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語文考點梳理二十:文言散文

字號:

專家解讀考點
    考點闡釋:文言散文是中考語文試題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占整個試卷總分的10-15%左右。據(jù)對92份試卷的統(tǒng)計,低的7分,高的20分,平均分值為11.88分,7-10分以下的試卷占27.2%,10-20分的占72.8%。選文多以山水游記、名人掌故、趣聞軼事、哲理故事、凡物真情類短小篇目為主,也有從長篇古典白話小說中節(jié)選的。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nèi)和課外相結(jié)合的方法。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nèi)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標(biāo)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敝锌嘉难晕拈喿x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yīng)當(dāng)是:文中多數(shù)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shù)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xiàn)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nèi)容。下面就復(fù)習(xí)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zhǔn)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lián)想和關(guān)聯(lián)組詞,確認(rèn)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2.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nèi)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dá)準(zhǔn)確,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nèi)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態(tài)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高的點。解答時務(wù)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chǔ)上,善于從細(xì)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zhǔn)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guān)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nèi)散文為主,鏈接課外相關(guān)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游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游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guān)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bǔ)或互襯的關(guān)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dú)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nèi)容上或題量上的補(bǔ)充??键c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xué)以致用,命題??疾閷ι⑽闹黝}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lián)系實際談?wù)剬δ承┯^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zhì),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dāng)?shù)厝∩?,合理地?fù)P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jié)構(gòu)分析、文章風(fēng)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xué)過的課文,聯(lián)想已做過的訓(xùn)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典型例題透視
    例 觀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記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嶺……五里,越一小嶺,仍為鄖縣境。嶺下有玉皇觀、龍?zhí)端隆R幌咸献晕髂献邧|北,蓋自鄖中來者。渡溪,南上九里岡,經(jīng)其脊而下,為蟠桃?guī)X,溯溪行塢中十里,為葛九溝。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①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山塢之中,居廬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鱗次,不似山、陜②間矣。但途中蹊徑狹,行人稀,且聞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塢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過,越過。②山、陜:山西省、陜西省的簡稱。③“舂”:通“沖”,下墜。
    【乙】廬山草堂記
    白居易
    匡廬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白樂天見而愛之。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臺,臺南有方池。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蓋(  ),如龍蛇(  )……其四旁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nèi)f狀,不可殫紀(jì),故云甲廬山者。 (選文有改動)
    【注解】①匡廬:指江西的廬山。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jié)廬于此,故稱。②戛(jiá):摩,摩娑。
    1.“記”是我國古代一種比較常見的散文體裁。初中階段,我們曾經(jīng)學(xué)過不少的同類文章,請你根據(jù)回憶和比對,從寫作內(nèi)容和行文風(fēng)格上,分別為【甲】【乙】兩文各找一篇近似的課文。將文題寫在相應(yīng)位置。
    2.請用“/”為下邊的句子準(zhǔn)確斷句。
    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
    3.分別解釋【甲】【乙】兩文中加點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據(jù)文意,將“張”“豎”“走”三個字準(zhǔn)確還原到【乙】文的括號里。
    5.請用原文說出白居易的“廬山草堂”具體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橫線的句子,描寫了“廬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也有一組描寫四季之景的句子,請默寫出這組句子。
    7.翻譯下邊的句子。
    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試題)
    答案:1.《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游記》與《游太和山日記》近似?!对狸枠怯洝贰蹲砦掏び洝放c《廬山草堂記》近似。 2.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自此”后斷一處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達(dá)到。旦:早晨。 4.“豎”“張”“走” 5.“介峰寺間”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爐峰(或“山峰”)、遺愛寺(或“寺廟”)之間,那地方美(或“好”),又是廬山之(或“第一”)。(境:地方;勝:美好的,優(yōu)美的;絕:,極;甲:第一。重點看以上四個關(guān)鍵詞,大意正確即可)
    透視·助讀:這是兩位歷史名人謳歌山水的妙筆精品。
    甲文選自《徐霞客游記》。《徐霞客游記》也被稱為“千古奇書”,是徐霞客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用日記體裁撰寫的一部寫實著作。太和山即武當(dāng)山,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內(nèi)。山中殿宇規(guī)模宏大,自然風(fēng)景。本文記敘的土地嶺是又一處美不勝收的桃源勝境。徐霞客對山嶺間的景致給予了清晰的描繪,表達(dá)了對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記敘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環(huán)境,匡廬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廬山,自然是絕勝之境。
