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SO14000與ISO9000的關系
ISO14000與ISO9000都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供組織自愿采用的管理性質的國際標準。大家知道ISO9000是ISO制訂的第一套管理體系標準,它的成功推出及在全世界受到`的廣泛歡迎是ISO14000得以產生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兩套標準之間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
①管理對象不同:ISO9000以組織的各項質量活動作為管理對象,通過建立系統(tǒng)化、文件化的質量體系并予以實施來達到控制和優(yōu)化質量行為的目的;ISO14000和ISO9000的主要差異在于ISO14001標準要求組織在建立和實施環(huán)境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通過體系策劃的步驟識別環(huán)境因素和重大環(huán)境影響,以作為持續(xù)改進的基礎。
②承諾對象不同:ISO9000對客戶負責,標準站在顧客的角度,要求供方滿足顧客對質量的要求;ISO14000對社會負責,受益者將是全社會,是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人類自身的共同需要,標準的著眼點是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要求組織承諾預防污染并持續(xù)改進。
③法律法規(guī)的作用不同:ISO9000質量管理的主要利益相關方是顧客,供方與顧客之間基本上是市場行為。產品的質量要求以滿足客戶要求為準則,在產品質量標準中除少數安全性標準外,大多數標準都是非強制性標準。ISO14000的受益者是全社會,作為社會公眾利益集中反映的法律法規(guī)在ISO14000中的作用就完全不同,組織必須承諾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其它要求,而大多數約束和衡量組織環(huán)境行為的標準都是強制性的(如環(huán)境管理制度、環(huán)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方法標準等)。此外,國家作為全民利益的代表和環(huán)境管理的主體,在實施ISO14000標準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內,將貫徹ISO14000標準和促進環(huán)保執(zhí)法相結合是一種趨勢。
④標準成熟度與邏輯性的比較:ISO9000標準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總結了工業(yè)革命后一百多年來質量管理的經驗,實踐比較充分,理論上較成熟。因此規(guī)定比ISO14000要細,要求更嚴謹。但1994年版的ISO9001標準其內在邏輯性不如ISO14001:1996強,結構平直。
⑤實施中的覆蓋面不同:從組織實施標準涉及到的范圍來說,ISO14000標準比ISO9000大得多。在按ISO14001標準的要求建立和實施環(huán)境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涉及到企業(yè)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牽涉到眾多的相關方(供方、合同方、員工、社區(qū)居民、政府機構等)。加之作為體系管理對象的環(huán)境因素眾多,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繁多,因此在具體操作中ISO14000涉及面非常廣泛,工作繁重而細致。
⑥審核認證的依據不同:ISO9001(ISO9002、ISO9003)標準是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根本依據;而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除ISO14001標準外,本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組織應遵守的其它要求,也是審核認證的依據。如果組織的環(huán)境表現離法規(guī)要求差距甚遠,則無法通過體系認證。
4.ISO14000和ISO9000的相容性
ISO14000系列標準和ISO9000族標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能否實現標準的融合以及實施、認證方面的統(tǒng)一是標準的使用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個問題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最新的變化反映在如下兩個方面:
①ISO/TC176和TC207技術委員會已經建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共同制定一個單一的有關審核活動的標準,以涵蓋質量體系審核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審核,將現存的ISO10011和ISO14010/14011/14012等四份文件統(tǒng)一為一個新標準,這個標準預計于2001年第二季度發(fā)布。
②正在制訂的ISO9001:2000標準強化了和ISO14001的相容性,特別在術語和內容方面,如ISO9001:2000標準第一次引入了持續(xù)改進的思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顧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的效率,增強有效性。在術語方面,ISO9001:2000標準已將94版中所使用的“供方”這一概念改為“組織”,并和ISO14001:1996一樣使用“相關方”這一概念。ISO9001:2000標準的名稱也由“質量管理體系——設計、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改為“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以和ISO14001:1996進一步協(xié)調。
