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則
第十一章 立 案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立案的條件
1.公訴案件(有犯罪事實發(fā)生;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2.自訴案件(自訴范圍;受訴法院管轄;被害人告訴;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訴訟請求和有證據證明)
三、立案的程序
1.接受材料
1)沒有管轄權,應當接受;
2)報案、舉報、控告的形式:口頭和書面;
報案:(1)主體是一切單位和個人;(2)內容為犯罪事實
舉報:(1)主體是被害人以外的一切單位和個人;(2)內容:犯罪事實、犯罪人
控告:(1)主體僅指被害人(2)內容:犯罪事實、犯罪人
3)注意誣告與錯告;
4)保障報案人等及其近親屬的安全、保密
2.對立案材料的審查
3.初查
注意:不能采取強制性措施(不能對人采取強制措施;對物不能強制)
4.對立案材料的處理——立案;不立案
四、立案監(jiān)督
1.控告人的復議(原決定機關)(沒有復核)
2.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
3.被害人的制約
第 十 二 章 偵 查
一、偵查行為
1.訊問犯罪嫌疑人
1)訊問的人員和人數;
2)訊問時間、地點(市縣內指定的地點或其住處);
3)訊問的步驟與方法:首先訊問的內容;犯罪嫌疑人如實回答的義務(刑訴法第93條);個別進行;
4)訊問特殊主體:未成年人、聾啞人
5)制作訊問筆錄(簽字——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自行書寫供述)
6)訊問犯罪嫌疑人禁止性規(guī)定
注意:
1)偵查階段聘請律師的時間
2)偵查階段聘請律師是否需要經過批準、會見是否需要經過批準(涉及國家秘密的)
3)偵查階段律師的權利(第96條)(刑訴法第96條——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申請取保候審,了解涉嫌的罪名,會見)
4)會見時偵查機關“可以”在場
5)安排會見的時間(48小時;五類案件5天)
修改后《律師法》第33條: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師憑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jiān)聽。
2.詢問證人和被害人
1)詢問證人的地點(單位、住處;必要時,公安機關或檢察院)
2)個別進行
3)如實作證
4)保證安全
5)詢問未成年人,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場
6)步驟與方法:首先讓他作連續(xù)的陳述;禁止性規(guī)定
7)制作筆錄
3.勘驗、檢查
1)尸體檢驗;
2)人身檢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檢查婦女的身體);
3)偵查實驗(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批準;禁止性規(guī)定)
4)復驗、復查(退回公安機關,也可以由檢察院)
4.搜查
1)主體;
2)搜查證;拘留、逮捕,情況緊急時,可以不用搜查證;
3)見證人;
4)搜查婦女的身體
5.扣押物證、書證
1)對象,無關的應在3天之內解除;
2)查詢、凍結,但不得扣劃存款、匯款;
3)不得重復凍結
6.鑒定(鑒定的主體;鑒定的事項;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精神病鑒定不計入辦案期限)
7.辨認
1)主持的偵查人員不少2人;
2)個別進行;
3)公安機關:7人;10張照片;檢察機關:5;
4)對象的相似性
8.通緝
1)對象:應逮捕在逃;
2)發(fā)布機關:公安機關
3)超出轄區(qū)范圍內的,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fā)布
二、偵查終結
1.偵查終結的條件
2.偵查終結后案件的處理
3.偵查羈押的期限 (2;1;2;2;無期限——特別重大的,程序)(第124—127條)
第126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guī)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qū)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特殊期限:另有重要罪行的(由公安機關決定,不再經人民檢察院批準。但須報人民檢察院備案);身份不明的;精神病鑒定
三、檢察機關的自偵案件
拘留種類和期限;
撤銷案件:刑訴法第15條之一;沒有犯罪或者犯罪行為并非犯罪嫌疑人所為
四、補充偵查
1.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補充偵查(第140條;《規(guī)則》268-270條)
(1)主體:
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者由檢察機關自行偵查;
檢察機關偵查的案件,只能退回檢察院自偵部門補充偵查
(2)期限和次數:每次1個月,2次。(注意:只適用于退回)
(3)后果: A、經過1次補充偵查的,可以不起訴或者繼續(xù)補充偵查。
B、經過第2次補充偵查,證據仍然不足的,應當不起訴。
(4)審查起訴的計算:退回補充偵查的,期限重新計算。
2.法庭審理中的補充偵查
(1)建議主體:檢察院和法院(法院建議權——《解釋》第 159 條)
(2)補偵的主體:檢察院。必要時可以由公安機關協(xié)助。
(3)期限和次數:每次1個月,2次。
(4)后果:在補充偵查延期審理的后,檢察機關不申請恢復庭審的,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
(5)審判期間的計算:出現(xiàn)補充偵查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