    感受山川形勝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審美享受。
    第1題考查文體意識,對古代散文文體“記”的把握。“記”常見的有兩種:一種以記事為主,一種以寫景為主?!坝洝蓖ㄟ^記事或?qū)懢皝肀磉_(dá)作者的情感。題干中的提示“寫作內(nèi)容和行文風(fēng)格上”“近似”很重要。從寫作內(nèi)容和行文風(fēng)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記》以敘事為主,穿插景物描寫,這和《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游記》相似;《廬山草堂記》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這和《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相似。
    第2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的前提是對全文的整體把握。前面的內(nèi)容是粗略記敘行程中所到之處。這一句中先讀懂“連逾”是“接連跨越”的意思,從這里起鏡頭掠過一片山嶺,接著出現(xiàn)具體的景物描寫,顯出了幾幅畫面。寫了桃李,寫了山花,后用“幽艷異常”收束,所以將句子斷為:“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睌嚅_的每一處,都有相對完整的意思,連接起來又是一個整體。
    第3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實詞一般有多個義項。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義;②追溯,是后起義。蹊:①小路;②蹊蹺。及:①到達(dá);②趕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顧及。 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據(jù)文中具體的句子進(jìn)行分析:“溯溪行”,即“順著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為“逆流而上”;“蹊徑狹”,即“小路狹窄”,“蹊”“徑”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屨可及者”,即“拄著拐杖穿著鞋子可到達(dá)的地方”,所以“及”為“到達(dá)”;“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為“早晨”。
    文言實詞往往一詞多義,我們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要多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熟悉它們的義項;在結(jié)合具體的文言句子進(jìn)行解釋時,注意選出符合上下文的義項。
    第4題考查主謂詞語的搭配。所給的“豎”“張”“走”三個詞語都是動詞,必須明白和它們搭配的“幢”“蓋”“龍蛇”是什么意思,接連三個“如……”的本體事物是“古松”與“老杉”的枝柯?!按薄笔枪糯鲀x仗用的一種旗幟,名詞,這里不是與建筑物有關(guān)的量詞,“豎”可與其搭配;“蓋”,古代稱傘為“蓋”,有遮蔽作用,所以與“張”搭配;“龍蛇”是蜿蜒行走的動物,可用“走”字作謂語。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達(dá)出對古松、老杉的形態(tài)描寫。
    此類題不是簡單的用代入法就能濟(jì)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詞語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這個意思在文中是否說得通。
    第5題考查對閱讀信息的提煉和文意把握。從“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中可以看出廬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間”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題時要針對問題找準(zhǔn)相應(yīng)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關(guān)鍵詞語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題考查課內(nèi)文言名句的默寫和課內(nèi)外知識的鏈接??嫉氖菍Α蹲砦掏び洝废嚓P(guān)內(nèi)容的識記,并由本文的描寫引起聯(lián)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寫語句不可多出或遺漏。
    第7題考查句子翻譯。這個句子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有四點: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譯時要注意補(bǔ)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個地方”,說“草堂”反而不合適;其三,“勝絕”指“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詞語的意思理清后,再將句子的意思理順。
    將文言語句準(zhǔn)確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chǔ),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xiàn)象、詞類活用,對常用的虛詞、固定短語、修辭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個準(zhǔn)確的把握。二是從宏觀上,善于聯(lián)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不要斷章取義。
    常見失誤分析
    例 文言文閱讀(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是歐陽修,自號醉翁,晚年又號 ,他是 (朝代)文學(xué)家。
    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臨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陰( )
    (3)山肴野蔌( )
    (4)觥籌交錯( )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僅寫出了朝暮之景,還描繪了四時的景物變化。作者抓住了四時的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山水之美?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風(fēng)光綺麗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繪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幅圖畫。請體會作者為什么首先描繪“滁人游”這幅畫面。
    5.“言在筆先,意在筆后”,作者放情林木,縱意山水,讓我們通過這美麗的風(fēng)景體會到了太守獨(dú)特的游樂情懷。你認(rèn)為作者在此文中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
    (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予少家漢東①,漢東僻陋無學(xué)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②頗好學(xué)。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節(jié)選自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
    【注】①漢東:漢水以東,指隨州(今湖北隨州)。歐陽修四歲喪父,往隨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堯輔:是大姓李氏的兒子。
    6.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貯故書在壁間( )
    (2)徒見其浩然無涯( )
    7.短文敘述了歐陽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經(jīng)過,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8.歐陽修少時,在李家見到“脫落顛倒,無次序”的書籍,竟然“因乞李氏以歸”。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
