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外科學》輔導:診斷性腹腔穿刺

字號: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系列談之《外科學》輔導:診斷性腹腔穿刺
    問題:腹部損傷時作診斷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可能的診斷為
    A、空腔臟器破裂
    B、誤穿入腹腔血管
    C、前腹壁血腫
    D、實質性器官破裂
    E、后腹膜間隙血腫
    選什么?請解釋?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診斷性腹腔穿刺如果抽出不凝固的血液,提示系實質性器官破裂。因腹膜的去纖維作用而使血液不凝。
    診斷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術陽性率可達90%以上,對于判斷腹腔內臟器官有無損傷和哪一類器官損傷有很大幫助。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病人向穿刺側側臥5分鐘,然后在局部麻醉下,選用能穿過細塑料管而針尖角度較鈍的穿刺套管針。穿刺點可選在腹部任何一個象限,但應避開手術瘢痕、腫大的肝和脾、充盈的膀胱及腹直肌。有骨盆骨折者,應在臍平面以上穿刺,以免刺入腹膜后血腫而誤診為腹腔內出血。穿刺點多選在臍與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連線1/3交界處,或經(jīng)臍水平線與腋前線相交處,緩緩刺向腹腔;在針尖刺穿腹膜時,推送針頭的手可有落空感。拔出針芯,把有多個側孔的細塑料管經(jīng)針孔送入到腹腔深入,進行抽吸。如抽不到液體,可變換針頭方向、塑料管深度和體位再抽吸。
    抽到的液體要觀察其性狀,必要時作涂片檢查。疑有胰腺損傷時,可測定其淀粉酶含量。如果抽出不凝固的血液,提示系實質性器官破裂。因腹膜的去纖維作用而使血液不凝。抽出血迅速凝固,多系穿刺針誤入血管或血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