第十一章 立 案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立案的條件
1.公訴案件(有犯罪事實發(fā)生;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2.自訴案件(自訴范圍;受訴法院管轄;被害人告訴;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訴訟請求和有證據證明)
三、立案的程序
1.接受材料
1)沒有管轄權,應當接受;
2)報案、舉報、控告的形式:口頭和書面;
報案:(1)主體是一切單位和個人;(2)內容為犯罪事實
舉報:(1)主體是被害人以外的一切單位和個人;(2)內容:犯罪事實、犯罪人
控告:(1)主體僅指被害人(2)內容:犯罪事實、犯罪人
3)注意誣告與錯告;
4)保障報案人等及其近親屬的安全、保密
2.對立案材料的審查
3.初查
注意:不能采取強制性措施(不能對人采取強制措施;對物不能強制)
4.對立案材料的處理——立案;不立案
四、立案監(jiān)督
1.控告人的復議(原決定機關)(沒有復核)
2.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
3.被害人的制約
第 十 二 章 偵 查
一、偵查行為
1.訊問犯罪嫌疑人
1)訊問的人員和人數;
2)訊問時間、地點(市縣內指定的地點或其住處);
3)訊問的步驟與方法:首先訊問的內容;犯罪嫌疑人如實回答的義務(刑訴法第93條);個別進行;
4)訊問特殊主體:未成年人、聾啞人
5)制作訊問筆錄(簽字——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自行書寫供述)
6)訊問犯罪嫌疑人禁止性規(guī)定
注意:
1)偵查階段聘請律師的時間
2)偵查階段聘請律師是否需要經過批準、會見是否需要經過批準(涉及國家秘密的)
3)偵查階段律師的權利(第96條)(刑訴法第96條——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申請取保候審,了解涉嫌的罪名,會見)
4)會見時偵查機關“可以”在場
5)安排會見的時間(48小時;五類案件5天)
修改后《律師法》第33條: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師憑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jiān)聽。
2.詢問證人和被害人
1)詢問證人的地點(單位、住處;必要時,公安機關或檢察院)
2)個別進行
3)如實作證
4)保證安全
5)詢問未成年人,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場
6)步驟與方法:首先讓他作連續(xù)的陳述;禁止性規(guī)定
7)制作筆錄
3.勘驗、檢查
1)尸體檢驗;
2)人身檢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檢查婦女的身體);
3)偵查實驗(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批準;禁止性規(guī)定)
4)復驗、復查(退回公安機關,也可以由檢察院)
4.搜查
1)主體;
2)搜查證;拘留、逮捕,情況緊急時,可以不用搜查證;
3)見證人;
4)搜查婦女的身體
5.扣押物證、書證
1)對象,無關的應在3天之內解除;
2)查詢、凍結,但不得扣劃存款、匯款;
3)不得重復凍結
6.鑒定(鑒定的主體;鑒定的事項;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精神病鑒定不計入辦案期限)
7.辨認
1)主持的偵查人員不少2人;
2)個別進行;
3)公安機關:7人;10張照片;檢察機關:5;
4)對象的相似性
8.通緝
1)對象:應逮捕在逃;
2)發(fā)布機關:公安機關
3)超出轄區(qū)范圍內的,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fā)布
二、偵查終結
1.偵查終結的條件
2.偵查終結后案件的處理
3.偵查羈押的期限 (2;1;2;2;無期限——特別重大的,程序)(第124—127條)
第126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guī)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qū)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特殊期限:另有重要罪行的(由公安機關決定,不再經人民檢察院批準。但須報人民檢察院備案);身份不明的;精神病鑒定
三、檢察機關的自偵案件
拘留種類和期限;
撤銷案件:刑訴法第15條之一;沒有犯罪或者犯罪行為并非犯罪嫌疑人所為
四、補充偵查
1.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補充偵查(第140條;《規(guī)則》268-270條)
(1)主體:
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者由檢察機關自行偵查;
檢察機關偵查的案件,只能退回檢察院自偵部門補充偵查
(2)期限和次數:每次1個月,2次。(注意:只適用于退回)
(3)后果: A、經過1次補充偵查的,可以不起訴或者繼續(xù)補充偵查。
B、經過第2次補充偵查,證據仍然不足的,應當不起訴。
(4)審查起訴的計算:退回補充偵查的,期限重新計算。
2.法庭審理中的補充偵查
(1)建議主體:檢察院和法院(法院建議權——《解釋》第 159 條)
(2)補偵的主體:檢察院。必要時可以由公安機關協(xié)助。
(3)期限和次數:每次1個月,2次。
(4)后果:在補充偵查延期審理的后,檢察機關不申請恢復庭審的,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
(5)審判期間的計算:出現(xiàn)補充偵查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