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上海交大版《世界大學學術(shù)排名—2010》公布。在前10名中,除第二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五名劍橋大學、第十名牛津大學是公立學校外,全部是私立性質(zhì)的美國;在第11~20名中,公立高校有6所;在第21~30名中,則除美國的西北大學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外,其余全為公立。
總的來說,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在最頂尖的集群中,處于分領(lǐng)風騷的局面。如果統(tǒng)計放寬到前100名甚至500名,則公立大學占絕大多數(shù)。因為在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高等教育都是公立為主;能排進前世界100名的私立大學,幾乎都集中在美國——這種基本格局,是教育界人士所共知的,不單上海交大版數(shù)據(jù)為然。
但是,民辦教育專家、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先生卻不承認這樣的基本事實。前些日子,他在題為“漫談中國民辦教育”的演講中,有一個雷人的判斷:“一流大學,我覺得不應該是公辦大學”,“在西方、在美國、在澳大利亞,在英美法系里面的私立教育,都是一流的,它不是公辦大學是一流的,它一定是私立的”。對照上述《世界大學學術(shù)排名》,對照各國各年度各種版本大同小異的大學排名,你會不會懷疑這位曾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影響力30人”榮譽稱號的先生,是在大白天說夢話?
讓我們再細究一下“在英美法系里面的私立教育,都是一流的,它不是公辦大學是一流的”。信先生能不能舉出一例,在英美法系的發(fā)源地英國,有哪一所私立大學是一流的?據(jù)我所知,被稱為英國“常春藤聯(lián)盟”的“羅素大學集團”,由該國20所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組成,這些大學全部是公立學校。它們之所以結(jié)成聯(lián)盟,當初本就是為了一年一度統(tǒng)一口徑向議會、政府要錢。
即使是美國那些一流的私立又如何?信力建自己也說:“哈佛和斯坦福這類大學,我們把它劃在私立大學里,這是錯誤的劃分,因為斯坦福和哈佛這兩個人,或者其他這類學校的人,在他死之前,已經(jīng)把這所學校和所占的地全部捐給基金會,現(xiàn)在所見到的學校是由基金會管理的,不屬于任何一個人……”照他這個標準,全世界排名前一千甚至一萬的大學里面,也別想找到一所私立學校,信先生所稱“一流的私立教育”到底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排除了哈佛和斯坦福這類雖曰“私立”實則“公有”,跟伯克利加大、西雅圖華大、威斯康星等州立兄弟們沒啥實質(zhì)性區(qū)別的大學,信力健心目中真正的私立大學,顯然只能是營利性大學了——這也跟他本人從事的事業(yè)相符。今年初,他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向我們介紹過“全美最成功的營利性大學”:菲尼克斯大學。但這所面向“在職成人”的遠程網(wǎng)絡(luò)教育學校,該算“幾流”呢?“維基百科”告訴我們,此校符合美國教育部畢業(yè)標準的大學生只占16%,是全美大學中最低的(平均水平為55%)。
以“私立學校好,公立學校差”的驚人判斷為依據(jù),信力建提出,“公立學校承擔的是國民教育或者是弱勢群體教育的功能”,“私立教育剛好相反,它是幫助有錢的人,幫助富人受教育”?!昂芏嗳朔磳@個概念,說憑什么富人去讀好的學校。沒有憑什么,現(xiàn)實就是這樣?!彼浅?隙ǖ卣f。
如果專門“幫助富人受教育”的私立學校,也包含哈佛之類“私立公有”校的話,那就必須先確定:或者哈佛根本學收窮人孩子,或者哈佛的學費標準太高,以致窮人孩子根本上不起。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在本輪經(jīng)濟危機暴發(fā)之前,哈佛的錢多得花不完(按照法律,每年至少要花掉資產(chǎn)總額的5%,才能算是非營利組織,享受免稅待遇),因而它不但對窮人的孩子完全免收學費,而且連中產(chǎn)階級子女也免了個七七八八。
