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挖土機械應距高壓電纜有一定的安全距離,距電纜( )處,嚴禁機械開挖。
A.0.5m
B.1.0m
C.1.5m
D.2.0m
2.采用坡度板控制槽底高程和坡度時,坡度板應選用有一定剛度且不易變形的材料制作,其設置應牢固,間距和距槽底的高度分別不宜大于( )。
A.30m,4m
B.25m,3.5m
C.20m,3m
D.15m,2.5m
3.溝槽支撐應隨著挖土的加深及時安裝。在軟土或其他不穩(wěn)定土層中,開始支撐的溝槽開挖深度不得超過( )。
A.o.4m
B.0.6m
C.0.8m
D.1.0m
4.采用排水溝的溝槽,支撐拆除應從( )拆除。
A.兩座相鄰排水井的兩端向分水嶺延伸
B.兩座相鄰排水井的上游端向下游端
C.兩座相鄰排水井的下游端向上游端
D.兩座相鄰排水井的分水嶺向兩端延伸
5.支撐鋼板樁的軸線位移和垂直度偏差分別不得大于( )。
A.30ram.0.5%
B.40mm,1.O%
C.50mm.1.5%
D.60mm,2.O%
6.基坑(槽)開挖采用明溝排水時,排水溝底要始終保持比土基面低( )或以上。
A.0.1m
B.0.2m
C.0.3m
D.0.4m
7.管座基礎留變形縫時,縫的位置應與管道( )相一致。
A.柔性接口
B.剛性接口
C.與檢查井接口
D.抹帶接口
8.管道安裝時,應將( )逐節(jié)調整正確。
A.管節(jié)的邊線及內底高程
B.管節(jié)的中心及管頂面高程
C.管節(jié)的中心及內底高程
D.管節(jié)的邊線及管頂面高程
9.采用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時,其動水位應保持在槽底以下不小于( )。
A.0.4m
B.0.5m
C.0.6m
D.0.7m
10.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回填壓(夯)實,應采用輕夯壓實,管道兩側 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 )。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1.B; 2.C; 3.D;4.D; 5.C; 6。C; 7.A; 8.C; 9.B; 10.C
A.0.5m
B.1.0m
C.1.5m
D.2.0m
2.采用坡度板控制槽底高程和坡度時,坡度板應選用有一定剛度且不易變形的材料制作,其設置應牢固,間距和距槽底的高度分別不宜大于( )。
A.30m,4m
B.25m,3.5m
C.20m,3m
D.15m,2.5m
3.溝槽支撐應隨著挖土的加深及時安裝。在軟土或其他不穩(wěn)定土層中,開始支撐的溝槽開挖深度不得超過( )。
A.o.4m
B.0.6m
C.0.8m
D.1.0m
4.采用排水溝的溝槽,支撐拆除應從( )拆除。
A.兩座相鄰排水井的兩端向分水嶺延伸
B.兩座相鄰排水井的上游端向下游端
C.兩座相鄰排水井的下游端向上游端
D.兩座相鄰排水井的分水嶺向兩端延伸
5.支撐鋼板樁的軸線位移和垂直度偏差分別不得大于( )。
A.30ram.0.5%
B.40mm,1.O%
C.50mm.1.5%
D.60mm,2.O%
6.基坑(槽)開挖采用明溝排水時,排水溝底要始終保持比土基面低( )或以上。
A.0.1m
B.0.2m
C.0.3m
D.0.4m
7.管座基礎留變形縫時,縫的位置應與管道( )相一致。
A.柔性接口
B.剛性接口
C.與檢查井接口
D.抹帶接口
8.管道安裝時,應將( )逐節(jié)調整正確。
A.管節(jié)的邊線及內底高程
B.管節(jié)的中心及管頂面高程
C.管節(jié)的中心及內底高程
D.管節(jié)的邊線及管頂面高程
9.采用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時,其動水位應保持在槽底以下不小于( )。
A.0.4m
B.0.5m
C.0.6m
D.0.7m
10.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回填壓(夯)實,應采用輕夯壓實,管道兩側 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 )。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1.B; 2.C; 3.D;4.D; 5.C; 6。C; 7.A; 8.C; 9.B;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