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后,為了保證法庭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51條的規(guī)定和審判工作的實際需要,須做以下各項準備工作:1. 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47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因此,決定開庭審判后,應首先確定合議庭組成人員。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的合議庭 ,應當由審判員3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組成;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的合議庭,應當由審判員3至7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到7人組成,合議庭的成員人數(shù)應當是單數(shù)。合議庭設審判長1人。審判長是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指揮者,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 人擔任。人民陪審員不是專職審判員,不能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由他們自己擔任審判長。合議庭審判刑事案件,在審判長主持下進行,除在審判活動中的分工不同外,合議庭全體成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審判長在合議庭中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合議庭成員根據(jù)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決定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
2. 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并保障其辯護權的行使。人民法院應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最遲在開庭10日前送達被告人,使被告人及早了解自己的被控罪名和有關情況,作好充分行使辯護權的準備;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聘請辯護人;對于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的,必要時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 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53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公訴案件,除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外,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因此,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有利于檢察員做好出庭支持公訴的準備。
4. 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最遲在開庭3日前送達。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出席法庭,參加法庭審理。
5. 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3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上述各項準備工作,都是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每一項活動直接涉及訴訟能否順利進行,關系到法庭審判的質(zhì)量,甚至影響到判決的效力。因此,人民法院應當制作筆錄,由審判長和書記員簽名,附卷保存。
2. 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并保障其辯護權的行使。人民法院應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最遲在開庭10日前送達被告人,使被告人及早了解自己的被控罪名和有關情況,作好充分行使辯護權的準備;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聘請辯護人;對于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的,必要時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 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53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公訴案件,除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外,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因此,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有利于檢察員做好出庭支持公訴的準備。
4. 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最遲在開庭3日前送達。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出席法庭,參加法庭審理。
5. 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3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上述各項準備工作,都是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每一項活動直接涉及訴訟能否順利進行,關系到法庭審判的質(zhì)量,甚至影響到判決的效力。因此,人民法院應當制作筆錄,由審判長和書記員簽名,附卷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