而如果按照信力健比較嚴格的私立大學定義,不算哈佛這一類的話,那么答案是現(xiàn)成的,并且就是其在另一篇文章里提供的——和中國的情況一樣,美國營利性的私立大學也僅僅是在最近20年才開始興起,其主要招生對象也是窮人?!胺侵抟崦绹嗽跔I利性大學的入學人數(shù)中,一直占有特別高的比例。高等教育領(lǐng)域的黑人雜志報導了1998年吸收最多黑人學生的前10所能授予文憑的大學主要是私立大學?!?BR> 水平與哈佛在伯仲之間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年的招生名額,只能滿足加州1%的高中畢業(yè)生。是否因為其公立,這1%的名額就都給了“弱勢群體”呢?也不會。在該校的校友中,很有一些世界巨富:英特爾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戈登·摩爾,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史蒂夫·沃茲尼克,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等等。這些富可敵國的老外是否原本都是窮小子出身,因而能夠享受公立大學教育,我說不清楚。但我知道,該校有一位華裔校友確鑿無疑地出身豪門:袁世凱的孫子、物理學家袁家騮。
信力健批評教育部設(shè)置的某項審批門檻過高,是“屠夫”行為:“辦私立大學,必須有300畝地,有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有30萬冊的圖書。我現(xiàn)在算了一下,除非手里拿了兩個億,否則就不要想辦私立大學,因為買不到牌照。”而他恰恰認為,“只能辦小的私立大學,不能辦大的私立大學?!薄耙凰褶k大學最多只能容許它有1000人,不能有1萬人”。但是,他曾贊不絕口的那所美國最成功的私立大學菲尼克斯大學,在校生總數(shù)卻高達8萬多人,居整個北美之首。
信力健在“漫談”中有個大膽的建議:“應該恢復1949年被摧毀的私立大學或者教會大學,全部恢復。如果土地被占用的,可以異地重建,如果沒有后人的,可以另外找人申請,全面恢復?!?BR> 我是死活聽不懂,他這句話里面“如果沒有后人”說的是什么意思。既然今天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與哈佛先生和斯坦福先生的后人已經(jīng)毫無關(guān)系,那么,中國的廈門大學與陳嘉庚的后人,復旦大學與馬相伯、李登輝的后人,南開大學與張伯苓的后人,也就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需要“恢復”。他們當初創(chuàng)辦這些大學,本就是把可以留給子孫的財產(chǎn)奉獻給了社會,既不是為了“劫富濟貧”,“幫助富人受教育”,也不是為了自己發(fā)財致富。現(xiàn)在若去尋找他們的后人,說“把你家的大學還給你”,也違反他們的真實意愿吧?
對于教育,信力健先生是內(nèi)行人,不是外行人;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誰能告訴我,他為什么竟會說出這樣大串的既不符合事實、又不符合邏輯的外行話、糊涂話呢?
總的來說,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在最頂尖的集群中,處于分領(lǐng)風騷的局面。如果統(tǒng)計放寬到前100名甚至500名,則公立大學占絕大多數(shù)。因為在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高等教育都是公立為主;能排進前世界100名的私立大學,幾乎都集中在美國——這種基本格局,是教育界人士所共知的,不單上海交大版數(shù)據(jù)為然。
但是,民辦教育專家、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先生卻不承認這樣的基本事實。前些日子,他在題為“漫談中國民辦教育”的演講中,有一個雷人的判斷:“一流大學,我覺得不應該是公辦大學”,“在西方、在美國、在澳大利亞,在英美法系里面的私立教育,都是一流的,它不是公辦大學是一流的,它一定是私立的”。對照上述《世界大學學術(shù)排名》,對照各國各年度各種版本大同小異的大學排名,你會不會懷疑這位曾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影響力30人”榮譽稱號的先生,是在大白天說夢話?