    (2009年吉林長春市中考試題)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鳥張開翅膀一樣(或“像鳥展翅的樣子”)(2)開花,這里指滋長(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開,夏天樹木茂盛,秋天風(fēng)高霜潔,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樹木、風(fēng)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guān),寫這些是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圖畫”“為下文寫‘太守醉’作鋪墊”) 5.圍繞“熱愛山水,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點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現(xiàn)出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及隨遇而安、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dá)情懷。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達(dá)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fù)雜感情。6.(1)舊,舊的(或“原來的”“過去的”)(2)“邊”(或“際”“邊際”) 7.因為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里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 8.圍繞“好學(xué)、愛書”回答即可。示例①: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都這樣刻苦好學(xué),我們今天更應(yīng)該珍惜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示例②:正因為歐陽修小時候如此好學(xué)才有后來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分析·助讀:所選的兩篇都是歐陽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傳誦的游記,后篇是往事回顧,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歐陽修的思想情懷。
    第1題考查文化常識。易錯之處是誤填他人的字號,誤填朝代。如果了解歐陽修字號的來歷就不會記錯。所謂“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壺酒、一張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見他怡情書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題、6題考實詞解釋。易錯的是“翼然”“蔌”“觥”三處,這些字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不多見,答題時可能誤將它們解釋為“飛起來”“野草”“牛角”。此外,將“秀”解釋為“出頭”,也不正確?!耙砣弧?,像鳥的翅膀一樣張開,“然”,形容詞詞尾,表“……的樣子”,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這種用法?!拜?,蔬菜的總稱,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還用“山肴野蔬”一詞,但“蔌”字不常用?!蚌 笔枪糯毛F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開花,這里指繁茂、茂盛??忌艽笾轮勒麄€詞語的意思,卻不懂每個字的字義,所以容易出錯。
    第3題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語句翻譯?!吧介g之四時也”是總收的一句,從這里向前找,找到表現(xiàn)山水之美的四時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話譯出。錯誤之處在于不能準(zhǔn)確說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樹木、風(fēng)霜、水石”也對,但缺乏美感,不是佳答案。
    第4題考寫法分析。容易誤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寫太守野宴,由遠(yuǎn)及近的寫法。這樣作答只從取景的立足點看,沒有從深層的因果關(guān)系去考慮。滁人安樂,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歡,寫“滁人樂”是為了引出“太守醉”,為下文作鋪墊。從全文看,文章運(yùn)用層層烘托的方法,此處也是一種烘托。
    第5題考情感體驗,也是一種文意概括。易造成失誤之處是對“醉”的理解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情體驗,誤認(rèn)為作者是一種“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與民同樂,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與一般的遷客不同,歐陽修在謫居時期,其人生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
    第7題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發(fā)現(xiàn)文集”“借書回家”三個要點概括敘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兩點中的某一點,得到書的經(jīng)過便說得不完整。如“從李家討得韓愈的文集”或“發(fā)現(xiàn)幾本破書就借回家讀”。
    第8題考查閱讀感受。開放性題目,可從“好學(xué)”的角度談感受。如果感受認(rèn)識比較膚淺,或者語言表達(dá)不完整、不流暢,就有可能失分。能結(jié)合自身談感受,或能對借書、好學(xué)作出合理的評價,認(rèn)識到少時好學(xué)與后來大有作為的關(guān)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層了。
    能力提升練習(xí)
    Ⅰ中考試題精編
    (一)閱讀《黃生借書說》(節(jié)選),回答問題。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dú)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qiáng)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薄坝嘤缀脮?,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 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1.“隨園主人”是 朝的 (人名)。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3.上文運(yùn)用典型事例闡明了“ ”的觀點。
    (2009年上海市中考試題)
    (二)閱讀《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選賢與能 與(jǔ)
    B.矜、寡、孤、獨(dú)、廢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歸 分(fēn)
    D.是故謀閉而不興 興(xīng)
    2.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高理想)
    B.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修(崇尚、培養(yǎng))
    C.是故謀閉而不興 是故(因此)
    D.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大家一樣)
    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根據(jù)選文,“大同”社會有以下特征:
    (1)
    (2)
    (3)
    (2009年貴州銅仁地區(qū)中考試題)
    (三)閱讀下文,完成1-4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含義。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爾而與之 蹴: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婦拍而嗚之(《口技》)
    B  此之謂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C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醉翁亭記》)
    D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文章反復(fù)論證了一個什么觀點?主要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2009年四川瀘州市中考試題)
    (四)閱讀下文,完成1-3題。
    私心
    倫奉公盡節(jié),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zhì)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蘊(yùn)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騿杺愒唬骸肮兴胶?”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1.解釋句劃線點的詞。
    (1)輒叱遣之 輒:
    (2)時人方之前朝貢禹 方:
    (3)然少蘊(yùn)藉 然:
    (4)若是者 是:
    (5)豈可謂無私乎 謂: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或問倫曰:“公有私乎?”
    (2)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
    3.你怎樣看待第五倫的“私心”?
