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護士資格證考試輔導:病毒性腦炎病人標準護理計劃

字號:

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其臨床特點一般為起病急,發(fā)熱,可高達40℃以上,精神癥狀較突出,重型病例可有意識障礙,顱內(nèi)高壓甚至腦疝形成。常見問題包括:①體溫過高;②急性意識障礙;③營養(yǎng)不足:低于機體需要量;④定向力障礙;⑤行為型態(tài)改變;⑥對環(huán)境刺激的感知改變;⑦生活自理缺陷。
    一、體溫過高
    相關(guān)因素 炎癥損害。
    主要表現(xiàn)
    1.畏寒,寒顫,發(fā)熱,體溫可高達40-41℃。
    2.出汗、口干、頭痛、面色潮紅,心率增快,呼吸增快。
    護理目標
    1.病人體溫維持正常。
    2.病人心率、呼吸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無電解質(zhì)紊亂或脫水表現(xiàn)。
    護理措施
    1.體溫高于38.5時,給予溫水擦浴、醇浴或冰敷。
    2.指導病人與家屬識別并及時報告體溫升高的早期表現(xiàn)和體征。
    3.遵醫(yī)囑予以退熱藥,并觀察記錄降溫效果。
    4.鼓勵多飲水,每天1500-2000mL或選擇病人喜歡喝的飲料。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
    5.協(xié)助口腔護理,鼓勵多漱口,口唇干燥時涂石蠟油。
    6.出汗后及時更換被褥、衣服,及時擦洗身體,并注意保暖。
    7.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注意通風。
    8.必要時遵醫(yī)囑靜脈補液或進行血培養(yǎng)及其他血液生化檢查,監(jiān)測血電解質(zhì)變化。
    重點評價采集者退散
    1.病人體溫是否有所降低或恢復正常。
    2.病人有無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血象情況及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是否得到改善。
    二、急性意識障礙
    相關(guān)因素
    1.炎癥損害。
    2.顱內(nèi)壓增高、腦疝。
    主要表現(xiàn)
    1.病人昏睡或昏迷,呼之不應。
    2.病人出現(xiàn)躁動不安、譫妄或?qū)ν饨绱碳p弱、反應異?;驔]有反應。
    護理目標
    1.病人能保持良好的意識水平,表現(xiàn)為神清合作或意識障礙逐步減輕。
    2.病人生命體征平穩(wěn),身體清潔舒適,無損傷。
    護理措施
    1.保護病人,病床加護欄,必要時適當約束,防止受傷等意外。
    2.及時觀察記錄和報告病情變化。
    3.鼓勵病人及其家屬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請他們共同參與制定護理目標和計劃。
    4.指導和協(xié)助完成生活護理,確保病人清潔、舒適,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5.遵醫(yī)囑監(jiān)測血氣分析、血氧飽和度、電解質(zhì)等。采集者退散
    重點評價
    1.神志是否清楚或者意識障礙是否逐步減輕;家屬對意識水平的觀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生命體征情況是否得到改善。
    3.病人是否清潔舒適,有無發(fā)生意外傷。
    三、營養(yǎng)不足:低于機體需要量
    相關(guān)因素
    1.感染,發(fā)熱,機體代謝率增高。
    2.食欲減退,進食困難,攝入量不足。
    主要表現(xiàn)
    1.病人消瘦、體重減輕。
    2.病人進食少,精神不振。
    3.皮膚彈性差,皮下脂肪減少,頭發(fā)無光澤。
    護理目標
    1.病人每天進食熱量達到12.54MJ(3000kcal)。
    2.鼓勵家屬供給病人愛吃的食物,使病人隨時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
    3.遵醫(yī)囑予以鼻飼或靜脈高營養(yǎng)。
    4.囑病人臥床休息,保證病人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5.每周測體重1次。
    重點評價
    1.病人體重是否逐漸增加。
    2.精神狀況、皮膚彈性、皮下脂肪及皮膚光澤度是否較前得到改善。