讓我們再細究一下“在英美法系里面的私立教育,都是一流的,它不是公辦大學是一流的”。信先生能不能舉出一例,在英美法系的發(fā)源地英國,有哪一所私立大學是一流的?據(jù)我所知,被稱為英國“常春藤聯(lián)盟”的“羅素大學集團”,由該國20所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組成,這些大學全部是公立學校。它們之所以結(jié)成聯(lián)盟,當初本就是為了一年一度統(tǒng)一口徑向議會、政府要錢。
即使是美國那些一流的私立又如何?信力建自己也說:“哈佛和斯坦福這類大學,我們把它劃在私立大學里,這是錯誤的劃分,因為斯坦福和哈佛這兩個人,或者其他這類學校的人,在他死之前,已經(jīng)把這所學校和所占的地全部捐給基金會,現(xiàn)在所見到的學校是由基金會管理的,不屬于任何一個人……”照他這個標準,全世界排名前一千甚至一萬的大學里面,也別想找到一所私立學校,信先生所稱“一流的私立教育”到底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排除了哈佛和斯坦福這類雖曰“私立”實則“公有”,跟伯克利加大、西雅圖華大、威斯康星等州立兄弟們沒啥實質(zhì)性區(qū)別的大學,信力健心目中真正的私立大學,顯然只能是營利性大學了——這也跟他本人從事的事業(yè)相符。今年初,他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向我們介紹過“全美最成功的營利性大學”:菲尼克斯大學。但這所面向“在職成人”的遠程網(wǎng)絡(luò)教育學校,該算“幾流”呢?“維基百科”告訴我們,此校符合美國教育部畢業(yè)標準的大學生只占16%,是全美大學中最低的(平均水平為55%)。
以“私立學校好,公立學校差”的驚人判斷為依據(jù),信力建提出,“公立學校承擔的是國民教育或者是弱勢群體教育的功能”,“私立教育剛好相反,它是幫助有錢的人,幫助富人受教育”?!昂芏嗳朔磳@個概念,說憑什么富人去讀好的學校。沒有憑什么,現(xiàn)實就是這樣?!彼浅?隙ǖ卣f。
如果專門“幫助富人受教育”的私立學校,也包含哈佛之類“私立公有”校的話,那就必須先確定:或者哈佛根本學收窮人孩子,或者哈佛的學費標準太高,以致窮人孩子根本上不起。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在本輪經(jīng)濟危機暴發(fā)之前,哈佛的錢多得花不完(按照法律,每年至少要花掉資產(chǎn)總額的5%,才能算是非營利組織,享受免稅待遇),因而它不但對窮人的孩子完全免收學費,而且連中產(chǎn)階級子女也免了個七七八八。
而如果按照信力健比較嚴格的私立大學定義,不算哈佛這一類的話,那么答案是現(xiàn)成的,并且就是其在另一篇文章里提供的——和中國的情況一樣,美國營利性的私立大學也僅僅是在最近20年才開始興起,其主要招生對象也是窮人?!胺侵抟崦绹嗽跔I利性大學的入學人數(shù)中,一直占有特別高的比例。高等教育領(lǐng)域的黑人雜志報導了1998年吸收最多黑人學生的前10所能授予文憑的大學主要是私立大學?!?BR> 水平與哈佛在伯仲之間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年的招生名額,只能滿足加州1%的高中畢業(yè)生。是否因為其公立,這1%的名額就都給了“弱勢群體”呢?也不會。在該校的校友中,很有一些世界巨富:英特爾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戈登·摩爾,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史蒂夫·沃茲尼克,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等等。這些富可敵國的老外是否原本都是窮小子出身,因而能夠享受公立大學教育,我說不清楚。但我知道,該校有一位華裔校友確鑿無疑地出身豪門:袁世凱的孫子、物理學家袁家騮。
信力健批評教育部設(shè)置的某項審批門檻過高,是“屠夫”行為:“辦私立大學,必須有300畝地,有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有30萬冊的圖書。我現(xiàn)在算了一下,除非手里拿了兩個億,否則就不要想辦私立大學,因為買不到牌照。”而他恰恰認為,“只能辦小的私立大學,不能辦大的私立大學?!薄耙凰褶k大學最多只能容許它有1000人,不能有1萬人”。但是,他曾贊不絕口的那所美國最成功的私立大學菲尼克斯大學,在校生總數(shù)卻高達8萬多人,居整個北美之首。
信力健在“漫談”中有個大膽的建議:“應該恢復1949年被摧毀的私立大學或者教會大學,全部恢復。如果土地被占用的,可以異地重建,如果沒有后人的,可以另外找人申請,全面恢復?!?BR> 我是死活聽不懂,他這句話里面“如果沒有后人”說的是什么意思。既然今天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與哈佛先生和斯坦福先生的后人已經(jīng)毫無關(guān)系,那么,中國的廈門大學與陳嘉庚的后人,復旦大學與馬相伯、李登輝的后人,南開大學與張伯苓的后人,也就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需要“恢復”。他們當初創(chuàng)辦這些大學,本就是把可以留給子孫的財產(chǎn)奉獻給了社會,既不是為了“劫富濟貧”,“幫助富人受教育”,也不是為了自己發(fā)財致富。現(xiàn)在若去尋找他們的后人,說“把你家的大學還給你”,也違反他們的真實意愿吧?
對于教育,信力健先生是內(nèi)行人,不是外行人;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誰能告訴我,他為什么竟會說出這樣大串的既不符合事實、又不符合邏輯的外行話、糊涂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