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北京)2010年度招聘公告
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位于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2.4萬平方米。
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yōu)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fā)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yōu)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廣播影視藝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為龍頭,文學、工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理學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目前,學校設有14個學院,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4個博士點,48個碩士點,5個專業(yè)碩士類別,78個本科專業(yè)。
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建校50多年來,學校培養(yǎng)了大批廣播電視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yè)以及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的知名學府”。學?,F(xiàn)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粕?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近4000人;有繼續(xù)教育在讀生15000余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1925人,其中專任教師1044人。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近年來,有1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2人次進入國家和省部級“人才工程”,2人榮獲教學獎,2人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7人次榮獲北京高校教學獎,30人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教師隊伍的整體學術實力得到增強。同時,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作為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zhèn),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傳媒內容和形式創(chuàng)新研究、傳媒高新技術研發(fā)和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決策咨詢服務,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學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有聲語言分中心、新媒體研究院和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建有“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數字媒體工程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學校主持完成了國家數字中短波廣播技術標準制訂與系統(tǒng)研制、參與國家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技術標準制訂,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于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學校辦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現(xiàn)代傳播》。
學校建有校園多媒體網絡、數字有線綜合業(yè)務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現(xiàn)代遠程教育網,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建有1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和3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告實踐教學中心,動畫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多媒體教室、演播館、實驗室等裝備精良,功能完善;圖書館形成了信息傳播學科內容豐富,紙質、電子、網絡形式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我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面向未來,中國傳媒大學正以“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發(fā)展理念,堅持內涵式發(fā)展,以質量、管理、特色為主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學科實力和辦學水平,為建設國家傳媒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人才庫、科技庫、思想庫和信息資源庫,實現(xiàn)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傳媒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為適應我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優(yōu)化教職工隊伍結構,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學校決定自即日起公布2010年度招聘信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歡迎符合招聘條件要求的優(yōu)秀人員報名應聘。學校將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好2010年度的招聘工作。
一、招聘對象
2010年度面向海內外優(yōu)秀人才進行招聘:
(一)海外歸國人員;
(二)2010年博士后出站人員;
(三)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定向生、委培生除外);
(四)符合招聘條件、具有工作經驗且具有北京常住戶口的社會各類人員。
二、招聘崗位及招聘基本條件
招聘崗位、招聘條件等詳細信息請登錄人事招聘系統(tǒng)(http://jobs.cuc.edu.cn)查看。
(一)教學崗、科研崗招聘基本條件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紀守法,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風嚴謹,熱愛教育事業(y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質,踏實勤奮,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學位(應屆畢業(yè)生應于2010年7月前畢業(yè)),個別無博士學位的學科應具有本學科高學位;在學習經歷中,應具有“211工程”重點大學(或海外知名大學)全日制脫產本科學士學位(含本碩連讀,不含大專續(xù)本);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優(yōu)先考慮。
無工作經驗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1975年1月1日后出生);有工作經歷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年齡可放寬到45周歲(1965年1月1日后出生)。
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能承擔并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科研等任務。
要求具有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運用辦公軟件。
社會人員要求具有北京常住戶口。
(二)專職輔導員崗位招聘基本條件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紀守法,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熱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師德高尚,作風正派,團結同志,肯于奉獻,艱苦奮斗,為人師表;熱愛輔導員工作,關心學生成長,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
