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jīng)】入脾、胃。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止渴除煩,固腸止瀉。
【主治】腸胃不和,暑熱吐瀉,小便不暢,煩渴。
【說明】粳米是日常之糧食,人們習慣稱為大米、稻米。入藥用陳久多年者為佳,名陳倉谷米。用于止瀉健胃、除煩止渴,則以陳久之谷米或用粳米炒黑入藥。大米治病宜作粥食。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是老弱婦孺皆宜的飲食,尤其對病后脾胃虛弱或有煩熱口渴的病人更為適宜。米湯有益氣、養(yǎng)陰、潤燥的功能,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1B2和磷、鐵等無機鹽,還有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營養(yǎng)素,有益于嬰兒的發(fā)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軟的小凝塊,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湯沖奶粉或給嬰兒作輔助飲食都是比較理想的。最近由廣東省農(nóng)科院培育出來的“黑優(yōu)粘米”,是我國古老的名貴稻種,是一種類似黑珍珠似的黑米,其所含營養(yǎng)成份比上等優(yōu)質(zhì)白米豐富得多,為新型的保健食品,它具有滋補藥用價值,含維生素C等八種以上的維生素,二十種以上的氨基酸和稱為“生命的火花”的鋅、銅、鐵等微量元素,故又稱長壽米、補血米、藥米。
溫馨提示:谷芽:谷芽是稻谷在一定水份和溫度下萌發(fā)的芽,經(jīng)曬干后炒熟入藥。谷芽甘、平、無毒,入脾胃,有健脾消食中和的功效,主治飲食停滯,腹痛噯氣,胃弱食少。
【歸經(jīng)】入脾、胃。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止渴除煩,固腸止瀉。
【主治】腸胃不和,暑熱吐瀉,小便不暢,煩渴。
【說明】粳米是日常之糧食,人們習慣稱為大米、稻米。入藥用陳久多年者為佳,名陳倉谷米。用于止瀉健胃、除煩止渴,則以陳久之谷米或用粳米炒黑入藥。大米治病宜作粥食。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是老弱婦孺皆宜的飲食,尤其對病后脾胃虛弱或有煩熱口渴的病人更為適宜。米湯有益氣、養(yǎng)陰、潤燥的功能,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1B2和磷、鐵等無機鹽,還有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營養(yǎng)素,有益于嬰兒的發(fā)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軟的小凝塊,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湯沖奶粉或給嬰兒作輔助飲食都是比較理想的。最近由廣東省農(nóng)科院培育出來的“黑優(yōu)粘米”,是我國古老的名貴稻種,是一種類似黑珍珠似的黑米,其所含營養(yǎng)成份比上等優(yōu)質(zhì)白米豐富得多,為新型的保健食品,它具有滋補藥用價值,含維生素C等八種以上的維生素,二十種以上的氨基酸和稱為“生命的火花”的鋅、銅、鐵等微量元素,故又稱長壽米、補血米、藥米。
溫馨提示:谷芽:谷芽是稻谷在一定水份和溫度下萌發(fā)的芽,經(jīng)曬干后炒熟入藥。谷芽甘、平、無毒,入脾胃,有健脾消食中和的功效,主治飲食停滯,腹痛噯氣,胃弱食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