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的營養(yǎng)

字號: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豬肉為人類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簡介
    豬肉別名:豕肉、彘肉,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jié)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jīng)過烹調(diào)加工后肉味物別鮮美。
    營養(yǎng)成分(每100克)
    熱量395.00千卡,蛋白質(zhì)13.20克,脂肪37.00克,碳水化合物2.40克,維生素A18.00微克,硫胺素0.22毫克,核黃素0.16毫克,尼克酸3.50毫克,維生素E0.35毫克,鈣6.00毫克,磷162.00毫克,鈉59.40毫克,鎂16.00毫克,鐵1.60毫克,鋅2.06毫克,硒11.97微克,銅0.06毫克,錳0.03毫克,鉀204.00毫克,膽固醇80.00毫克。
    營養(yǎng)分析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適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濕熱痰滯內(nèi)蘊者不宜食,肥胖、血脂較高、高血壓者不宜多食或忌用,外感病人亦不宜食。
    食物相克
    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后不宜大量飲茶。
    制作指導(dǎo)
    1.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zhì)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后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2.切肥肉時,可先將肥肉蘸一下涼水,然后放到案板上,一邊切一邊灑點涼水,這樣切著省力,肥肉也不會滑動,且不易粘案板。
    3.豬肉烹調(diào)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zhì),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yǎng),同時口味也欠佳。
    4.豬肉應(yīng)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diào)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絳蟲。
    食療作用
    豬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jīng),補腎養(yǎng)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chǎn)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干咳、便秘和難產(chǎn)。
    其他相關(guān)
    中國養(yǎng)豬的歷史悠久。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約在公元前六千至五千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鄭裴李崗兩個遺址,均出土了豬的遺骸,是目前中國北方已知最早的家畜遺存址,南方則于廣西桂林甄皮巖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家豬骨骸,均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到商代早期,中國已培育成特征穩(wěn)定的家豬品種。豬肉已成為中國人民肉食的主體,這有別于西方以牛肉為肉食主體和阿拉伯國家以羊肉為肉食主體,成為世界肉食體系中獨特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