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執(zhí)業(yè)護士兒科學輔導:臍帶水腫新生兒護理

字號:

臍帶是胎兒與母體氣體交換、營養(yǎng)物質供應和代謝產(chǎn)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臍帶水腫有可能造成胎兒在宮內(nèi)缺氧,出生后臍帶結扎困難造成臍部滲血。因此水腫臍帶的正確結扎及嚴密觀察臍帶水腫新生兒有極重要的臨床意義。
    我科從2005年1月~2006年7月共出生1240個新生兒,其中剖宮產(chǎn)1055例,自然分娩185例,臍帶水腫253例。臍帶水腫直徑最短約2.5cm,最長約5cm,臍部滲血1例,新生兒產(chǎn)后15小時轉新生兒科1例,現(xiàn)將結扎方法及護理觀察詳述如下:
    1.新生兒娩出后我們接生人員在保暖的情況下首先迅速正確清理新生兒呼吸道,呼吸道通暢后刺激新生兒足底,給氧使新生兒迅速消除缺氧狀態(tài),對1分鐘內(nèi)阿普加評分不好的新生兒配合麻醉醫(yī)生氣管插管吸痰給氧,從臍靜脈推注經(jīng)過稀釋的5%SB3ml+地塞米松2mg及Vc、納絡酮等,迅速改善呼吸、循環(huán),待新生兒情況好轉后處理臍帶。氣門芯的彈性限度為3cm,小血管鉗鉗端長為3cm,中血管鉗為3.5cm,大血管鉗為4.2cm.面對臍帶水腫嚴重、脆性大容易斷裂的臍帶我們接生人員首先不要緊張,要沉著冷靜,根據(jù)臍帶水腫程度選擇合適的血管鉗套上消過毒的氣門芯,離臍輪稍遠的距離鉗夾大部分臍帶,夾住臍血管,用4號絲線結扎第一道,距結扎線上1cm再扎第二道,于第二道結扎線上0.5cm處剪去多余臍帶,經(jīng)過絲線結扎的臍帶在可能水腫消退的情況下爭取套上氣門芯,如氣門芯仍套不上把血管鉗留在新生兒胸腹部,對于水腫直徑5cm的臍帶我們用大血管鉗鉗夾住臍帶,用4號絲線如上述方法結扎臍帶外,再分別用4號絲線結扎臍靜脈和臍動脈,止血鉗留在新生兒身上,最后用新生兒護臍壓迫止血。
    2.向新生兒父母交代清楚,以免造成家屬慌張,說明第二天臍帶可能水腫消退就會拿掉放在新生兒身上的血管鉗。喂奶、換尿布時動作輕柔,保持新生兒左右側臥位,以防血管鉗壓迫新生兒心肺及壓傷新生兒皮膚。
    3.新生兒記錄單上詳細記錄,嚴格交班。每班人員仔細觀察新生兒臍部滲血情況,如有滲血及時重新結扎。嚴密觀察新生兒面色、呼吸、哭聲及吸吮情況,觀察血管鉗放置部位皮膚有否壓傷,如新生兒面色青紫、哭鬧及呼吸不暢隨時報告醫(yī)生。
    4.新生兒情況較好第二天沐浴時,觀察臍帶水腫是否消退,如變細拿掉血管鉗,套上氣門芯,做好臍部護理。
    5.小結:臍帶水腫是臍帶異常的一種,經(jīng)過以上我們正確的結扎及新生兒監(jiān)護,沒有一例發(fā)生嚴重臍部滲血及其它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