除此之外,ISO組織目前還沒有任何制訂指南的計劃,以便將ISO9001和ISO14001的實施結合在一起。最近ISO/TC207/SC1開始著手考慮修改ISO14001:1996和ISO14004:1996事宜,這也許為進一步增進ISO9000和ISO14000標準之間的相容性提供了機會。新標準將于2001年推出,但其內容不會做實質的修改,以保持標準的穩(wěn)定性。此外,ISO/TC207
認為現行ISO1004標準和即將推出的ISO9001:2000標準之間不存在重大的不相容問題。因此,就目前的進展而言,兩套標準的結合還相當遙遠,目前甚至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標準的分立給企業(yè)同時實施和運行幾個管理體系帶來很大的困難。ISO9000和ISO14000以及職業(yè)安全與健康等管理體系的文件是自成體系還是合二(三)為一;實施ISO9000的機構和實施ISO14001的班子是同一撥人還是互不相干,這些是企業(yè)經常面對的問題。
從理論上說,因為ISO9000族和ISO14000系列標準遵循相同的管理原則,而且在許多要素上具有共同性,似乎在文件的結合以及運行的統(tǒng)一上有其合理性。并且可以毫無困難地將兩者的審核結合起來進行。但除了理論探討的意義之外,實踐中多數嘗試都有很大的困難。道理很簡單,如果能夠統(tǒng)一,首先應該是標準本身的統(tǒng)一,或者至少有一些原則和指南來指導兩套標準在實施時的結合。但如上所述,兩者目前均不現實。
對一個已經建立和實施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來說,試圖調整和修改現有的文件化體系以容納ISO14001標準的要求,其工作量不會比單獨建立一套ISO14001文件化體系來得小,其實施過程也會遇到許多預想不到的困難。例如ISO9001和ISO14001都強調內審這一要素,兩者比其它要素都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也許在文件上它們可以統(tǒng)一,但在實施可能就會遇到困難。因為組織是否具有充分的資源(如勝任的審核員)將兩個對象和內容有很大差異的審核結合在一起進行將是一個疑問。這個要求對一個獲得兩種(ISO9000和ISO14000)注冊資格的職業(yè)審核員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
因此,我們建議只有當組織同時建立和實施兩個體系并擁有充分的資源時,才去嘗試將ISO9001和ISO14001結合在一起。
對于組織實施ISO9000和ISO14000的工作人員(包括管理者代表),我們建議基本上由同一部門負責和由相同的人員組成(不排除吸收環(huán)保專業(yè)人員參加),以充分發(fā)揮這些人員體系思想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這也是充分利用標準本身具有相同的管理思想和運作模式的一種好形式。
ISO14000與ISO9000都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供組織自愿采用的管理性質的國際標準。大家知道ISO9000是ISO制訂的第一套管理體系標準,它的成功推出及在全世界受到`的廣泛歡迎是ISO14000得以產生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兩套標準之間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
①管理對象不同:ISO9000以組織的各項質量活動作為管理對象,通過建立系統(tǒng)化、文件化的質量體系并予以實施來達到控制和優(yōu)化質量行為的目的;ISO14000和ISO9000的主要差異在于ISO14001標準要求組織在建立和實施環(huán)境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通過體系策劃的步驟識別環(huán)境因素和重大環(huán)境影響,以作為持續(xù)改進的基礎。
②承諾對象不同:ISO9000對客戶負責,標準站在顧客的角度,要求供方滿足顧客對質量的要求;ISO14000對社會負責,受益者將是全社會,是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人類自身的共同需要,標準的著眼點是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要求組織承諾預防污染并持續(xù)改進。
③法律法規(guī)的作用不同:ISO9000質量管理的主要利益相關方是顧客,供方與顧客之間基本上是市場行為。產品的質量要求以滿足客戶要求為準則,在產品質量標準中除少數安全性標準外,大多數標準都是非強制性標準。ISO14000的受益者是全社會,作為社會公眾利益集中反映的法律法規(guī)在ISO14000中的作用就完全不同,組織必須承諾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其它要求,而大多數約束和衡量組織環(huán)境行為的標準都是強制性的(如環(huán)境管理制度、環(huán)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方法標準等)。此外,國家作為全民利益的代表和環(huán)境管理的主體,在實施ISO14000標準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內,將貫徹ISO14000標準和促進環(huán)保執(zhí)法相結合是一種趨勢。
④標準成熟度與邏輯性的比較:ISO9000標準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總結了工業(yè)革命后一百多年來質量管理的經驗,實踐比較充分,理論上較成熟。因此規(guī)定比ISO14000要細,要求更嚴謹。但1994年版的ISO9001標準其內在邏輯性不如ISO14001:1996強,結構平直。
