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外科護理學重點講解(39)

字號:

第二十五章 肝臟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二節(jié) 肝膿腫
    一、細菌性肝膿腫與阿米巴肝膿腫的鑒別
    見表23-1。
    表23-1 細菌性肝膿腫與阿米巴肝膿腫的鑒別
    鑒別內容
     細菌性肝膿腫
     阿米巴肝膿腫
    病史
     繼發(fā)于膽道或其他部位感染
     繼發(fā)于腸道阿米巴痢疾
    癥狀
     起病急,癥狀明顯,寒戰(zhàn)、高熱
     起病慢,不典型,有時發(fā)熱、出汗
    血液檢查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血液及細菌培養(yǎng)可陽性
     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血清學檢測阿米巴抗體陽性
    糞檢
     無特殊發(fā)現(xiàn)
     阿米巴滋養(yǎng)體陽性
    膿液
     黃色
     咖啡色或棕褐色
    B超
     膿腫較小,多為多發(fā)
     膿腫較大,多為單發(fā)
    治療
     有效抗生素
     氯喹、甲硝唑、土根堿
    二、肝膿腫病人的護理措施
    1、囑病人進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飲食。
    2、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早發(fā)現(xiàn)膈下膿腫、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等并發(fā)癥。
    3、癥狀護理 ①高熱者,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多汗時勤更換內衣,鼓勵多飲水;采取適當?shù)慕禍卮胧?,并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降溫效果;多要時給氧。②疼痛者,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劑。
    4、遵醫(yī)囑用藥 細菌性肝膿腫給予有效抗生素,阿米巴肝膿腫給予氯喹、甲硝唑和吐根堿等,并注意觀察和協(xié)助處理藥物的副作用。
    5、引流護理 ①取半臥位,使膈肌降低,有利于呼吸,促進引流。②妥善固定引流管,防脫落、扭曲,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膿腔。③觀察并記錄引流量,保持引流裝置無菌,每日更換引流袋。④引流量少于10ml/24h或膿腔容量少于15ml即可拔除引流管,改用凡士林紗條引流至膿腔閉合。
    第三節(jié) 肝癌
    一、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
    原發(fā)性肝癌早期癥狀多不明顯,且缺乏典型性,出現(xiàn)癥狀后就診多已屬晚期,因此,對可疑的病人應進行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①甲胎蛋白(AFO)的測定,是目前公認的簡便而確診率高的原發(fā)性肝癌定性診斷方法。如AFP持續(xù)陽性或定量>400μg/L,同時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炎、胚胎性腫瘤等,應考慮為肝細胞癌。②B超、CT、選擇性腹腔動脈和肝動脈造影檢查,對腫瘤的分辨率依次增高,可為肝癌的定位診斷提供依據。③肝穿刺針吸細胞學檢查、組織切片檢查,可作出病理診斷。
    二、肝癌病人的護理措施
    1、手術前 ①做好心理護理。②指導病人進食,給予營養(yǎng)支持,以改善肝功能、凝血機制和營養(yǎng)狀況;指導病人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③疼痛者,安置合適臥位,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④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手術后 ①體位:術后第1日取平臥位,第2日可取半坐臥位,避免劇烈咳嗽和過早活動,以防肝斷面出血。②給氧:半肛以上切除者,需間斷給氧3~4日。③營養(yǎng)、輸液、輸血、給予多種維生素及改善肝功能藥物;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④引流管護理: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劑,并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和量。⑤疼痛護理: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劑,指導病人咳嗽時,用手捂住切口。⑥防治感染:遵守醫(yī)囑給抗生素。
    3、肝動脈插管化療病人的護理 ①注藥時應嚴格遵守無菌原則,保持導管的無菌狀態(tài)。②注藥后用肝素溶液(50U/ml)2~3ml沖洗導管,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導管。③有條件時,利用微量注射泵持續(xù)滴注抗癌藥物。④觀察化
    療反應,若癥狀嚴重,應報告醫(yī)生,遵醫(yī)囑減少藥量、延長用藥時間或暫停治療;觀察有無因胃、膽、胰、脾等動脈栓塞而引發(fā)并發(fā)癥。⑤拔管后局產壓迫15分鐘,囑病人臥床24小時,避免能使腹內壓增高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