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外科護理學重點講解(6)

字號:

第二節(jié) 失血容量性休克
    因其主要原因是大出血,故治療原則是:
    1、補充血容量 盡管失血性休克以失血為主,但在補充血容量時,并不需要全部用血液來補充。擴容開始,一般先在45分鐘內(nèi)輸入等滲鹽水或平衡鹽溶液1000-2000ml。經(jīng)上述處理,如血壓恢復正常,休克好轉(zhuǎn),可繼續(xù)輸入上述液體(補充量可達估計失血量的3倍),不必輸血;如血壓不能恢復正常,或恢復正常后,短暫時間內(nèi)又下降,則除繼續(xù)輸入上述液體外,還應補充全血或濃縮紅細胞。
    2、止血 盡快止血是治療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對于表淺傷口或四肢血管出血,可先局部壓迫或扎止血帶暫止血,待休克糾正后,再采取根本的止血措施;對于嚴重的內(nèi)臟出血,應邊抗休克邊手術(shù)止血。
    3、藥物 酌情使用抗生素、心血管藥物和堿性液等。
    第三節(jié) 感染性休克
    因其是由嚴重感染所致,故其治療原則是:
    1、控制感染 包括盡早處理原發(fā)病灶;早期聯(lián)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改善全身情況,增強免疫力。
    2、補充血容量 嚴重感染的病人,在休克未發(fā)生以前,已存在血容量不足,休克后血容量不足更為嚴重。因此,補充血容量對感染性休克仍是根本措施。
    3、藥物 早期給予堿性液,糾正酸中毒;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提高應激能力,緩解毒血癥癥狀;酌情使用心血管藥物。
    第四節(jié) 護理
    一、護理診斷與護理問題
     1、體液不足 與失血、失液、體液分布異常有關(guān)。
    2、組織灌流量改變 與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有關(guān)。
    3、氣體交換受損 與肺組織灌流量不足、肺水腫有關(guān)。
    4、有受傷的危險 與腦細胞缺氧導致的意識障礙有關(guān)。
    5、有感染的危險 與侵入性監(jiān)測、留置導尿管、免疫功能降低、組織損傷、營養(yǎng)不良有關(guān)。
    6、潛在并發(fā)癥 多器官系統(tǒng)衰竭(MSOF)。
    二、擴充血容量的護理
    1、建立兩個靜脈通道,以確保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與中心靜脈壓的變化,并注意有無急性肺水腫、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現(xiàn),以便隨時調(diào)整補液的量和速度。
    3、觀察尿量與尿比重,以判斷有無急性腎衰竭、補液量是否足夠、休克有無好轉(zhuǎn)。
    4、安置頭胸及雙下肢各抬高10°-30°臥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有利于呼吸。
    5、認真記錄出入量,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三、改善組織灌流的護理
    改善組織灌流,除迅速擴充血容量外,適當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擴充血容量的護理已如前述,在此主要歸納血管活性藥物應用的護理。
    1、血管收縮劑,因可加重組織缺氧,帶來不良后果,多不主張單獨使用;血管擴張劑,能解除小血管痙攣,關(guān)閉A—V短路,疏通微循環(huán),增加組織灌流和回心血量,但必須在補足血容量的情況下才可使用。
    2、根據(jù)病情,尤其在休克早期,可聯(lián)合使用血管收縮劑和血管擴張劑。
    3、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應從小劑量、低濃度、慢速度開始,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用藥的劑量、濃度和速度。
    4、靜脈滴注血管收縮劑時,應慎防藥物溢出血管外而導致組織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