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于( )頒布施行。
A.1985年
B.1988年
C.1995年
D.2001年
2.建開發(fā)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權限, 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 )審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xù)。
A.流域管理機構
B.地方人民政府
C.環(huán)境保護部門
D.河道主管機關
3.國家對河道實行的管理原則是( )。
A.按流域進行分片、分級管理
B.按河道位置由地方政府同一管理
C.按水系統(tǒng)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
D.按國家統(tǒng)一管理和地方分級管理相結合
4.《河道管理條例》規(guī)定,堤防上已修建的涵閘、泵站和埋設的穿堤管道、纜線等建筑物及設施.( )應當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限期改建。
A.流域管理機構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建筑物管理單位
5.在堤防上新建涵閘、泵站和埋設的穿堤管道、纜線等建筑設施,必須經(jīng)( )驗收合格后方可啟用。
A.流域管理機構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建設管理單位
6.《河道管理條例》規(guī)定,因修建水庫、整治河道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屬( )所有。
A.國家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工程管理單位
7.水利部門進行河道整治,涉及航道的,應事先征求( )對有關設計和計劃的意見。
A.流域管理機構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交通部門
8.無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圍為( )。
A.歷史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qū)
B.沒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qū)
C.歷史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
D.歷史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qū)
9.河道整治是指采取各種治理措施改善河道邊界條件及水流流態(tài)以滿足( )的需要。
A.人類各項工作
B.防洪、除澇
C.改善水環(huán)境
D.灌溉、航運
10.防洪規(guī)劃是指為防治某河流或某沿河地區(qū)的洪水災害而制定的( )。
A.具體措施
B.總體計劃
C.防洪方案
D.減災措施
1.B; 2.D; 3.C;4.C; 5.C; 6.A; 7.D; 8.D: 9.A; 10.B
A.1985年
B.1988年
C.1995年
D.2001年
2.建開發(fā)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權限, 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 )審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xù)。
A.流域管理機構
B.地方人民政府
C.環(huán)境保護部門
D.河道主管機關
3.國家對河道實行的管理原則是( )。
A.按流域進行分片、分級管理
B.按河道位置由地方政府同一管理
C.按水系統(tǒng)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
D.按國家統(tǒng)一管理和地方分級管理相結合
4.《河道管理條例》規(guī)定,堤防上已修建的涵閘、泵站和埋設的穿堤管道、纜線等建筑物及設施.( )應當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限期改建。
A.流域管理機構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建筑物管理單位
5.在堤防上新建涵閘、泵站和埋設的穿堤管道、纜線等建筑設施,必須經(jīng)( )驗收合格后方可啟用。
A.流域管理機構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建設管理單位
6.《河道管理條例》規(guī)定,因修建水庫、整治河道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屬( )所有。
A.國家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工程管理單位
7.水利部門進行河道整治,涉及航道的,應事先征求( )對有關設計和計劃的意見。
A.流域管理機構
B.水行政主管部門
C.河道主管機關
D.交通部門
8.無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圍為( )。
A.歷史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qū)
B.沒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qū)
C.歷史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
D.歷史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和行洪區(qū)
9.河道整治是指采取各種治理措施改善河道邊界條件及水流流態(tài)以滿足( )的需要。
A.人類各項工作
B.防洪、除澇
C.改善水環(huán)境
D.灌溉、航運
10.防洪規(guī)劃是指為防治某河流或某沿河地區(qū)的洪水災害而制定的( )。
A.具體措施
B.總體計劃
C.防洪方案
D.減災措施
1.B; 2.D; 3.C;4.C; 5.C; 6.A; 7.D; 8.D: 9.A;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