    (2009年貴州遵義市中考試題)
    (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年羹堯①鎮(zhèn)西安時,廣求天下才士,厚養(yǎng)幕中。蔣衡應(yīng)聘而往,年甚愛其才……年征青海日,營次,忽傳令云:“明日進(jìn)兵,人各攜板一片、草一束?!避娭胁唤馄涔?。比次日,遇塌子溝②,令各將束草擲入,上鋪板片,師行無阻。番③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遂破賊巢。又年征西藏時,一夜漏④三下,忽聞疾風(fēng)西來,俄頃即寂。年急呼某參將,領(lǐng)飛騎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賊,果盡殲焉。人問其故,年曰:“一霎而絕,非風(fēng)也,是飛鳥振羽聲也。夜半而鳥出,必有驚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叢林密樹,宿鳥必多,意必賊來潛伏,故鳥群驚起也?!?BR>    (節(jié)選自《嘯亭雜錄》和《郎潛紀(jì)聞》,有刪改)
    【注釋】①年羹堯:人名,清朝名將。②塌子溝:淤泥深坑。③番:我國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④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軍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絕
    (3)此去西南十里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番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
    3.下面對年羹堯事跡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重視人才,廣招天下才士。
    B.預(yù)備板、草,越溝攻破賊巢。
    C.聞風(fēng)而起,苦練夜戰(zhàn)本領(lǐng)。
    D.派騎三百,密林搜殲敵人。
    4.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2009年湖北武漢市中考試題)
    (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朱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③其馀。”上④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⑤?!鄙洗笈?,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⑥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將云去。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dāng)容之。臣敢以死爭?!睉c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當(dāng)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⑧之,以旌⑨直臣?!?BR>    選自《漢書·朱云傳》
    【注釋】①匡:輔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祿而不管事。③厲:激勵,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漢成帝。⑤張禹:漢成帝的老師。⑥將:拿。⑦龍逄(páng)、比干:古代因直諫而被殺的忠臣。⑧輯:連綴。⑨旌:表彰。
    1.用“/”給文中畫線句劃分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
    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
    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廷 已 易
    3.概述朱云直諫殺張禹的理由。
    4.辛慶忌是如何勸說漢成帝不殺朱云的?請用自己的話說說。
    5.你認(rèn)為漢成帝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請簡要談?wù)劇?BR>    (2009年江西省中考試題)
    (七)閱讀文言文,完成1-4題。
    【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jīng)年①,自謂可將兵十萬。會有土寇②,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③。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jīng)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試于一村,溝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幾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dú)步庭階,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fā)病死。
    (節(jié)選自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有刪節(jié))
    【注】①經(jīng)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jué):戰(zhàn)斗。④溝洫(xù):溝渠。洫,田間水道。⑤甫:剛,才。
    1.甲文記敘了作者小時候借書和 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乙文中劉羽沖終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敗和 。
    2.解釋下面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1)余幼時即嗜學(xué)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謂可將兵十萬 將:
    (4)會有土寇 會: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恒獨(dú)步庭階,曰:“古人豈欺我哉?”
    4.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說說乙文中的劉羽沖是一個怎樣的人。(2009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試題)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丙】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①。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張,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jié)選自《晉書》)
    【注釋】①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 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biāo)志。
    1.丙文中劃線的“適”在工具書上主要有以下解釋,在這兒恰當(dāng)?shù)倪x擇是 ( )
    A.符合 B.恰好 C.滿足 D.舒服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因以為號焉
    自號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曳屋許許聲
    C  期在必醉
    與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3.根據(jù)你對以上選文的比較閱讀,下列說法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以上三篇選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淵明本人所著,丙文則是他人為陶淵明所著。
    B.以上三篇選文都體現(xiàn)了陶淵明的安貧樂道和隱居思想。
    C.乙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率真放達(dá)、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淵明。
    D.丙文主要通過陶淵明喝酒和撫琴兩件事情來體現(xiàn)其穎脫不羈的性格。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2)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2009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試題)
    (九)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獻(xià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乙)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含義。
    (1)略無闕處( )
    (2)雖乘奔御風(fēng)( )
    (3)負(fù)勢競上( )
    (4)望峰息心( )
    2.下列劃線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4.比較兩篇短文的異同。
    (1)兩文都寫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連綿、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兩文都寫了猿鳴,但寫作目的不同,《三峽》通過猿鳴烘托環(huán)境的 ,《與朱元思書》則通過猿鳴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生機(jī)勃勃。
    (2009年廣西柳州市中考試題)
    Ⅱ?qū)m椖M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題。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只標(biāo)一處)
    天 與 云 與 山 與 水 上 下 一 白
    2.解釋下面劃線詞的含義。
    (1)余拿一小船 拿: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3)及下船 及:
    3.湖上的長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筆下為什么是“一痕”“一點”“一芥”?
    4.到了湖心亭,寫亭中人的驚喜有什么用意?
    5.文章結(jié)尾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性格特征?