具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學歷,且獲得碩士學位及以上(應屆畢業(yè)生應于2010年7月前畢業(yè));學習經歷中,至少有一個學位在“211工程”重點大學(或國外知名大學)獲得。
碩士年齡不超過28周歲(1982年1月1日后出生),博士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75年1月1日后出生)。
具備一定理論水平,懂得教育規(guī)律,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美學等有關方面的知識,并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具備相關專業(yè)背景和一定的組織管理、溝通協(xié)調、調研的能力,善于培養(yǎng)典型、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應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學生工作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要求具有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運用辦公軟件。
社會人員要求具有北京常住戶口。
(三)其他崗位招聘基本條件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紀守法,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風嚴謹,熱愛教育事業(y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質,踏實勤奮,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學歷,且獲得碩士學位及以上(應屆畢業(yè)生應于2010年7月前畢業(yè));學習經歷中,至少有一個學位在“211工程”重點大學(或國外知名大學)獲得。
無工作經歷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1975年1月1日后出生),有工作經歷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年齡可放寬到45周歲(1965年1月1日后出生)。
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專業(yè)對口,做到學以致用。
要求具有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運用辦公軟件。
社會人員要求具有北京常住戶口。
三、報名方式及招聘流程
(一)報名方式
為了更好地完成招聘工作,我校采用“中國傳媒大學人事招聘系統(tǒng)”公布招聘信息,應聘者通過招聘系統(tǒng)填寫簡歷、報名(學校不以其他方式接收應聘者簡歷)。
(二)招聘流程
招聘資格審查、初試、復試等各階段的考核結果及有關工作安排均通過“中國傳媒大學人事招聘系統(tǒng)”公布。
具體招聘流程和考核時間安排如下:
1.03月31日-04月25日:網上報名:應聘人員必須通過校人事招聘系統(tǒng)填寫個人簡歷,并選擇合適的崗位報名。各單位不得以其他形式接收應聘人員簡歷。
2.04月26日-05月13日:應聘人員資格審查
3.05月14日-06月03日:初試(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筆試、面試、計算機水平測試等)
4.06月04日-06月13日:復試(面試、實習、外語筆試、聽力、口語測試)
5.06月14日-06月17日:體檢、外調
6.06月14日-06月26日:學校審批
7.06月下旬:簽約
四、管理方式和工資福利待遇
(一)管理方式
2010年度招聘的用工方式均為人才派遣,受聘者人事關系、工資關系中全人才服務中心,與中全人才服務中心簽訂聘用合同,派遣至相應崗位工作。試用期1年,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繼續(xù)聘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以聘用。
(二)工資福利待遇
1.工資待遇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guī)定,與校內正式在編同類人員享受相同的工資薪酬待遇,依法繳納各種保險和提供住房公積金,不提供性住房補貼和探親假路費報銷;
2.解決2010年應屆畢業(yè)生(外地生源)北京戶口;
3.不予安排周轉房和單身宿舍;
4.參加學校組織的職稱評定。
請應聘者認真閱讀本招聘公告、招聘信息及招聘系統(tǒng)中公布的有關公告。
招聘的有關事宜由人事處、用人單位負責解釋。如需咨詢,請發(fā)郵件至jobs@cuc.edu.cn(此郵箱不接收簡歷。如需應聘,請通過招聘系統(tǒng)填寫簡歷、選擇合適的崗位報名)。
中國傳媒大學人事處
2010年3月31日本信息
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位于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2.4萬平方米。
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yōu)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fā)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yōu)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廣播影視藝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為龍頭,文學、工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理學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目前,學校設有14個學院,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4個博士點,48個碩士點,5個專業(yè)碩士類別,78個本科專業(yè)。
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建校50多年來,學校培養(yǎng)了大批廣播電視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yè)以及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的知名學府”。學?,F(xiàn)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粕?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近4000人;有繼續(xù)教育在讀生15000余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1925人,其中專任教師1044人。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近年來,有1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2人次進入國家和省部級“人才工程”,2人榮獲教學獎,2人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7人次榮獲北京高校教學獎,30人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教師隊伍的整體學術實力得到增強。同時,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作為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zhèn),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傳媒內容和形式創(chuàng)新研究、傳媒高新技術研發(fā)和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決策咨詢服務,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學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有聲語言分中心、新媒體研究院和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建有“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數字媒體工程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學校主持完成了國家數字中短波廣播技術標準制訂與系統(tǒng)研制、參與國家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技術標準制訂,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于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學校辦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現(xiàn)代傳播》。