    3.病人進食是否較前有所增加。
    四、定向力障礙
    相關(guān)因素
    腦炎致思維過程改變。
    主要表現(xiàn)
    病人對人物、地點以及時間和情形的定向功能發(fā)生障礙,不知道自己的所在單位,也不知道自己是住在哪所醫(yī)院,上廁所不知道回床位,不認識親近的人,無時間概念等,無法與他人正常交往。
    護理目標
    1.病人逐步恢復對人物、時間、地點等的定向功能。
    2.病人能與他人適當交往。
    護理措施
    1.向病人介紹周圍環(huán)境和主管醫(yī)師、負責等,以消除病人的陌生感。
    2.與病人交談時稱呼病人名字,講話慢而清楚,多提醒病人目前的時間、所處的地點,幫助回憶近期事件。
    3.在周圍環(huán)境擺放病人熟悉的東西,鼓勵病人經(jīng)??慈諝v和鐘表。
    4.病人外出時有人陪同,防止走失:病人室內(nèi)活動時可在人看護下放手使其隨意進行。
    重點評價
    1.病人對人物、時間、地點及情形的定向力是否準確或正在逐步恢復。
    2.病人能否與人正常交往。
    五、行為型態(tài)改變
    相關(guān)因素
    炎癥損害致思維過程改變。
    主要表現(xiàn)
    病人行為舉止異常,表現(xiàn)為可疑性、攻擊性和刺激性行為。
    護理目標
    病人行為適當,可疑性、攻擊性、刺激性行為減少或消失。
    護理措施
    1.與病人保持正常聯(lián)系,在不引起病人注意的情況下密切觀察其行為。
    2.與建立誠信與平等的護患關(guān)系,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quán)力,當病人出現(xiàn)對抗行為時要尋找原因。
    3.鼓勵病人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向病人表達工作人員的愿望,以幫助其恢復和保持適當?shù)男袨椤?BR>    4.提供相應的信息,對病人行為作出反饋,及時對病人的努力和適當?shù)男袨榻o予鼓勵。
    5.注意保護病人,防止自傷或傷人等意外。
    重點評價
    1.病人的行為是否適當,人際關(guān)系是否得到改善。
    2.病人對外界的反應能力是否提高。
    3.病人是否有自傷或傷人的行為。
    六、對環(huán)境刺激的感知改變
    相關(guān)因素
    炎癥損害、思維過程改變。
    主要表現(xiàn)
    病人出現(xiàn)焦慮、憂郁、幻覺或妄想。
    護理目標
    病人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為幻覺、妄想逐漸消失,對自己和他人的威脅減少。
    護理措施
    1.鼓勵病人與醫(yī)務人員及家屬溝通自己的思維與感受,告知記憶力障礙可能是導致病人對事件或情境的錯誤感覺的原因。
    2.減少和避免或引起病人焦慮的情境,提供保護性護理。
    3.病人出現(xiàn)妄想時,幫助其充分認識妄想。病人出現(xiàn)幻覺時,鼓勵其告訴醫(yī)務人員,并與之討論幻覺內(nèi)容,確定引發(fā)幻覺的原因,以便采取適當措施。
    重點評價
    1.病人的幻覺或妄想是否消失,或其發(fā)生的次數(shù)是否減少。
    2.病人對自己或他人的威脅性是否減少。
    七、生活自理缺陷。
    1.偏癱。
    2.精神障礙。
    主要表現(xiàn)
    1.病人自我照顧的能力下降,表現(xiàn)為儀態(tài)不整或衛(wèi)生習慣的突然改變。
    2.肢體活動障礙,生活起居需要他人照料。
    護理目標
    1.病人能參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動。
    2.病人能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并逐漸達到恢復。
    護理措施
    1.鼓勵病人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保證病人身體基本需要。
    2.鼓勵病人堅持自我照顧的行為。
    3.協(xié)助病人入浴、入廁、起居、穿衣、飲食等生活護理,將日常用品放于病人伸手可及處。
    4.按摩和被動運動患肢、鼓勵和指導其進行肢體功能訓練,肯定每一點滴進步,增強病人的信心。
    5.給病人創(chuàng)造或提供良好的康復訓練環(huán)境及必要的設施。
    重點評價
    1.病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是否提高。
    2.病人康復訓練的積極性與肢體功能恢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