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國慶節(jié)演講稿:面對臺灣的地圖

字號: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dǎo),各位評委,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面對臺灣的地圖》。
    過去,面對世界的地圖,我首先看到的是中國,這個破曉的雄雞,這條騰飛的巨龍;如今,面對中國的地圖,我更多的是想到臺灣,這個富饒的寶島,這顆璀璨的明珠。
    面對中國的地圖,我想到了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臺灣與大陸,我想到了骨肉相連、血濃于水的炎黃子孫,我想到了歸心似箭的游子和望穿秋水的母親,還有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未統(tǒng)一的土地,還有那兩千一百萬雙盼歸的眼睛,還有那一顆顆隨祖國命運一起跳動的愛國之心。
    面對臺灣的地圖,我想起了日月潭邊的涼亭,我想起了鵝鑾鼻上的燈塔,我想起了赤嵌樓上的鮮血,還有那“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還有那“外婆的澎湖灣”,還有那“冬季臺北的雨”……多少次夢里神游,然而醒來后,一灣海峽仍橫在我的面前。
    面對臺灣的地圖,我想起了寶島滄桑的歲月,我想起了臺灣屈辱的歷史,我想起了它那多災(zāi)多難、不堪回首的往事。歷史不會忘記,1624年荷蘭殖民者骯臟的腳印;歷史不會忘記,1895年后日本強盜的血腥統(tǒng)治;歷史也不會忘記,1949年以來跳梁小丑荒唐的鬧劇……往事不堪回首,一道無形的鴻溝擋住了兩岸的腳步。
    面對臺灣的地圖,我想起了狐死首丘的典故,我想起了葉落歸根的自然規(guī)律,我想起了兩地相懸的骨肉親情。讀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想起了臺灣;讀黃遵憲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殺蓬蒿來此土”我更想起了臺灣。
    面對臺灣的地圖,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升起的紫荊花區(qū)旗,我想起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升起的蓮花區(qū)旗,我也想起了一九九七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那難忘的一瞬——取自長江、香江、日月潭的水合而為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兩岸統(tǒng)一,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lǐng)土。三國時期吳國大將衛(wèi)溫在這里播下了友誼的種子,明朝末年的鄭成功在這里灑下了英勇的鮮血,汪辜會談在這里留下了佳話美名。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問題白皮書的發(fā)表可以說明,全世界正義的人們的良心可以證明。
    面對臺灣的地圖,我看到了歷史在前進,民魂在壯大,中華在崛起。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構(gòu)想是何等的英明!江澤民提出的“八條主張”是何等的英明!請聽聽人民的呼聲吧!臺灣詩人李一羽說:“水是故鄉(xiāng)甜,月是故鄉(xiāng)明,都是中國人,誰無思鄉(xiāng)情,歸去來兮!”這一點是自欺欺人的*分子們無法體味的。聽吧!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臨終前寫的詩:“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面對臺灣的地圖,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也敢大膽地預(yù)言:“那淺淺的海峽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海相望的同胞定能骨肉團聚?!豹?BR>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