⑤實施中的覆蓋面不同:從組織實施標準涉及到的范圍來說,ISO14000標準比ISO9000大得多。在按ISO14001標準的要求建立和實施環(huán)境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涉及到企業(yè)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牽涉到眾多的相關方(供方、合同方、員工、社區(qū)居民、政府機構等)。加之作為體系管理對象的環(huán)境因素眾多,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繁多,因此在具體操作中ISO14000涉及面非常廣泛,工作繁重而細致。
⑥審核認證的依據不同:ISO9001(ISO9002、ISO9003)標準是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根本依據;而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除ISO14001標準外,本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組織應遵守的其它要求,也是審核認證的依據。如果組織的環(huán)境表現離法規(guī)要求差距甚遠,則無法通過體系認證。
4.ISO14000和ISO9000的相容性
ISO14000系列標準和ISO9000族標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能否實現標準的融合以及實施、認證方面的統(tǒng)一是標準的使用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個問題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最新的變化反映在如下兩個方面:
①ISO/TC176和TC207技術委員會已經建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共同制定一個單一的有關審核活動的標準,以涵蓋質量體系審核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審核,將現存的ISO10011和ISO14010/14011/14012等四份文件統(tǒng)一為一個新標準,這個標準預計于2001年第二季度發(fā)布。
②正在制訂的ISO9001:2000標準強化了和ISO14001的相容性,特別在術語和內容方面,如ISO9001:2000標準第一次引入了持續(xù)改進的思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顧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的效率,增強有效性。在術語方面,ISO9001:2000標準已將94版中所使用的“供方”這一概念改為“組織”,并和ISO14001:1996一樣使用“相關方”這一概念。ISO9001:2000標準的名稱也由“質量管理體系——設計、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改為“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以和ISO14001:1996進一步協(xié)調。
除此之外,ISO組織目前還沒有任何制訂指南的計劃,以便將ISO9001和ISO14001的實施結合在一起。最近ISO/TC207/SC1開始著手考慮修改ISO14001:1996和ISO14004:1996事宜,這也許為進一步增進ISO9000和ISO14000標準之間的相容性提供了機會。新標準將于2001年推出,但其內容不會做實質的修改,以保持標準的穩(wěn)定性。此外,ISO/TC207
認為現行ISO1004標準和即將推出的ISO9001:2000標準之間不存在重大的不相容問題。因此,就目前的進展而言,兩套標準的結合還相當遙遠,目前甚至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標準的分立給企業(yè)同時實施和運行幾個管理體系帶來很大的困難。ISO9000和ISO14000以及職業(yè)安全與健康等管理體系的文件是自成體系還是合二(三)為一;實施ISO9000的機構和實施ISO14001的班子是同一撥人還是互不相干,這些是企業(yè)經常面對的問題。
從理論上說,因為ISO9000族和ISO14000系列標準遵循相同的管理原則,而且在許多要素上具有共同性,似乎在文件的結合以及運行的統(tǒng)一上有其合理性。并且可以毫無困難地將兩者的審核結合起來進行。但除了理論探討的意義之外,實踐中多數嘗試都有很大的困難。道理很簡單,如果能夠統(tǒng)一,首先應該是標準本身的統(tǒng)一,或者至少有一些原則和指南來指導兩套標準在實施時的結合。但如上所述,兩者目前均不現實。
對一個已經建立和實施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來說,試圖調整和修改現有的文件化體系以容納ISO14001標準的要求,其工作量不會比單獨建立一套ISO14001文件化體系來得小,其實施過程也會遇到許多預想不到的困難。例如ISO9001和ISO14001都強調內審這一要素,兩者比其它要素都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也許在文件上它們可以統(tǒng)一,但在實施可能就會遇到困難。因為組織是否具有充分的資源(如勝任的審核員)將兩個對象和內容有很大差異的審核結合在一起進行將是一個疑問。這個要求對一個獲得兩種(ISO9000和ISO14000)注冊資格的職業(yè)審核員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
因此,我們建議只有當組織同時建立和實施兩個體系并擁有充分的資源時,才去嘗試將ISO9001和ISO14001結合在一起。
對于組織實施ISO9000和ISO14000的工作人員(包括管理者代表),我們建議基本上由同一部門負責和由相同的人員組成(不排除吸收環(huán)保專業(yè)人員參加),以充分發(fā)揮這些人員體系思想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這也是充分利用標準本身具有相同的管理思想和運作模式的一種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