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312050 掌握機電安裝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M312051施工安全管理組織及安全管理責任制
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法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
1.安全管理的組織工作
項目經理部的安全第一責任人是項目經理,負責本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的組織工作,具體內容主要有:
(1)確定安全管理目標。(2)建立項目經理部的安全管理機構。(3)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4)明確安全管理責任制。(5)做好安全施工技術管理工作。(6)進行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7)開展危險源辯識和安全性評價。(8)組織安全檢查。(9)處理事故。
2.安全管理責任制
(1)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的要求
①分級管理、分線負責、責任明確;
②工程分承包方、勞務分包方的安全生產責任,除應遵循承包方對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目標總體控制的規(guī)定外,其內部也要建立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并經總承包方確認。
(2)項目經理部各級安全生產職責
①項目經理對本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應組織并落實施工組織設計中安全技術措施,監(jiān)督施工中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和機械設備、設施驗收制度的實施。
②項目總工程師對本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負技術責任,參加并組織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編制、審批施工方案時,要制定、審查安全技術措施,保證其可行性與針對性,并隨時檢查、監(jiān)督、落實。
③工長(施工員)對所管轄勞務隊(或班組)的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針對生產任務特點,向管轄的勞務隊(或班組)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履行簽認手續(xù),并對規(guī)程、措施、交底要求的執(zhí)行情況經常檢查,隨時糾正違章作業(yè)。
④安全員負責按照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進行監(jiān)督、檢查,隨時糾正違章作業(yè)。
⑤勞務隊長或班組長要認真落實安全技術交底,每天做好班前教育。
2M312052施工危險源的辨識
1.危險源的分級
危險源的分級至少可以分成可承受危險和不可承受危險(重大危險),企業(yè)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更細的分級。
2.危險源產生的因素
(1)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不安全狀態(tài)是使事故能夠發(fā)生的不安全的物體條件或物質條件。
(2)人的不安全行為
不安全行為是指違反安全規(guī)則或安全原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機會發(fā)生的行為。
(3)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作業(yè)環(huán)境、化學因素、生物因素、人類功效學。
(4)管理缺陷
①技術管理缺陷。②對人的管理缺陷。③對安全工作的管理缺陷。④對采購工作的管理缺陷。
3.施工危險源的辨識
(1)危險源辨識范圍
所有工作場所(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或管理過程的活動;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包括外來人員)的活動;機電安裝項目經理部內部和相關方的機械設備、設施(包括消防設施)等;施工現場作業(yè)環(huán)境和條件;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及女職工保護等。
(2)危險源的種類
①第一類危險源:
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fā)生意外能量釋放(如爆炸、火災、觸電、輻射)而造成傷亡事故的能量和危險物質。
②第二類危險源:
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其中包括發(fā)生物的故障;人的失誤。
③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3)危險辨識、評價的基本步驟
(4)危險源辨識方法
評價危險源時要考慮3種狀態(tài)(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tài))及7種危險因素(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能、生物因素和人機工程因素),并依據危險源辨識的結果,采用主觀評價或定量評估,來確定危險源給施工作業(yè)活動帶來的危險程度。
危險源辨識、評價的方法有直觀經驗法、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D=LEC)、邏輯分析法(事件樹法和事故樹法)等。
①直觀經驗法
安全檢查表(SCL)是一種常用的危險辨識、評價的方法。該法是把整個工作活動或工作系統(tǒng)分成若干個層次(作業(yè)單元),對每一個層次,根據危險因素確定檢查項目并編制成表。這樣就形成了整個工作活動或工作系統(tǒng)的安全檢查表。而后,根據檢查表對每一作業(yè)單元進行檢查,作出詳細記錄并逐項作出評價。最終根據評價提出整改措施,防止危險的發(fā)生。
編制和使用安全檢查表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檢查內容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不能漏掉任何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關鍵因素;
·對重點危險部位應單獨編制檢查表,確保及時發(fā)現和消除隱患;
·每一項檢查要點,要明確、清除,便于操作;
·實施安全檢查表要落實到人,檢查時間、整改時間要明確,簽字要完整。
② 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其公式為:
D=L×E×C
其中:L表示事故可能性大小的概率;E表示人體暴露危險環(huán)境的頻次;c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概率;D表示危險性分值。
③ 存在下列情況時,應將所辨識的危險源確定為重大危險因素:
·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的要求;
·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后果,且無適當的防范措施;
·曾發(fā)生過事故,但未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關方有合理的抱怨和要求;
