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政為擇校風降溫 民辦初中生源減半

字號:

東方早報訊:擇校風正逐步減弱,本市推出的一系列教育新政,開始發(fā)揮出為民辦初中擇校熱“降溫”的功效。目前正值中學招生旺季,早報記者昨日獲悉,部分民辦初中報名人數(shù)不及往年一半。
    而在高中招生上,今年,徐匯區(qū)所有高中都取消擇校生名額,本市公辦普通高中擇校生計劃將逐年遞減,最后將徹底取消。
    公辦初中
    競爭指數(shù)明顯提升
    “小學選公辦、初中進民辦”,是以往家長擇校的“基本準則”,不過,上周末,滬上民辦初中報名結束,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隨著本市一系列教育新政陸續(xù)發(fā)布和實施,公辦初中競爭指數(shù)明顯提升,民辦初中校門前排長龍的景象不復存在。
    普陀一知名民辦初中透露,學校每年招生240名左右,往年報考的學生有3000多名,競爭很激烈,但今年預估報名人數(shù)不到往年一半。
    近年來,本市推出的一系列教育新政,開始慢慢發(fā)揮為民辦初中擇校熱“降溫”的功效。比如所有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在中招時,都實行“名額分配”政策,將部分招生計劃平均分配到初中學校,讓更多普通初中的學生有機會上“名高中”,緩解初中的擇校熱。
    公辦初中提供免費教育,而民辦初中需要支付不菲的學費,這也是部分家長棄“民”選“公”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長李先生算了一筆賬:“民辦初中一學期學費大約6000元,加上校車費,初中四年的花費肯定超過六萬元。如果選擇家門口的公辦初中,不僅可以省掉這筆費用,還可以讓孩子多睡覺,不必一早起床趕校車?!?BR>    徐匯高中
    取消擇校生名額
    高中招生方面,自去年教委直屬的復旦附中等五校及靜安區(qū)取消了擇校名額后,今年,徐匯區(qū)所有高中取消擇校名額。
    徐匯區(qū)內各公辦普通高中本來用于擇校志愿的計劃數(shù)將全部并入各校統(tǒng)一招生計劃,高中的招生計劃保持不變。據(jù)介紹,近幾年來,參加中考人數(shù)逐年下降,今年徐匯區(qū)參加中考的學生近6000人,取消擇校志愿,但招生計劃不變,既是為了保證教育公平,又能讓更多學生不出擇校費也可以進入理想的學校。
    不過,家長透露,雖然擇校生名額取消,但學生競爭絲毫不減。比如長寧,考生不滿3000,而延安中學和南洋模范中學的招生數(shù)是一樣的,如果長寧區(qū)是3000考生取400名,徐匯則是6000考生取4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