老師先帶你們到遼闊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風光錄像,引出詩題。
    你覺得大草原怎么樣?
    這美麗遼闊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請查)年前流行著一首贊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書:敕勒歌
    齊讀課題。
    這首詩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今天我們來學習它。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請你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遇到不認識的字把它畫下來,再看拼音多讀幾遍,把它記住。
    2.同桌互讀詩句,糾正字音,再把課文讀通順。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
    提醒“見”的讀音。
    1.自學詩文。
    要求:(1)把詩句讀流利。想想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2)你讀懂了哪些詞句,還有哪些詞句不明白,把它畫下來。
    2.小組交流。
    3.指名讀。說說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藍藍的天空,遼闊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壯的牛羊。)
    4.學生對讀懂的詞語和不明白的詞語進行交流,針對學生不明白的詞語教師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陰山:指陰山山脈,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偏西一帶,東西走向。(可用簡圖)
    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氈子做的圓頂帳篷?,F(xiàn)俗稱蒙古包。
    四野:周圍,四面八方。
    蒼蒼:深藍色。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露出,呈現(xiàn)。
    1.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說詩意。教師隨機點撥。
    美麗富饒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鋪展。
    天空像一頂巨大的圓頂帳篷籠罩著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開想象,體會詩意,感情朗讀背誦第一句。
    ①指名讀,師生評讀。請你們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讀這一句,比比誰讀得好。
    ②閉眼想象詩中的情景,齊讀、背誦第一句。
    2.學習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說詩意。教師隨機點撥。
    藍藍的天空下是遼闊的大草原,一陣陣微風吹過,使草兒低伏,現(xiàn)露出一群群肥壯的牛羊。
    (2)展開想像,體會詩意,感情朗讀背誦第二句。
    ①指名讀,師生評讀。請你們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讀這一句,比比誰讀得好。
    ②閉眼想象詩中的情景,齊讀、背誦第二句。
    3.讀全詩,說詩意。
    (1)自由讀,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2)同桌互相說說詩的意思。
    (3)指名說詩意。
    1.學了這首古詩,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為什么?
    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①小組討論。
    ②集體匯報,教師隨機點撥。如: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BR>    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讓我們看到了天地相連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們的生活。
    “天蒼蒼,野茫茫?!?BR>    讀了這句,讓我們看到了蔚藍色的天空下那遼闊的綠色大草原。
    “風吹草低見牛羊?!?BR>    這一句把草原寫活了。讓我們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時隱時現(xiàn)的肥壯的牛羊。
    2.背誦詩文。
    這首詩就像一幅鮮活的畫面,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再想象一下詩中壯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誦一遍。
    1.讀要求會寫的字:首、川、陰、似。
    2.按結構記憶字形。
    獨體字:首、川。
    左右結構的字:陰、似。
    3.指導書寫:
    讓學生觀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寫。
    重點指導:首、似
    1.背誦《敕勒歌》。
    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繪了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到風光秀麗的廬山看看。
    2.廬山風光錄像,引出詩題。
    學生觀看后,談談對廬山的印象。
    廬山秀麗的風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許多文人來觀賞,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今天我們來學習贊美廬山瀑布的古詩《望廬山瀑布》。
    板書:望廬山瀑布
    3.介紹詩人。
    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師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李白的資料。
    4.讀題,解題。
    齊讀課題,“望”是什么意思?
    再讀讀課題,想想為什么用“望”不用“看”?
    1.自由讀詩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讀詩句,互相糾正字音,把詩句讀正確。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導名讀全詩。
    1.自學詩文,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還有哪些詞不明白。
    2.小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師解答學生未解決的詞語。
    香爐:指香爐峰,廬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煙:“生”生出?!白蠠煛敝干巾?shù)撵F氣在陽光照射下呈現(xiàn)的顏色。
    九天:傳說中天有九層,九天是最高層。形容天極高。
    4.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試著說說每句大意。
    1.賞讀第一句。
    (1)有語氣地朗讀第一句。指句讀,齊讀。
    (2)觀看課件,理解“生紫煙”中生的意境。(彌漫)
    (3)為什么說是“掛”前川?
    因為瀑布是從上面直瀉下來,就像掛在山前。
    2.賞讀第二句。
    (1)有語氣地朗讀第二句。指名讀,齊讀。
    (2)觀看課件,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張寫法及“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3.指導朗讀,體會詩情。
    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按節(jié)拍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在讀中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著掛圖,想象詩句中描繪的景色背誦詩文。
    2.同桌互相背誦。
    3.集體背誦。
    4.指名背誦。
    評選能正確、流利、有感情背誦詩文的小能手。
    1.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尺、掛、流、煙,
    2.記憶生字。
    按結構記字。
    獨體字:尺
    左右結構的字:掛、流、煙。
    3.指導書寫。
    讓學生觀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寫。
    重點指導書寫“流“。
    1.這節(jié)課,我們和詩人一起領略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感情。
    2.請同學們課后收集你喜歡的古詩。在古詩朗誦會上讀給大家聽。
    s("content_re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