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齊林:認定犯罪、解決罪與非罪問題需要考慮三方面

字號:

1.從《刑法》第13條的“但書”考慮。這個“但書”是指危害行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犯罪。常見的如小偷小摸的行為,貪污少量公共財物的行為,都屬于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還有中學生強拿硬要低年級同學的物品,如果不給還真要揍人幾下,你說那是不是搶?那也是搶。但是這種情況能不能就認為是犯罪呢?一般不能。因為搶劫罪的處罰一般在3年以上10年以下,嚴重的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認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犯罪。還有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在中學里面跟13周歲的低年級的同學談戀愛,發(fā)生了性關系。從法律上講,他有**幼女的犯罪行為(強*罪),但是這種情況是不是一概都認為是犯罪呢?如果確實屬于年幼無知,談戀愛發(fā)生性關系,偶爾為之的,應該屬于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犯罪。因此,這個“但書”規(guī)定幫助我們掌握犯罪有一個程度問題,有一個“量”的問題。注意避免機械教條地執(zhí)行法律。
    在立法上為了提醒人們注意,通常作出一些限制性的規(guī)定。如侮辱、誹謗、偷越國(邊)境、故意毀損財物、倒賣文物、非法狩獵、傳播**物品,需要“情節(jié)嚴重”才能構成犯罪。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侵占,需要“數(shù)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貪污、職務侵占一般數(shù)額在5千元以上,挪用公款、挪用資金一般在3萬元以上,才構成犯罪。故意傷害造成輕傷結果的,尋釁滋事造成輕微傷以上后果的,才追究刑事責任。虐待、遺棄,情節(jié)惡劣的,才構成犯罪。
    2.從總則的規(guī)定來考慮??倓t的規(guī)定主要是一些犯罪和刑事責任的限制性的條件,這個限制性的條件比較常見的有:
    ①沒有達到責任年齡,比如說,一個15周歲的人去偷東西,就不構成犯罪。當然也有的人說這種情況算犯罪只不過不負刑事責任。反正是不會把他當罪犯定罪處罰的。
    ②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也不負刑事責任。這是從責任年齡、責任能力來考慮的。
    ③主觀上要有罪過。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如果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過失,而是由于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引起的,不認為犯罪。
    例:生產(chǎn)隊養(yǎng)的魚經(jīng)常被人偷被人釣,弄得很煩。有一天有人又在魚塘里偷魚、釣魚,生產(chǎn)隊有三四個人就拿著家伙去抓人。偷魚的一看人家來抓他,慌不擇路就“嘣”地跳到水里去了,在水里頭游。這幫人還喊:“回來!回來!”他還往那邊游,結果游不動淹死了。發(fā)生這種結果,這些人有沒有犯罪呀?沒有。這是一個由不可預見的原因引起的意外事件。另外,也可以說這種情況和他們的行為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因為他們的行為本身——抓偷釣魚的人是沒有錯的,因此行為本身就不是一個危害行為,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或者過失,即沒有罪過,所以不認為犯罪。
    ④要考慮到有沒有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正當事由。比如說,在緊迫的情況下遭到不法侵害,而采取正當防衛(wèi)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還有出于迫不得已,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利益,而損害一個較小的合法權益的,屬于緊急避險,也不構成犯罪。執(zhí)行命令、判決、職務的行為,正當?shù)臉I(yè)務行為,體育競賽行為,被害人同意的行為等在合理的限度內(nèi)造成的損害,都不認為是犯罪行為。
    3.從分則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考慮。也就是涉及對行為人按具體的條款來定罪的時候要考慮是否具備犯罪構成的問題。比如說,法律規(guī)定傳播性病罪,其法定的犯罪構成要件要求:①主觀上明知自己患有性病。②賣*或嫖娼。③行為人確實患有嚴重性病。具備這些要件才構成犯罪。假如有賣*嫖娼行為,但是沒有嚴重性病,就不構成本罪。不構成犯罪的理由是主體不夠資格,即主體不符合這個罪的構成要件。如果確實患有嚴重性病,但她是從山里面來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嚴重性病,因此也不構成犯罪。理由是主觀上缺乏犯罪的故意。再比如說,有人托被告人,說你給我捎一包東西回去,他就給捎了一包東西。這個包是放在箱子里緊鎖著的,嚴嚴實實的。下飛機的時候,被公安攔住檢查,發(fā)現(xiàn)里面有海洛因。行為人構不構成運輸毒品罪呢?不構成。因為考慮他對里面裝有毒品沒有認識,換句話說他沒有運輸毒品的故意。如果缺乏這個故意,也不能構成本罪。因為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構成運輸毒品罪必須有犯罪的故意,缺乏這個故意也就是主觀要件不符合。這類問題以此類推,從四個要件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判斷。
    總之,從以上三個方向考慮定罪問題。即:一是從《刑法》第13條“但書”;二是從總則一般限制性條件;三是從分則條文規(guī)定的四個方面構成要件,來考慮是否構成犯罪和構成何種犯罪的問題。之所以把這些東西特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因為很多同學都覺得分析案例非常難,不知道從何入手,不知道方法和思路,可以說這就在告訴你這種方法和思路。也可能將來分析案例的時候,標準答案要求用這樣的思路。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問題,而且還是一個方法問題,分析案例的思路問題。所以說,它是一個運用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