    6.說說這篇游記是怎樣將敘事、寫景、抒情有機(jī)結(jié)合起來的。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獻(xià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1.下面劃線詞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組是 ( )
    A 春冬之時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 其間千二百里
    其真無馬邪
    C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以其境過清
    D 故漁者歌曰
    故自號曰醉翁也
    2.解釋下面劃線詞的含義。
    (1)略無闕處( )  (2)不見曦月( )
    (3)良多趣味( )  (4)晴初霜旦( )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2)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4.選出下面不是寫“水清”的一項 ( )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石渠記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xì)。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鮮環(huán)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③魚。又北曲行紆余,睨④若無窮,然卒入于渴。其側(cè)皆詭⑤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風(fēng)搖其巔,韻⑦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yuǎn)。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⑧朽,決疏土石,既崇⑨而焚,既釃⑩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1〇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窮也。
    【注釋】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樣子。③倏:迅速,極快。④睨:斜著看。⑤詭:奇異。⑥庥:同“休”。⑦韻:和諧悅耳的聲音。⑧翳:遮蔽,隱藏。⑨崇:增長,這里指堆積。⑩釃(shī):疏導(dǎo)。1〇蠲(juān):使清潔,整修。
    1.為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標(biāo)出兩處)
    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2.解釋下面句劃線點的詞。
    (1)民橋其上( )
    (2)潭幅員減百尺( )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
    (2)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
    4.文中寫了哪三處景觀?具體說說泉上的景物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游沙湖
    蘇軾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余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注][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注】蘄(qí)水:縣名,即今湖北省浠水縣。
    1.本文題為“游沙湖”,行文重點不在“游”,而在“感”,這明顯有別于一般游記。先寫到沙湖“相田”,接下來 ,于是 ,結(jié)識了名醫(yī)龐安常,病愈后二人 ,作者寫詞抒懷。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
    (1)因( )往相( )田得疾
    (2)是( )日劇( )飲而歸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2)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4.談?wù)勀銓ξ闹性~的下半闋的理解。
    (五)文言文比較閱讀,完成下面題目。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節(jié)選自袁宏道《滿井游記》)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dú)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部屋②,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③。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yuǎn)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④,無得而狀。
    布席⑤之初,嘔者百千,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⑥,競以新艷相角,雅俗既陳,妍媸⑦自別。未幾而搖首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⑧,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⑨,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fā)⑩,清聲亮徹,聽者魂銷。
    (節(jié)選自袁宏道《虎丘記》)
    【注釋】①虎丘:山名,位于蘇州市西北。②下迨(dài)部(bù)屋:下至小戶人家。部,遮蔽光明之物。③交衢間:指路邊。衢,大路。④雷輥(ɡǔn)電霍:雷鳴電閃。輥,車輪轉(zhuǎn)動之聲?;?,疾速閃動的樣子。 ⑤布席:安設(shè)筵席。⑥分曹部署:分批安排。曹,成對。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用黏土燒制的鍋,這里比喻粗俗的歌聲。⑨屬(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輩:隨著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發(fā):簫管聲伴著歌唱聲。竹肉,管樂器和歌喉。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1)髻鬟之始掠也( )
    (2)風(fēng)力雖尚勁( )
    (3)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于時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 罍而歌者
    一人緩板而歌
    C 競以新艷相角
    屬予作文以記之
    D 郊田之外
    齊國之美麗者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
    4.文段理解。
    (1)甲文寫 景,以 景觀為主,重點描繪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等優(yōu)美景色;乙文繪秋景,以人文景觀為主,重點描述了 的熱鬧場面。
    (2)甲、乙兩文都采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點,極富層次感。請在乙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點、面例句。
    (六)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5題。
    書戴嵩畫牛
    蘇軾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①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②大笑曰:“此畫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兩股間。今乃掉尾④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dāng)問奴,織當(dāng)問婢⑤。”不可改也。
    【注釋】①囊:袋子。此處指畫套。②拊(fǔ)掌:拍手。③搐(chù):抽縮。④掉尾:搖尾巴。⑤婢(bì):女傭人。
    1.給劃線的字注音。
    一日曝( )書畫   謬( )矣
    2.解釋劃線的字。
    (1)所寶以百數(shù) 寶:
    (2)處士笑而然之 然:
    3.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4.為什么牧童敢說杜處士的畫有錯誤?
    5.“耕當(dāng)問奴,織當(dāng)問婢”是什么意思?這話是否有道理,談?wù)勀愕目捶ā?BR>    (七)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5題。
    【甲】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選自荀子《勸學(xué)》)
    【乙】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dú)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qiáng)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其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選自袁枚《黃生借書說》)
    1.為下面句子斷句。(用“\”標(biāo)出停頓處即可)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1)用心一也( )
    (2)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
    (3)其業(yè)為吾所有( )
    3.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非獨(dú)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4.乙文作者說“書非借不能讀也”,你認(rèn)為是否有道理?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50字以內(nèi))
    5.請你從內(nèi)容或?qū)懛ǚ矫鎸晌淖饕粋€簡要的比較。
    (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王冕求學(xué)
    宋濂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zé)蹊①田,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②若不見。安陽韓性  (當(dāng)時學(xué)者)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
    (選自《宋學(xué)士文集·芝園后集》)
    【注釋】①蹊:踐踏。②恬:安靜的樣子。
    1.解釋下面劃線詞的意思。
    (1)竊入學(xué)舍 竊:
    (2)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 執(zhí):
    (3)瑯瑯達(dá)旦 旦:
    2.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冕小兒恬若不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聽已,輒默記。
    (2)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
    (3)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4.王冕的“癡”,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5.你對文中王冕的表現(xiàn)有何看法?
    (九)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6題。
    宋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賢之。蘇洵獨(dú)曰:“此不近人情者?!弊鳌侗?論》以刺之,謂王衍、盧杞合為一人。性強(qiáng)忮注][,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zhí)意不回。當(dāng)時稱為拗相公。然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jì)其說,故神宗排眾論而力倚任之。
    【注】忮(zhì):剛愎。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
    故神宗排眾論而力倚任之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
    (1)世多賢之 賢:
    (2)衣垢不浣 浣:
    (3)稱為拗相公 拗:
    3.說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性強(qiáng)忮,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zhí)意不回。
    4.文中哪句話表明王安石有節(jié)儉的好品行?
    5.宋神宗是怎樣看待王安石的?
