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地權屬爭議的調解
(一)調解的概念
調解:是指在查明事實、分清權屬關系和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通過說服教育和勸導協商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用調解的辦法解決糾紛,是處理涉及民事權屬糾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一貫做法。調解對于解決糾紛,減少行政訴訟,防止人民內部矛盾激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批準,但在辦案過程中,還要重視調解。
(二)調解的原則
1、調解應當符合自愿、合法原則,不得強迫。
2、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3、對經過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下達處理決定,避免久拖不決。
(三)調解書及其效力
1、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爭議的主要事實;協議內容及其他有關事項。同時,雙方當事人要簽名或者蓋章 ,由承辦人署名并加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印章 后生效。
2、生效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并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3、對經過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或雙方反悔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一)調解的概念
調解:是指在查明事實、分清權屬關系和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通過說服教育和勸導協商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用調解的辦法解決糾紛,是處理涉及民事權屬糾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一貫做法。調解對于解決糾紛,減少行政訴訟,防止人民內部矛盾激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批準,但在辦案過程中,還要重視調解。
(二)調解的原則
1、調解應當符合自愿、合法原則,不得強迫。
2、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3、對經過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下達處理決定,避免久拖不決。
(三)調解書及其效力
1、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爭議的主要事實;協議內容及其他有關事項。同時,雙方當事人要簽名或者蓋章 ,由承辦人署名并加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印章 后生效。
2、生效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并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3、對經過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或雙方反悔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