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要在高一的時候打好基礎,然后整體梳理一遍,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一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jù)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
2.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二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shù)和。
3.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三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4.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四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注: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煽醋魇撬椒较虻膭蛩僦本€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5.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五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推論
1、二力平衡:
如果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為一對平衡力。
若物體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線上,則在一個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與另一個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個不平行力的平衡問題,是靜力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因為三個以上的平面匯交力,都可以通過等效方法,轉化為三力平衡問題。為此,必須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將某一個力分解到另外兩個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兩個分力必定跟另外兩個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若三個力不平行,則三個力必共點,此即三力匯交原理(匯交共面性)。
(4)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三個力的矢量圖必組成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六
1、受力分析:
要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tài)著手,其常規(guī)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并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設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nèi)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nèi)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nèi)力就會變?yōu)楦鱾€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chǎn)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jù)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1.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一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jù)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
2.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二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shù)和。
3.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三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4.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四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注: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煽醋魇撬椒较虻膭蛩僦本€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5.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五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推論
1、二力平衡:
如果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為一對平衡力。
若物體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線上,則在一個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與另一個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個不平行力的平衡問題,是靜力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因為三個以上的平面匯交力,都可以通過等效方法,轉化為三力平衡問題。為此,必須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將某一個力分解到另外兩個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兩個分力必定跟另外兩個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若三個力不平行,則三個力必共點,此即三力匯交原理(匯交共面性)。
(4)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三個力的矢量圖必組成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高一下冊物理知識點復習 篇六
1、受力分析:
要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tài)著手,其常規(guī)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并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設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nèi)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nèi)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nèi)力就會變?yōu)楦鱾€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chǎn)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jù)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