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評標價法”是《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的招標采購評標方法之一。它的基本操作程序很簡單,即,在投標人全部滿足招標文件實質性要求的前提下,依據統(tǒng)一的價格要素評定出各個投標人的“評標價”,再在剔除低于成本或明顯不合理的報價后,以提出該“最低評標價”的投標人作為中標候選人。由此可見,該評標辦法的核心操作環(huán)節(jié)就是緊緊圍繞投標價這個的指標進行評審,這就很容易滋生出各種違法亂紀行為。對此,筆者建議各有關方面,在使用該評標方法時,務必要注意提防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由于該方法的評標要素是價格,因而,必須要防范投標人利用價格指標進行圍標的舞弊行為?!白畹驮u標價法”的實質就是在各投標人投標價的基礎上,按統(tǒng)一的價格要素對其進行相關方面的“修正”與“調整”,從而評定出各投標人投標報價的“評標價”,并將其由低到高順序進行排列后,再從最低的“評標價”開始逐個分析評審,如其低于成本價或明顯不合理的,就作廢標處理,依次再選擇次低的報價進行分析比較,只到選擇到合理的低價為中標價。這就充分凸顯出價格指標在這種評標方法中的重要性。對此,一些投標人就把他們的投標精力都集中在投標報價上,而為了能提高中標機會,他們就相互串謀,并以不同的價格共同圍標,當其中一個投標人中標后,大家再“分享”其好處費或共同參與中標項目的供應活動等,以共同謀取更多的財政資金。
因該方法否定不合理的依據是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等,因而,在確定項目的成本構成時就必須要防范其隨意性?!白畹驮u標價法”在選擇“最低”價中標時,是在經評定的所有合理的“評標價”中選擇的,并不是在所有投標人的“投標價”中選擇的,這就是說,“最低”評標價的選擇是建立在排除各種不合理投標價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其中“合理”低價與“不合理”低價之間的判斷標準就是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凡報價低于成本而又沒有正當理由的,就必須要被否決。因為一般來說,如果報價低于成本,投標人就會“虧本經營”,而如果再在這不合理的低價上中標履行合同,為了能繼續(xù)盈利,中標商就只能在項目的質量上動腦筋,或是通過降低項目的制造成本等措施取得盈利,這就顯然會影響甚至于危及到采購項目的質量。因此,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就是判斷投標人的低價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因此,采購人在運用這種方式評標時,首先就必須要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地確定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如果該成本構成的制定缺乏科學合理性,那就會直接影響到采購評標結果,使其喪失客觀公正性。
由于該辦法是以“影響產品質量和不能誠信履約”為依據逐個否定最低報價的,因而必須要防范評標人員濫用其自由裁量的權力。面對采購代理機構在評標過程中所使用的“最低評標價法”,投標報價成了“衡量”潛在供應商能否中標的重要指標因素,因此,不少的投標人都“適當”降低了他們的投標報價,以提高他們的中標機會,這樣,大家都投出了低價標,有些供應商甚至于為了中標,還惡意降低報價,這樣,逐個否定各個不合理的最低報價,以讓“合理”的低價中標就成了評標人員的核心工作環(huán)節(jié)。而作為否定最低報價的標準和依據就是要看投標人的報價是否“影響采購項目的質量”,是否影響投標人將來的“誠信履約”,對這兩個判斷標準,大家不難看出,都是“定性”的判斷,對其理解的可塑性很大,這就給了標書評審人員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力。如果他們對應當否定的最低報價方案而不給予否定,則就有可能讓惡意低價搶標行為得逞。為此,在具體使用“最低評標價法”進行評審時,就必須要防范評審人員濫用其自由裁量權。
雖“最低評標價法”操作簡單,評審思路清晰,但必須要防范隨意擴大其使用范圍的舞弊問題。盡管“最低評標價法”在實際使用中存在操作簡捷等許多突出優(yōu)點,但,因其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著內部牽制力不強、評審人員自由裁量權過大、操作環(huán)節(jié)過于簡單等不少薄弱環(huán)節(jié)或弊端,特別是該辦法僅是將投標人的投標報價作為的競爭力大小的評審因素,就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潛在投標人的投標競爭力,不能全面充分地反映出采購人的采購需求。如,采購人在對產品性能、技術、售后服務等等方面的需求,該評標辦法就無法在評標中體現出來。因此,對該評標辦法的使用還是有很嚴格的適用范圍和限制條件的。在《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第五十一條中就明確規(guī)定,該辦法僅僅適用于“標準定制商品及通用服務項目”。為此,在實際工作中,就必須要注意防范各種擅自擴大該辦法使用范圍的舞弊行為。
由于“最低評標價法”在選擇合理低價中標時,必須要同時否決不合理的最低報價,因而必須要防范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發(fā)生。眾所周知,“最低評標價法”的實質性工作就是要找出各種理由和證據,通過逐個否決各個不合理的最低報價,從而達到讓合理低價中標的目的。在《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第五十四條四款中就明確規(guī)定,如果評標委員會認為,排在前面的中標候選供應商的最低投標價明顯不合理或者低于成本的,供應商必須要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提供書面文件予以說明,并提交相關的證明材料。而如果評審人員還是認為投標人的說明不合理的,就只能否定該供應商的最低報價,從而使該供應商喪失了低價中標的機會。對此,為了保障供應商的正當權益,在評標人員在否定最低報價時,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充足的證據,否則,相應的投標人就會進行質疑、投訴、訴訟等。另外,評審人員還要有各種心理準備,主動防范有些投標人員在此環(huán)節(jié)上進行無理取鬧,或無中生有地亂投訴、瞎告狀等,以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避免給正常的采購工作帶來不應有的干擾和影響。