    6.我們學(xué)過不少王安石的詩文,對他有所了解,你喜歡這個人物嗎?談?wù)勀愕目捶ā?BR>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管仲、隰朋①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③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家。③不難:不惜,不恥。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伐: (2)反:(3)師: (4)過:
    3.說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1)老馬之智可用也。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4.從本文中概括出一個成語: 。
    5.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十一)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穎面①,稍解,授筆成本,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撾②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③之。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瓚┣筮€山,帝賜金放還。
    (選自《新唐書·李白傳》)
    【注釋】①穎面:洗臉。②撾(zhuā):這里是挑剔、挑撥之意。③沮:同“阻”,阻止。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
    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
    2.解釋文中劃線詞的意思。
    (1)謫: (2)官:
    3.翻譯下面句子。
    力士素貴,恥之,撾其詩以激楊貴妃。
    4.在文學(xué),李白享有“ 仙”的美譽(yù),本文哪幾句可以證明他這一美譽(yù)并非虛得?請在原文中用“ ”標(biāo)出。
    5.“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遍喿x傳文及本詩后,你了解到李白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喜歡他的性格嗎?為什么?
    (十二)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桓南郡好獵
    桓南郡好獵。每田狩①,車騎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②。騁良馬,馳擊若飛,雙甄③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陣不齊,君④兔騰逸,參佐⑤無不被系束?;傅拦?,玄之族也,時為賊曹參軍⑥,頗敢直言。常自帶絳棉繩,箸⑦腰中。玄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士,會當(dāng)被縛,手不能堪芒也⑧。”玄自此小差⑨。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田狩:打獵。②蔽隰:遮蓋大地。③雙甄:軍隊的左右兩翼。④君(jūn):獐子。⑤參佐:部下。⑥賊曹參軍:參佐官名。分曹辦事,賊曹是其一。 ⑦箸(zhuó):通“著”,穿著,附著。⑧不能堪芒:不能忍受(粗繩的)芒刺。 ⑨小差:(捆綁部下的事)略好一些。差,同“瘥”,病愈。
    1.解釋文中劃線詞。
    (1)盛: (2)系束: (3)直言:
    2.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五 六 十 里 中 旌 旗 蔽 隰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玄問此何為。
    (2)桓道恭,玄之族也。
    4.桓玄出獵的陣營氣派如何?(用原文回答)
    5.“公獵,好縛人士”的原因是什么?
    6.怎樣看待桓道恭自備繩索,敢于直言?談?wù)勀愕目捶ā?BR>    (十三)閱讀文言文,完成題目。
    濟(jì)陰之賈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②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jì)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
    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塾谑指?,而漁者在焉。
    人曰:“盍④救諸?”
    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BR>    立而觀之,遂沒。
    【注釋】①賈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鹤矒?。④盍:何不。
    1.解釋文中劃線詞的意思。
    號: 向: 作色:
    2.用“/”標(biāo)出下列句子朗讀時的停頓。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
    3.落水的商賈獲救前后的言行表現(xiàn)有何不同?用你自己的話分別作一番描述。
    獲救前:
    獲救后:
    4.簡單回答。
    (1)“黯然而退”表現(xiàn)了“漁者”當(dāng)時怎樣的心情?他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情?
    (2)從文中找出與“許金不酬”意思相對應(yīng)的句子。
    5.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無乃不可乎?
    6.假如你在其中的一個場面,你想對其中的一個人物說幾句話,表示你的看法:
    (十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衛(wèi)人束氏,舉世之物,咸無所好,唯好畜貍 注][。貍 ,捕鼠獸也,畜至百余,家東西之鼠捕且盡。貍 無所食,饑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貍 生子若孫,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饑輒嗥,嗥輒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墮甕者,急從束氏假貍 以去。貍 見鼠雙耳聳,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為異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貍 怖甚,對之大嗥。久之,鼠度其無他技,嚙其足,貍 奮擲而出。
    【注】貍 :野貓。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
    急從束氏假貍 以去
    2.解釋文中劃線詞的意思。
    (1)且: (2)市: (3)度:
    3.貍 繁殖的后代生活習(xí)性上有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被借去捕鼠的貍 落得怎樣的下場?
    5.從這則寓言中你領(lǐng)悟到怎樣的道理?
    (十五)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赤壁之戰(zhàn)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彼炫c魯肅俱詣孫權(quán)。亮見權(quán)于柴桑,說權(quán)曰:“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①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quán)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②,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安能復(fù)為之下乎!”權(quán)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
    【注釋】①芟(shān)夷:削除。芟:除草。②胄(zhòu):帝王或貴族的后代。
    1.給下面句子加注標(biāo)點。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2.解釋劃線字詞。
    (1)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 詣:
    (2)吳、越之眾 眾:
    (3)若事之不濟(jì) 濟(jì):
    3.這是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前的一場策劃。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是 。諸葛亮勸說孫權(quán),給孫權(quán)指出兩條路:
    一條是 (用原文說即 )
    一條是 (用原文說即 )
    4.“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假如像你所說,劉備為什么不到他那兒去做事呢?
    B.假如像你所說,劉豫州為什么不去投降曹操呢?
    C.如果照你說的去做,劉豫州為何不趕快辦這件事呢?
    D.如果照你說的去做,劉備為什么不去投降曹操呢?
