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fù)習(xí)測試卷及參考答案(之二)
一、語言的積累和運用(20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依拼音寫漢字,用“ ”標出別字,并在括號中改正(3分)
①能與其奇者( ) ②脊椎動物 ( )
③銷聲 nì跡 ( ) ④舉zhù提筆 ( )
⑤盤曲磷峋 ( ) ⑥笑聚山林 ( ?。?BR> 2、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將序號依次寫在橫線上:
①我對一只空中的蝴蝶說,啊,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氣在蝴蝶看來,象海浪一樣,是浩浩蕩蕩的。
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樣,頻頻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飛翔中起伏,躲閃。
⑤沒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氣。
3、依據(jù)原文填空:(4分)
①《觀潮》中引用了楊萬里的詩句,它是
②《答謝中書書》,表現(xiàn)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 。
③《陋室銘》中,表現(xiàn)作者鄙棄官場生活的句子是: 。
④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4、自選角度,選擇一句,進行品析:(2分)
A、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太萬狀,惟妙惟肖。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中央電視臺有一期《夕陽紅》節(jié)目中,一位主持人即興采訪一位老年女子舞蹈演員。主持人問:“您的年齡多大了?”演員答:“我有3個年齡,我的心理年齡是30歲,我的生理年齡是50歲,我的身份證的年齡是70歲?!蹦銖倪@位演員的話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請寫出來。
6、周敦頤愛蓮,寫下了《愛蓮說》,在對蓮的描繪中,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志趣,請為你最喜歡的事物寫一段描述文字,并說說你所受到的啟示。(4分)
事物:
描述:
啟示:
7、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的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下了衣裳披在癱倒在地上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睛,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而逝。
請你展開想象,寫出老馬臨死前對相馬人說的話。
二、綜合學(xué)習(xí)與探究(9分)
《核舟記》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黃州“東坡赤壁”因其聞名,在你的家鄉(xiāng)——麻城,也有因人而出名的古跡,下面請帶我們走進你的家鄉(xiāng)——麻城:(3分)
8、請你說出一處因人而出名的古跡,并簡述出名的緣由:
9、假設(shè)這處古跡已經(jīng)成為旅游勝地,請你為它寫出一則廣告詞,使之名揚天下。(8~20字)(3分)
廣告詞:
10、古跡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合理利用這種資源帶動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請你為有關(guān)部門提出三條有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
①
②
③
三、閱讀與欣賞: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11~17題(16分)
歸田園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對比說明了什么?
1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亢碭,天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而坐,一童子燒酒壺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3、解釋句中加粗的字:(2分)
①余拿一小船( ?。 、谝娪?,大喜( ?。?BR> ③余強飲三大白( ?。 、苣f相公癡( ?。?BR> 14、翻譯句子:(2分)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5、本文寫于明亡以后,但作者仍用明代的紀年——崇禎五年,有什么用意嗎?(2分)
16、文末作者以舟子的話結(jié)尾,一個“癡”字,可謂含義豐富,看看你能說出哪些?
四、作文與展示:(50分)
有人說,“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兩個人才能寫成。如果人人光想著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遠也組合不到一起。
請你根據(jù)上面的材料,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參考答案
一、1、yu ji 匿 箸 嶙 嘯 2、(5)(2)(4)(1)(3) 3、(1)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4)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4、A、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蘆溝橋上的石獅子的多姿多態(tài),具體的表現(xiàn)了盧溝橋的形式優(yōu)美。B、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承天寺的月色的澄澈透明,以及空靈的特點。5、演員的話的意思是:她的心理充滿年輕人一樣的激情;她的身體因為經(jīng)常鍛煉還很健康;她的身份證的年齡才是她的真實年齡。
6、略7、千里馬可能有的心理活動:感激;知足;二、8、歧亭的杏花村,因為杜牧做黃州刺史時的一首“清明”中的“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聞名海內(nèi)外。9、略10、①可以利用文化內(nèi)涵;②可以利用的地名為一些產(chǎn)品命名;③可以利用旅游的開發(fā)組織文化活動。三、11、作者辭官歸田,雖然耕作不佳卻樂在其中,可見其本意在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安適。12、表達了詩人寧可歸隱田園,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問的答案是開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歸隱遁世是他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或當時社會現(xiàn)實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等。13、①撐、劃②很③勉強④不要 14、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條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15、本文寫于明朝滅亡以后,作者仍舊使用明朝的年號,說明在他的心中明代始終沒有滅亡的。16、舟子對作者說“癡”體現(xiàn)了俗人之見,但“癡”字又何嘗不是對張岱的最確切的評價呢?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同時對天涯遇知音的愉快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緒。
