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附帶民事訴訟
一、概述
二、 成立條件
1.以刑事訴訟成立為前提
2.原告人符合法定條件(被害人;無行為能力的人,法定代理人代為提起;被害人死亡的,近親屬可以提起;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
3.有明確的被告人及具體的要求和事實依據(被告人;未成年的監(jiān)護人;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共同致害人;遺產繼承人)
4.被害人的物質損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
注意:
1)精神損害;
2)物質損失——實際、必然;
3)犯罪行為;
4)非法占有、處置的犯罪案件——《刑附范圍規(guī)定》第五條: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由法院直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不能彌補損失,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5.屬于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三、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期限和方式
1.期限(立案到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注意:在二審中可以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者對方反訴,應以調解的方式結案,調解不成的,應當另行起訴。但是僅要求增加賠償數額,可以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的,法院應當作出相應的判決或裁定。)
2.方式(檢察院;公民)
四、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一審程序
1.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可以告知因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2.人民法院收到附帶民事訴狀后,應當進行審查,并在7日以內決定是否立案。對于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受理;不符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3.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后,應當在5日內向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送達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副本,或者將口頭起訴的內容及時通知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并制作筆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應當將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送達其法定代理人。人民法院送達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時,應當根據刑事案件審理的期限,確定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提交民事答辯狀的時間。
4.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5.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在必要時,可以決定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但在查封或者扣押過程中,應當注意,不能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享有所有權以外的他人的財產。
6.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jié)予以考慮。
7.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制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發(fā)生法律效力。調解達成協(xié)議并當庭執(zhí)行完畢的,可以不制作調解書,但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即發(fā)生法律效力。經調解無法達成協(xié)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并開庭審理。
8開庭審理時,一般應當分階段進行,先審理刑事部分,然后審理附帶民事部分。
9.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自行撤訴處理。
10.對于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或者被告人的賠償能力一時難以確定,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因故不能到庭等案件,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附帶民事訴訟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后,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xù)審理。如果同一審判組織的成員確實無法繼續(xù)參加審判的,可以更換審判組織成員。
11.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
12.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對已經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經調解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應當一并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3.人民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不收取訴訟費。
14.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后,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zhí)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zhí)行。附帶民事判決中財產的執(zhí)行,依照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十章 期間、送達
一、 期間與期日
期間:單獨進行某項訴訟行為的期限;
期日:共同進行訴訟行為的期限。
二、期間的計算單位和方法
1、計算單位:時、日、月(特殊的計算方式:法定節(jié)假日、路途時間、郵寄)
2、重新計算:另有重要罪行的;補充偵查移送審本. 查起訴或審判的;改變管轄;發(fā)回重審;程序轉換的
3、不計入辦案期限:身份不明的;精神病鑒定期間;中止審理
三、期間的恢復(合法的原因,申請、時間、法院批準——裁定)
四、送達
1、 送達的效力
送達的方式
一、概述
二、 成立條件
1.以刑事訴訟成立為前提
2.原告人符合法定條件(被害人;無行為能力的人,法定代理人代為提起;被害人死亡的,近親屬可以提起;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
3.有明確的被告人及具體的要求和事實依據(被告人;未成年的監(jiān)護人;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共同致害人;遺產繼承人)
4.被害人的物質損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
注意:
1)精神損害;
2)物質損失——實際、必然;
3)犯罪行為;
4)非法占有、處置的犯罪案件——《刑附范圍規(guī)定》第五條: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由法院直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不能彌補損失,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5.屬于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三、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期限和方式
1.期限(立案到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注意:在二審中可以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者對方反訴,應以調解的方式結案,調解不成的,應當另行起訴。但是僅要求增加賠償數額,可以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的,法院應當作出相應的判決或裁定。)
2.方式(檢察院;公民)
四、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一審程序
1.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可以告知因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2.人民法院收到附帶民事訴狀后,應當進行審查,并在7日以內決定是否立案。對于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受理;不符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3.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后,應當在5日內向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送達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副本,或者將口頭起訴的內容及時通知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并制作筆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應當將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送達其法定代理人。人民法院送達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時,應當根據刑事案件審理的期限,確定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提交民事答辯狀的時間。
4.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5.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在必要時,可以決定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但在查封或者扣押過程中,應當注意,不能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享有所有權以外的他人的財產。
6.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jié)予以考慮。
7.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制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發(fā)生法律效力。調解達成協(xié)議并當庭執(zhí)行完畢的,可以不制作調解書,但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即發(fā)生法律效力。經調解無法達成協(xié)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并開庭審理。
8開庭審理時,一般應當分階段進行,先審理刑事部分,然后審理附帶民事部分。
9.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自行撤訴處理。
10.對于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或者被告人的賠償能力一時難以確定,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因故不能到庭等案件,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附帶民事訴訟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后,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xù)審理。如果同一審判組織的成員確實無法繼續(xù)參加審判的,可以更換審判組織成員。
11.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
12.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對已經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經調解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應當一并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3.人民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不收取訴訟費。
14.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后,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zhí)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zhí)行。附帶民事判決中財產的執(zhí)行,依照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十章 期間、送達
一、 期間與期日
期間:單獨進行某項訴訟行為的期限;
期日:共同進行訴訟行為的期限。
二、期間的計算單位和方法
1、計算單位:時、日、月(特殊的計算方式:法定節(jié)假日、路途時間、郵寄)
2、重新計算:另有重要罪行的;補充偵查移送審本. 查起訴或審判的;改變管轄;發(fā)回重審;程序轉換的
3、不計入辦案期限:身份不明的;精神病鑒定期間;中止審理
三、期間的恢復(合法的原因,申請、時間、法院批準——裁定)
四、送達
1、 送達的效力
送達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