    5.在這場對話中,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請以諸葛亮的語言為例,說說文中表現(xiàn)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征。
    文言散文訓(xùn)練題答案
    Ⅰ中考試題精編
    (一)1.清 袁枚 2.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親收藏書籍,兒子孫子丟棄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3.書非借不能讀也
    (二)1.C 2.D 3.(1)因此人們不單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不單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譯成“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養(yǎng)自己的子女”也可)(2)對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是自己要私藏。 4.(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3)全社會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三)1.(1)禍患,災(zāi)難(2)用腳踢(3)通“向”,從前(4)停止,放棄 2.C(C項均譯為代詞“……的人”;A項分別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并列關(guān)系連詞;B項分別譯為“他的”“恐怕”;D項分別譯為“卻”“就”) 3.(1)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2)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每個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4.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主要采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這三種論證方法。
    (四)1.(1)就 (2)比作 (3)可是,但是(4)這,這樣 (5)說,稱 2.(1)有人問第五倫說:“你有私心嗎?”(2)我的兒子有了病,我雖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卻整夜睡不著覺。 3.這樣的私心是人之常情,這說明了他嚴(yán)于律己,對自己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
    (五)1.(1)原因,緣故(2)斷絕,消失(3)距,距離(或:相距) 2.番人正是倚仗這一險阻,沒想到大軍很快到來了。3.C4.(1)善于了解和利用戰(zhàn)地環(huán)境;(2)善于正確判斷敵情;(3)善于指揮部隊作戰(zhàn)。
    (六)1.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 2.在朝廷 停止 換掉3.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殺佞臣張禹可以警戒他人。4.辛慶忌認(rèn)為朱云一向狂顛耿直,假如他的話說得對,不可以殺他;即使他的話說得不對,也應(yīng)該寬容他。 5.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勇于修正自己的錯誤。
    (七)1.抄書 治水失敗 2.(1)特別愛好(或“喜歡”“愛好”)(2)跑(3)率領(lǐng)(或“帶領(lǐng)”)(4)適逢,正趕上 3.(1)因此人家大多數(shù)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籍。(2)(他)常常獨(dú)自在庭院散步,說:“古人難道在欺騙我嗎(或:古人怎么能欺騙我呢)?”4.示例:劉羽沖是一個喜歡讀書但做事不切實際的人。他雖然潛心研讀古代的兵書和水利書,但不能靈活地運(yùn)用于實際之中,結(jié)果屢遭失敗,抑郁而死。
    (八)1.C2.A3.B4.(1)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bǔ)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九)1.(1)通“缺”,空缺 (2)即使 (3)憑借或依靠 (4)平息或停止 2.A(B為“中間夾雜”,C為“交錯相通”,D為“到處”) 3.(1)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斷了。(2)那些治理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4.(1)湍急、清澈(2)凄涼(或:悲哀、凄清)
    Ⅱ?qū)m椖M訓(xùn)練
    (一)1.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1)撐,劃(2)哪能(3)到,等到 3.因為天、云、山、水全是白色,顯得空闊,所以長堤、湖心亭、小船看似“一痕”“一點”“一芥”。 4.用亭中人的驚喜來表現(xiàn)作者夜游的獨(dú)特心境。(或:以與知己相逢的驚喜來表現(xiàn)作者夜游賞雪的獨(dú)特心境與雅致情懷。意思相近即可)5.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或:鐘情山水。) 6.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用極省的筆墨交代了游蹤。寫景是游記的重點,作者抓住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一痕”“一點”“一芥”等,把景物中具特色、打動人的地方表現(xiàn)出來,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是敘事,從人的角度來寫,將人與景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重在抒情。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二)1.D2.(1)缺(2)太陽(或陽光)(3)真,實在(4)早晨 3.(1)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2)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4.B
    (三)1.遺之其人蛐書之其陽蛐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2.(1)建橋(2)不足 3.(1)看上去好像沒有窮盡,就這樣終流入渴潭。(2)可惜從來都沒有寫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記寫下來。4.寫了石渠、石泓和小潭。寫了泉上的石頭、樹木、花草和竹子,特別是側(cè)重于風(fēng)聲的描繪。風(fēng)搖動著竹樹的梢頭,產(chǎn)生震撼崖谷、經(jīng)久不息的回響,從而使讀者由視覺轉(zhuǎn)入聽覺,給那些圖畫似的景物,加上一種詩韻般的音樂美。以動襯靜,表現(xiàn)靜穆幽深之境,表達(dá)了作者探奇致勝,舒展胸懷,借以抒發(fā)胸中積郁之氣的感情。