一、語言的積累和運用(20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依拼音寫漢字,用“ ”標出別字,并在括號中改正(3分)
①能與其奇者( ) ②脊椎動物 ( )
③銷聲 nì跡 ( ) ④舉zhù提筆 ( )
⑤盤曲磷峋 ( ) ⑥笑聚山林 ( ?。?BR> 2、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將序號依次寫在橫線上:
①我對一只空中的蝴蝶說,啊,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氣在蝴蝶看來,象海浪一樣,是浩浩蕩蕩的。
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樣,頻頻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飛翔中起伏,躲閃。
⑤沒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氣。
3、依據(jù)原文填空:(4分)
①《觀潮》中引用了楊萬里的詩句,它是
②《答謝中書書》,表現(xiàn)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 。
③《陋室銘》中,表現(xiàn)作者鄙棄官場生活的句子是: 。
④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4、自選角度,選擇一句,進行品析:(2分)
A、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太萬狀,惟妙惟肖。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中央電視臺有一期《夕陽紅》節(jié)目中,一位主持人即興采訪一位老年女子舞蹈演員。主持人問:“您的年齡多大了?”演員答:“我有3個年齡,我的心理年齡是30歲,我的生理年齡是50歲,我的身份證的年齡是70歲?!蹦銖倪@位演員的話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請寫出來。
6、周敦頤愛蓮,寫下了《愛蓮說》,在對蓮的描繪中,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志趣,請為你最喜歡的事物寫一段描述文字,并說說你所受到的啟示。(4分)
事物:
描述:
啟示:
7、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的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下了衣裳披在癱倒在地上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睛,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而逝。
請你展開想象,寫出老馬臨死前對相馬人說的話。
二、綜合學(xué)習(xí)與探究(9分)
《核舟記》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黃州“東坡赤壁”因其聞名,在你的家鄉(xiāng)——麻城,也有因人而出名的古跡,下面請帶我們走進你的家鄉(xiāng)——麻城:(3分)
8、請你說出一處因人而出名的古跡,并簡述出名的緣由:
9、假設(shè)這處古跡已經(jīng)成為旅游勝地,請你為它寫出一則廣告詞,使之名揚天下。(8~20字)(3分)
廣告詞:
10、古跡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合理利用這種資源帶動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請你為有關(guān)部門提出三條有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
①
②
③
三、閱讀與欣賞: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11~17題(16分)
歸田園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對比說明了什么?
1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亢碭,天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而坐,一童子燒酒壺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3、解釋句中加粗的字:(2分)
①余拿一小船( ?。 、谝娪?,大喜( ?。?BR> ③余強飲三大白( ?。 、苣f相公癡( ?。?BR> 14、翻譯句子:(2分)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5、本文寫于明亡以后,但作者仍用明代的紀年——崇禎五年,有什么用意嗎?(2分)
16、文末作者以舟子的話結(jié)尾,一個“癡”字,可謂含義豐富,看看你能說出哪些?
四、作文與展示:(50分)
有人說,“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兩個人才能寫成。如果人人光想著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遠也組合不到一起。
請你根據(jù)上面的材料,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參考答案
一、1、yu ji 匿 箸 嶙 嘯 2、(5)(2)(4)(1)(3) 3、(1)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4)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4、A、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蘆溝橋上的石獅子的多姿多態(tài),具體的表現(xiàn)了盧溝橋的形式優(yōu)美。B、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承天寺的月色的澄澈透明,以及空靈的特點。5、演員的話的意思是:她的心理充滿年輕人一樣的激情;她的身體因為經(jīng)常鍛煉還很健康;她的身份證的年齡才是她的真實年齡。
6、略7、千里馬可能有的心理活動:感激;知足;二、8、歧亭的杏花村,因為杜牧做黃州刺史時的一首“清明”中的“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聞名海內(nèi)外。9、略10、①可以利用文化內(nèi)涵;②可以利用的地名為一些產(chǎn)品命名;③可以利用旅游的開發(fā)組織文化活動。三、11、作者辭官歸田,雖然耕作不佳卻樂在其中,可見其本意在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安適。12、表達了詩人寧可歸隱田園,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問的答案是開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歸隱遁世是他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或當時社會現(xiàn)實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等。13、①撐、劃②很③勉強④不要 14、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條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15、本文寫于明朝滅亡以后,作者仍舊使用明朝的年號,說明在他的心中明代始終沒有滅亡的。16、舟子對作者說“癡”體現(xiàn)了俗人之見,但“癡”字又何嘗不是對張岱的最確切的評價呢?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同時對天涯遇知音的愉快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