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精選要點(4)

字號:

四、膨脹土地區(qū)路塹開挖
    挖方邊坡不要一次挖到設計線,沿邊坡預留厚度30~50cm一層,待路塹挖完時,再削去邊坡預留部分,并立即漿砌護坡封閉。
    膨脹土地區(qū)的路塹,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路床應超挖30~50cm,并立即用粒料或非膨脹土分層回填或用改性土回填,按規(guī)定壓實,其他各級公路可用膨脹土摻石灰處治。
    1.背景材料:
    某山嶺區(qū)一級公路在進行道路土方路堤填筑時,由于橫斷面現(xiàn)狀地形與設計圖偏差較大,且填料較松散,為保證路堤邊坡穩(wěn)定,施工方提出在此處增設一段重力式擋土墻。設計方現(xiàn)場勘察后認為適于此地的擋墻應為加筋土擋墻,其主要原因是地基承載力不夠。
    2.問題:
    (1)簡要敘述重力式擋墻的類型及特點。
    (2)設置加筋土擋墻的理由是否合理?簡述其施工工序。
    參考答案:
    (1)重力式擋土墻墻背形式可分為俯斜、仰斜、垂直、凸形折線(凸折式)和衡重式5種。
    1)仰斜墻背所受的土壓力較小,用于路塹墻時,墻背與開挖面邊坡較貼合,因而開挖量和回填量均較小,但墻后填土不易壓實,不便施工。適用于路塹墻及墻趾處地面平坦的路肩墻或路堤墻。
    2)俯斜墻背所受土壓力較大,其墻身截面較仰斜墻背的大,通常在地面橫坡陡峻時,借陡直的墻面,俯斜墻背可做成臺階形,以增加墻背與填土間的摩擦力。
    3)垂直墻背的特點,介于仰斜和俯斜墻背之間。
    4)凸折式墻背是由仰斜墻背演變而來,上部俯斜、下部仰斜,以減小上部截面尺寸,多用于路塹墻,也可用于路肩墻。
    i)衡重式墻背在上下墻間設有衡重臺,利用衡重臺上填土的重量使全墻重心后移,增加了墻身的穩(wěn)定。因采用陡直的墻面,且下墻采用仰斜墻背,因而可以減小墻身高度,減少開挖工作量。適用于山區(qū)地形陡峻處的路肩墻和路堤墻,也可用于路塹墻。由于衡重臺以上有較大的容納空間,上墻墻背加緩沖墻后,可作為攔截崩墜石之用。
    (2)設置加筋土擋墻的理由合理。
    加筋土擋墻一般包括下列工序:基槽(坑)開挖、地基處理、排水設施、基礎澆(砌)筑、構(gòu)件預制與安裝、筋帶鋪設,填料填筑與壓實、墻頂封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