    (四)1.得了病(或“得疾”) 求醫(yī)(或“求療”) 同游清泉寺2.(1)因為 察看(2)這 多 3.(1)我用手當(dāng)嘴巴,你用眼當(dāng)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dāng)代的怪人。 (2)誰說人老了不可再年少?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不必因為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4.說明人生也有返老還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傷,哀嘆光陰易逝。這無疑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勇氣、信心。
    (五)1.(1)梳掠 (2)猛,強(qiáng)有力(3)大約 2.B 3.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fēng)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樹枝條好像在舒展又沒有舒展開,柔軟的柳梢在風(fēng)中飄搖,麥苗像獸頸上的鬃毛,約有一寸來長。) 4.(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飲斗歌 (2)示例:A.面:“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點:“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盉.面:“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點:“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無得而狀?!盋.面:“布席之初,嘔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點:“分曹部署……才三四輩。”點:“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聽者魂銷?!?BR>    (六)1.pùmiù 2.(1)珍藏 (2)認(rèn)為對 3.(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 4.牧童了解牛的生活性格,知道斗牛時牛的一些體態(tài)特征。畫中的斗牛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牧童敢指出畫中的錯誤。 5.耕種的事應(yīng)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yīng)該去問女傭。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實踐出真知。哪個行業(yè)的事,哪個行業(yè)的人懂。
    (七)1.騏驥一躍蛐不能十步蛐駑馬十駕蛐功在不舍蛐鍥而舍之蛐朽木不折蛐鍥而不舍蛐金石可鏤 2.(1)專一 (2)祖輩和父輩(3)已經(jīng) 3.(1)螃蟹有六只腳和兩只鉗子,但如果不是蛇鱔棲身的洞穴它就無處安身,這是因為它們用心浮躁啊。 (2)并不僅僅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是這樣的。4.略。符合文意,有自己的見解,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5.寫法上,都用了正反對比的寫法,但甲段還用了比喻的方法。內(nèi)容上,都是談讀書方法和讀書態(tài)度的,甲段側(cè)重于讀書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乙段側(cè)重于談讀書的自覺性和強(qiáng)制性。
    (八)1.(1)偷偷地(2)拿(3)早晨 2.冕小兒/恬若不見 3.(1)王冕聽完后,就默默地記住了。(2)王冕的父親非常生氣,就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不久,王冕又像先前一樣。(3)安陽的韓性聽說他苦讀的事,認(rèn)為他與眾不同。4.在學(xué)舍偷聽讀書;在寺廟借長明燈讀書。 5.圍繞“學(xué)習(xí)成才”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如:學(xué)習(xí)必須勤奮刻苦;學(xué)習(xí)條件差,只要努力,照樣能成才;逆境出人才。
    (九)1.故/神宗排眾論/而力倚任之 2.(1)尊重,崇尚 (2)洗滌 (3)執(zhí)拗 3.性格剛愎自用,事情無論對與錯,都很相信自己的見解,執(zhí)意而不肯回頭。 4.不好華腴,自奉至儉。5.不管大臣們怎么說,宋神宗都倚重信任他。 6.略。有自己的觀點,且言之成理即可。
    (十)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 2.(1)攻打 (2)通“返”,返回 (3)學(xué)習(xí)(或:向……學(xué)習(xí))(4)錯誤,過失 3.(1)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2)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4.老馬識途 5.略。有自己的觀點,且言之成理即可。
    (十一)1.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 2.(1)被貶、被罰(2)封官、賜官(或:讓……做官) 3.高力士平素為朝中顯貴,深以(替李白脫靴)為恥,(于是)挑剔李白詩中的毛病(并加以附會)以激怒楊貴妃。 4.詩;例:(1)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2)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穎面,稍解,授筆成本,婉麗精切,無留思。5.狂放(或:豪放不羈、傲視權(quán)貴);后兩問屬開放性題目,能言之成理即可。
    (十二)1.(1)多(2)捆綁(3)直截了當(dāng)提出看法 2.五六十里中蛐旌旗蔽隰 3.(1)桓玄問這是為什么。(2)桓道恭是桓玄的本族(或本家)。 4.車騎甚盛……不避陵壑。 5.行陣不齊,君兔騰逸。(隊伍不整齊,獐兔逃走了。) 6.略。(十三)1.(1)大聲叫喊 (2)先前 (3)改變臉色 2.有漁者/以舟往救之 3.(前)大聲呼叫著,許諾給救人者以百金。(后)不僅不按諾言付酬,反而振振有辭地責(zé)怪漁人不該向他索取勞酬。 4.(1)不爽(不痛快、不舒服);遇到這樣一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感到自己仿佛被人捉弄了似的。(2)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 5.恐怕不可以(這樣做)吧?6.略。對商賈、漁人、圍觀者說都可以,意義積極即可。(十四)1.急/從束氏/假貍 以去 2.(1)將(2)買(3)估計,揣測 3.不知道世上有鼠可以捕來食用,餓了只會叫喚。原因在于貍 已不再捕鼠。 4.被老鼠咬了腳,奮力逃出了甕外。 5.長期養(yǎng)尊處優(yōu),必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十五)1.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2.(1)到……去 (2)這里指軍隊 (3)成功,成 3.柴桑(今江西九江市)抗戰(zhàn)(抗衡、與中國抗衡) 投降(北面而事之) 4.B 5.示例:(1)語句:“海內(nèi)……量力而處之!” 性格:能言善辯,從大局出發(fā),曉之以理。(2)語句:“若不能……禍至無日矣!” 性格:見機(jī)行事,針對談話對象采用“激將法”。(3)語句:“田橫……安能復(fù)為之下乎!” 性格:知識淵博,能言善辯,善于揣摩他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