學校建有校園多媒體網絡、數字有線綜合業(yè)務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現(xiàn)代遠程教育網,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建有1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和3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告實踐教學中心,動畫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多媒體教室、演播館、實驗室等裝備精良,功能完善;圖書館形成了信息傳播學科內容豐富,紙質、電子、網絡形式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我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面向未來,中國傳媒大學正以“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發(fā)展理念,堅持內涵式發(fā)展,以質量、管理、特色為主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學科實力和辦學水平,為建設國家傳媒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人才庫、科技庫、思想庫和信息資源庫,實現(xiàn)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傳媒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為適應我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優(yōu)化教職工隊伍結構,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學校決定自即日起公布2010年度招聘信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歡迎符合招聘條件要求的優(yōu)秀人員報名應聘。學校將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好2010年度的招聘工作。
一、招聘對象
2010年度面向海內外優(yōu)秀人才進行招聘:
(一)海外歸國人員;
(二)2010年博士后出站人員;
(三)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定向生、委培生除外);
(四)符合招聘條件、具有工作經驗且具有北京常住戶口的社會各類人員。
二、招聘崗位及招聘基本條件
招聘崗位、招聘條件等詳細信息請登錄人事招聘系統(tǒng)(http://jobs.cuc.edu.cn)查看。
(一)教學崗、科研崗招聘基本條件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紀守法,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風嚴謹,熱愛教育事業(y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質,踏實勤奮,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學位(應屆畢業(yè)生應于2010年7月前畢業(yè)),個別無博士學位的學科應具有本學科高學位;在學習經歷中,應具有“211工程”重點大學(或海外知名大學)全日制脫產本科學士學位(含本碩連讀,不含大專續(xù)本);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優(yōu)先考慮。
無工作經驗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1975年1月1日后出生);有工作經歷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年齡可放寬到45周歲(1965年1月1日后出生)。
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能承擔并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科研等任務。
要求具有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運用辦公軟件。
社會人員要求具有北京常住戶口。
(二)專職輔導員崗位招聘基本條件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紀守法,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熱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師德高尚,作風正派,團結同志,肯于奉獻,艱苦奮斗,為人師表;熱愛輔導員工作,關心學生成長,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
具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學歷,且獲得碩士學位及以上(應屆畢業(yè)生應于2010年7月前畢業(yè));學習經歷中,至少有一個學位在“211工程”重點大學(或國外知名大學)獲得。
碩士年齡不超過28周歲(1982年1月1日后出生),博士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75年1月1日后出生)。
具備一定理論水平,懂得教育規(guī)律,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美學等有關方面的知識,并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具備相關專業(yè)背景和一定的組織管理、溝通協(xié)調、調研的能力,善于培養(yǎng)典型、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應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學生工作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要求具有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運用辦公軟件。
社會人員要求具有北京常住戶口。
(三)其他崗位招聘基本條件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紀守法,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風嚴謹,熱愛教育事業(y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質,踏實勤奮,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學歷,且獲得碩士學位及以上(應屆畢業(yè)生應于2010年7月前畢業(yè));學習經歷中,至少有一個學位在“211工程”重點大學(或國外知名大學)獲得。
無工作經歷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1975年1月1日后出生),有工作經歷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年齡可放寬到45周歲(1965年1月1日后出生)。
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專業(yè)對口,做到學以致用。
要求具有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運用辦公軟件。
社會人員要求具有北京常住戶口。
三、報名方式及招聘流程
(一)報名方式
為了更好地完成招聘工作,我校采用“中國傳媒大學人事招聘系統(tǒng)”公布招聘信息,應聘者通過招聘系統(tǒng)填寫簡歷、報名(學校不以其他方式接收應聘者簡歷)。
(二)招聘流程
招聘資格審查、初試、復試等各階段的考核結果及有關工作安排均通過“中國傳媒大學人事招聘系統(tǒng)”公布。
具體招聘流程和考核時間安排如下:
1.03月31日-04月25日:網上報名:應聘人員必須通過校人事招聘系統(tǒng)填寫個人簡歷,并選擇合適的崗位報名。各單位不得以其他形式接收應聘人員簡歷。
2.04月26日-05月13日:應聘人員資格審查
3.05月14日-06月03日:初試(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筆試、面試、計算機水平測試等)
4.06月04日-06月13日:復試(面試、實習、外語筆試、聽力、口語測試)
5.06月14日-06月17日:體檢、外調
6.06月14日-06月26日:學校審批
7.06月下旬:簽約
四、管理方式和工資福利待遇
(一)管理方式
2010年度招聘的用工方式均為人才派遣,受聘者人事關系、工資關系中全人才服務中心,與中全人才服務中心簽訂聘用合同,派遣至相應崗位工作。試用期1年,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繼續(xù)聘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以聘用。
(二)工資福利待遇
1.工資待遇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guī)定,與校內正式在編同類人員享受相同的工資薪酬待遇,依法繳納各種保險和提供住房公積金,不提供性住房補貼和探親假路費報銷;
2.解決2010年應屆畢業(yè)生(外地生源)北京戶口;
3.不予安排周轉房和單身宿舍;
4.參加學校組織的職稱評定。
請應聘者認真閱讀本招聘公告、招聘信息及招聘系統(tǒng)中公布的有關公告。
招聘的有關事宜由人事處、用人單位負責解釋。如需咨詢,請發(fā)郵件至jobs@cuc.edu.cn(此郵箱不接收簡歷。如需應聘,請通過招聘系統(tǒng)填寫簡歷、選擇合適的崗位報名)。
中國傳媒大學人事處
2010年3月31日本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