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記憶詞條(29)

字號:

七、現(xiàn)場管理實務
    50. 現(xiàn)場施工用水量(課本公式) 式中:q1為施工用水量(L/s); K1為未預計的施工用水系數(shù)(1.05~1.15);Q1為日工程量(以實物計量單位表示); N1為施工用水定額;
    T1為年(季)度有效工作日;t為每天工作班數(shù)(班); K2為用水不均衡系數(shù)。
    51.施工臨時供電總用電量:(課本公式)
    式中:P為供電設備總需要容量 (kVA);
    P1為電動機額定功率(KW);
    P2為電焊機額定容量(KAV);
    P3為室內(nèi)照明容量(KW);
    P4為室外照明容量(KW);
    cosφ為電動機的平均功率因數(shù)(在施工現(xiàn)場高為0.75~0.78,一般為0.65~0.75);
    K1、K2、K3、K4為需要系數(shù),
    52.配電箱布置要求:金屬箱架、箱門、安裝板、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及帶電部分的金屬護欄等,均需采用綠黃色多股軟絕緣導線與PE保護零線做可靠連接
    53.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的配置:以“三級漏?!?,“一機、一閘、一箱、一鎖“為原則,推薦“三級配電、三級漏?!迸潆姳Wo方式.
    54.配電箱導線的的選擇要滿足要求:按機械強度選擇、允許電流選擇、允許電壓選擇,即以求得的三個截面中的大者為準.
    55.施工總平面圖設計原則:施工總平面圖是建設項目或群體工程的施工布置圖,由于棟號多、工期長、施工場地緊張及分批交工的特點,使施工平面圖設計難度大,應當堅持以下原則:(1)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布置緊湊,少占地,不擠占交通道路。(2)大限度地縮短場內(nèi)運輸距離,盡可能避免二次搬運。物料應分批進場,大件置于起重機下。(3)在滿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臨時工程的工程量應該小,以降低臨時工程費。故應利用已有房屋和管線,永久工程前期完工的為后期工程使用。(4)臨時設施布置應利于生產(chǎn)和生活,減少工人往返時間。(5)充分考慮勞動保護、環(huán)境保護、技術(shù)安全、防火要求等。(6)施工總平面圖的設計依據(jù):設計資料;調(diào)查收集到的地區(qū)資料;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總進度計劃;資源需要量表。工地業(yè)務量計算參考資料。
    56.施工總平面圖的設計步驟:引人場外交通道路→布置倉庫→布置加工場和混凝土
    攪拌站→布置內(nèi)部運輸?shù)缆贰贾门R時房屋→布置臨時水電管線網(wǎng)和其他動力設施→繪制正式的施工總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