由于該方法的評標要素是價格,因而,必須要防范投標人利用價格指標進行圍標的舞弊行為?!白畹驮u標價法”的實質就是在各投標人投標價的基礎上,按統(tǒng)一的價格要素對其進行相關方面的“修正”與“調整”,從而評定出各投標人投標報價的“評標價”,并將其由低到高順序進行排列后,再從最低的“評標價”開始逐個分析評審,如其低于成本價或明顯不合理的,就作廢標處理,依次再選擇次低的報價進行分析比較,只到選擇到合理的低價為中標價。這就充分凸顯出價格指標在這種評標方法中的重要性。對此,一些投標人就把他們的投標精力都集中在投標報價上,而為了能提高中標機會,他們就相互串謀,并以不同的價格共同圍標,當其中一個投標人中標后,大家再“分享”其好處費或共同參與中標項目的供應活動等,以共同謀取更多的財政資金。
因該方法否定不合理的依據是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等,因而,在確定項目的成本構成時就必須要防范其隨意性?!白畹驮u標價法”在選擇“最低”價中標時,是在經評定的所有合理的“評標價”中選擇的,并不是在所有投標人的“投標價”中選擇的,這就是說,“最低”評標價的選擇是建立在排除各種不合理投標價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其中“合理”低價與“不合理”低價之間的判斷標準就是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凡報價低于成本而又沒有正當理由的,就必須要被否決。因為一般來說,如果報價低于成本,投標人就會“虧本經營”,而如果再在這不合理的低價上中標履行合同,為了能繼續(xù)盈利,中標商就只能在項目的質量上動腦筋,或是通過降低項目的制造成本等措施取得盈利,這就顯然會影響甚至于危及到采購項目的質量。因此,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就是判斷投標人的低價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因此,采購人在運用這種方式評標時,首先就必須要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地確定采購項目的成本構成,如果該成本構成的制定缺乏科學合理性,那就會直接影響到采購評標結果,使其喪失客觀公正性。
由于該辦法是以“影響產品質量和不能誠信履約”為依據逐個否定最低報價的,因而必須要防范評標人員濫用其自由裁量的權力。面對采購代理機構在評標過程中所使用的“最低評標價法”,投標報價成了“衡量”潛在供應商能否中標的重要指標因素,因此,不少的投標人都“適當”降低了他們的投標報價,以提高他們的中標機會,這樣,大家都投出了低價標,有些供應商甚至于為了中標,還惡意降低報價,這樣,逐個否定各個不合理的最低報價,以讓“合理”的低價中標就成了評標人員的核心工作環(huán)節(jié)。而作為否定最低報價的標準和依據就是要看投標人的報價是否“影響采購項目的質量”,是否影響投標人將來的“誠信履約”,對這兩個判斷標準,大家不難看出,都是“定性”的判斷,對其理解的可塑性很大,這就給了標書評審人員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力。如果他們對應當否定的最低報價方案而不給予否定,則就有可能讓惡意低價搶標行為得逞。為此,在具體使用“最低評標價法”進行評審時,就必須要防范評審人員濫用其自由裁量權。
雖“最低評標價法”操作簡單,評審思路清晰,但必須要防范隨意擴大其使用范圍的舞弊問題。盡管“最低評標價法”在實際使用中存在操作簡捷等許多突出優(yōu)點,但,因其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著內部牽制力不強、評審人員自由裁量權過大、操作環(huán)節(jié)過于簡單等不少薄弱環(huán)節(jié)或弊端,特別是該辦法僅是將投標人的投標報價作為的競爭力大小的評審因素,就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潛在投標人的投標競爭力,不能全面充分地反映出采購人的采購需求。如,采購人在對產品性能、技術、售后服務等等方面的需求,該評標辦法就無法在評標中體現出來。因此,對該評標辦法的使用還是有很嚴格的適用范圍和限制條件的。在《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第五十一條中就明確規(guī)定,該辦法僅僅適用于“標準定制商品及通用服務項目”。為此,在實際工作中,就必須要注意防范各種擅自擴大該辦法使用范圍的舞弊行為。
由于“最低評標價法”在選擇合理低價中標時,必須要同時否決不合理的最低報價,因而必須要防范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發(fā)生。眾所周知,“最低評標價法”的實質性工作就是要找出各種理由和證據,通過逐個否決各個不合理的最低報價,從而達到讓合理低價中標的目的。在《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第五十四條四款中就明確規(guī)定,如果評標委員會認為,排在前面的中標候選供應商的最低投標價明顯不合理或者低于成本的,供應商必須要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提供書面文件予以說明,并提交相關的證明材料。而如果評審人員還是認為投標人的說明不合理的,就只能否定該供應商的最低報價,從而使該供應商喪失了低價中標的機會。對此,為了保障供應商的正當權益,在評標人員在否定最低報價時,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充足的證據,否則,相應的投標人就會進行質疑、投訴、訴訟等。另外,評審人員還要有各種心理準備,主動防范有些投標人員在此環(huán)節(jié)上進行無理取鬧,或無中生有地亂投訴、瞎告狀等,以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避免給正常的采購工作帶來不應有的干擾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