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巖土工程師考試輔導資料(9)

字號:

6.如果是在水下回填混凝土,為保證回填質(zhì)量,建議將細石混凝土改為水下混凝土配方,其拌制、回填的過程及要求與細石混凝土基本相同。
    7.待凝:混凝土澆筑溢出地面后,即停止?jié)仓?,待?4-48小時,然后繼續(xù)鉆進,遇到溶洞、溶隙、斷層時繼續(xù)以上步驟,直至終孔。
    5.2.4帷幕灌漿孔造孔及灌漿(76mm孔口管)
    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 → 測量放線 → 安裝孔口管(76mm)→ 鉆進(孔徑≥56mm) → 洗孔、裂隙沖洗(部份孔灌前簡易壓水) → 灌漿 → 封孔 → 檢查孔。
    1.施工準備:對主要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及運行,檢查輔助設備及生產(chǎn)工具的配備是否齊備,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2.測量放線: 根據(jù)設計坐標確定孔位并報監(jiān)理復核、確認。
    3.安裝孔口管(76mm):為加快施工進度允許孔口管段分序灌漿后,同時鑲注孔口管??卓诠艿蔫傋?,開孔孔徑為91mm,鉆至基巖面以下1.5m,待灌漿結束后,置入一根Φ76mm的鋼管,鋼管應高出孔口5~10cm,并且有絲扣。用灌漿的方法向孔內(nèi)壓入0.5:1的水泥漿,待孔口管外壁與孔壁之間返出同一濃度水泥漿后,導正孔口管,待凝三天后,方可鉆灌第二段。
    4.鉆孔(孔徑開孔91mm終孔56mm):
    1)鉆孔采用回轉式鉆機和金剛石鉆頭或硬質(zhì)合金鉆頭鉆進,將鉆機對準孔位,開孔孔位與設計孔位的偏差不大于10cm,然后將鉆機底座找平并安裝牢固,須保證施工過程中不松動。鉆進過程中須對鉆壓、鉆速、轉速、沖洗液流量進行嚴格控制。鉆孔應按設計圖紙注明編號和孔序,并作好鉆孔記錄,遇到巖層和巖性變化、孔內(nèi)涌水、漏水、斷層、洞穴、塌孔、掉塊等異常情況應詳細記錄,并及時報告監(jiān)理工程師和設計代表分析鉆孔和巖體情況,作出決定后方可進行處理或鉆進。鉆孔深度與設計孔深誤差不大于20cm.
    2)每鉆灌段應進行一次孔斜和方位角測量,尤其注意上部20m范圍內(nèi)的偏斜和方位角的控制,如發(fā)現(xiàn)孔斜超過要求時應及時糾正,其允許偏差按下表執(zhí)行:
    3)鉆孔時要分序、分段進行。鉆孔次序應與灌漿次序相一致,同次序孔可同時施工,下一次序孔與上次序孔之間,在基巖中鉆孔灌漿的間隔高差大于15m后下一次序孔方可開始鉆孔。
    段長誤差不大于30cm,遇有斷層、地質(zhì)不良地段,段長不宜超過3.0m.鉆孔穿過軟弱破碎巖體發(fā)現(xiàn)塌孔和集中漏水,應作為一段先進行灌漿。待凝24h后再鉆進。當最后一段段長介于5~10m之間時,一般小于7m時作一段灌注,大于7m時應分兩段灌注。
    4)鉆孔結束待灌或灌完待鉆進時孔口均應妥善保護。
    5.洗孔、裂隙沖洗(灌前簡易壓水):
    1)帷幕灌漿孔孔壁和裂隙均需進行沖洗,待孔口回清水為止,孔內(nèi)巖屑殘留厚度不大于20cm.沖洗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若該值大于1.0MPa時,采用1.0MPa.