·當D值超過規(guī)定的重大危險因素時。
2M312051施工安全管理組織及安全管理責任制
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法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
1.安全管理的組織工作
項目經理部的安全第一責任人是項目經理,負責本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的組織工作,具體內容主要有:
(1)確定安全管理目標。(2)建立項目經理部的安全管理機構。(3)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4)明確安全管理責任制。(5)做好安全施工技術管理工作。(6)進行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7)開展危險源辯識和安全性評價。(8)組織安全檢查。(9)處理事故。
2.安全管理責任制
(1)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的要求
①分級管理、分線負責、責任明確;
②工程分承包方、勞務分包方的安全生產責任,除應遵循承包方對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目標總體控制的規(guī)定外,其內部也要建立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并經總承包方確認。
(2)項目經理部各級安全生產職責
①項目經理對本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應組織并落實施工組織設計中安全技術措施,監(jiān)督施工中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和機械設備、設施驗收制度的實施。
②項目總工程師對本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負技術責任,參加并組織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編制、審批施工方案時,要制定、審查安全技術措施,保證其可行性與針對性,并隨時檢查、監(jiān)督、落實。
③工長(施工員)對所管轄勞務隊(或班組)的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針對生產任務特點,向管轄的勞務隊(或班組)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履行簽認手續(xù),并對規(guī)程、措施、交底要求的執(zhí)行情況經常檢查,隨時糾正違章作業(yè)。
④安全員負責按照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進行監(jiān)督、檢查,隨時糾正違章作業(yè)。
⑤勞務隊長或班組長要認真落實安全技術交底,每天做好班前教育。
2M312052施工危險源的辨識
1.危險源的分級
危險源的分級至少可以分成可承受危險和不可承受危險(重大危險),企業(yè)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更細的分級。
2.危險源產生的因素
(1)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不安全狀態(tài)是使事故能夠發(fā)生的不安全的物體條件或物質條件。
(2)人的不安全行為
不安全行為是指違反安全規(guī)則或安全原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機會發(fā)生的行為。
(3)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作業(yè)環(huán)境、化學因素、生物因素、人類功效學。
(4)管理缺陷
①技術管理缺陷。②對人的管理缺陷。③對安全工作的管理缺陷。④對采購工作的管理缺陷。
3.施工危險源的辨識
(1)危險源辨識范圍
所有工作場所(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或管理過程的活動;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包括外來人員)的活動;機電安裝項目經理部內部和相關方的機械設備、設施(包括消防設施)等;施工現場作業(yè)環(huán)境和條件;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及女職工保護等。
(2)危險源的種類
①第一類危險源:
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fā)生意外能量釋放(如爆炸、火災、觸電、輻射)而造成傷亡事故的能量和危險物質。
②第二類危險源:
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其中包括發(fā)生物的故障;人的失誤。
③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3)危險辨識、評價的基本步驟
(4)危險源辨識方法
評價危險源時要考慮3種狀態(tài)(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tài))及7種危險因素(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能、生物因素和人機工程因素),并依據危險源辨識的結果,采用主觀評價或定量評估,來確定危險源給施工作業(yè)活動帶來的危險程度。
危險源辨識、評價的方法有直觀經驗法、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D=LEC)、邏輯分析法(事件樹法和事故樹法)等。
①直觀經驗法
安全檢查表(SCL)是一種常用的危險辨識、評價的方法。該法是把整個工作活動或工作系統(tǒng)分成若干個層次(作業(yè)單元),對每一個層次,根據危險因素確定檢查項目并編制成表。這樣就形成了整個工作活動或工作系統(tǒng)的安全檢查表。而后,根據檢查表對每一作業(yè)單元進行檢查,作出詳細記錄并逐項作出評價。最終根據評價提出整改措施,防止危險的發(fā)生。
編制和使用安全檢查表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檢查內容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不能漏掉任何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關鍵因素;
·對重點危險部位應單獨編制檢查表,確保及時發(fā)現和消除隱患;
·每一項檢查要點,要明確、清除,便于操作;
·實施安全檢查表要落實到人,檢查時間、整改時間要明確,簽字要完整。
② 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其公式為:
D=L×E×C
其中:L表示事故可能性大小的概率;E表示人體暴露危險環(huán)境的頻次;c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概率;D表示危險性分值。
③ 存在下列情況時,應將所辨識的危險源確定為重大危險因素:
·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的要求;
·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后果,且無適當的防范措施;
·曾發(fā)生過事故,但未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關方有合理的抱怨和要求;
·當D值超過規(guī)定的重大危險因素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