    2)帷幕灌漿孔灌漿前均需作簡易壓水試驗??荚嚧螅珖逃惥W(wǎng)站(www.Examda。com)
    3)簡易壓水試驗壓力值為該孔段壓力值的80%,但值為1.0MPa.壓水時間20min,每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吸水率按規(guī)范DL/T 5148-2001計算。簡易壓水可結合裂隙沖洗同時進行。
    4) 對巖溶、斷層、大型破碎帶等地質(zhì)復雜地段的帷幕灌漿孔段裂隙沖洗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
    1)制漿:采用集中制漿,用高壓灌漿泵通過11/2′鐵管道將制好的漿液送至施工現(xiàn)場。
    高速制漿機拌和時間不得小于30s,混合漿液從制備至用完的時間不超過2h.制漿站輸出漿液水灰比為0.5:1,漿液應用比重計校核,其加料誤差應小于5%,制漿站、中轉站應每30min測定一次漿液比重。
    輸漿站的輸漿壓力應控制在0.5~1.0MPa,流速應控制在1.4~2.0m/s,以避免漿液沉淀或凝結。
    灌漿用水應符合拌制混凝土用水的要求。含有油類有機物及雜質(zhì)的水,不得用于灌漿。
    當工作面日平均氣溫低于5℃或日最低溫度低于-3℃時,應做好機房、灌漿泵及灌漿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漿液溫度不得低于5℃。
    炎熱季節(jié)施工時,機房應采取防熱降溫措施,暴露在陽光下的灌漿管路采取防曬措施,攪拌桶內(nèi)漿液溫度不得高于30℃。
    為提高水泥漿的流動性、擴散性和質(zhì)量,我公司建議在水泥漿中加入貴州龍里高峽外加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NF-500高效減水劑,推薦用量為水泥量的0.15-0.6%,是否使用和具體配比由監(jiān)理、設計決定。
    2)灌漿設備及安裝:灌漿用的風、水、電系統(tǒng)應有專用管路,以確保灌漿工作順利進行,灌漿管路應能承受1.5倍的灌漿壓力。
    制、輸、灌各系統(tǒng)間應有可靠的通訊聯(lián)絡措施,以確保供漿和灌漿質(zhì)量。
    灌漿泵性能應與漿液類型、濃度相適應,容許工作壓力應大于灌漿壓力的1.5倍,并有足夠的排漿量和穩(wěn)定性能,其壓力擺動范圍不大于灌漿壓力的20%,否則應改用備用泵施工。
    壓力表的量程宜為灌漿壓力的2.0~2.5倍。
    進入灌漿孔的漿液和孔內(nèi)返回拌和筒的漿液必須經(jīng)過過濾。
    灌漿時射漿管距被灌孔段孔底不大于0.5m.
    3)灌漿順序:設計為單排孔,排內(nèi)又分為二序,先施工I序,后II序。
    4)灌漿方法和方式:灌漿采用“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不待凝”方法,灌漿方式為循環(huán)式。
    5)灌漿材料:漿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P.O42.5水泥。水泥細度要求通過80μm方孔孔篩的篩余量不大于5%.灌漿用水泥應保持新鮮,受潮結塊﹑超過保質(zhì)期的水泥不得使用,水泥應分期分批進行品質(zhì)鑒定,嚴禁將不合格的材料灌進孔內(nèi)。
    灌漿用砂應為質(zhì)地堅硬清潔的天然砂或人工砂,不得含泥團和有機物,粒徑不大于2.5mm,細度模數(shù)不大于2.0. 6)漿液的水灰比及變漿標準:漿液水灰比采用1:1、0.5:1兩個比級,開灌水灰比為1:1.當壓水試驗不起壓時,可直接采用0.5:1水灰比開灌;當吸水量大且壓水試驗起壓時,仍按1:1水灰比開灌。
    變漿標準: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吸漿量均勻減小時,或當吸漿量保持不變,壓力持續(xù)上升時,灌漿應持續(xù)進行,不得改變水灰比;當某一級水灰比的吸漿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漿時間已達30min,而灌漿壓力及注入率均無明改變時,漿液可加濃一級;變漿后如壓力突增或注入率突減時,應立即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并報告監(jiān)理工程師;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越級變濃。
    7)灌漿壓力:
    8)灌漿結束標準:在設計壓力下,注入率小于1L/min,延續(xù)灌注90min即可結束該段灌漿。
    9)帷幕灌漿孔達設計孔深時,將孔內(nèi)污物沖洗干凈,并測量孔斜、孔深、方位角,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進行最后一段灌漿,灌漿結束后即可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