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0年考博英語一本通》
1)目標明確,持之以恒
確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確定報考學校和導師,不要再對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雖然不意味著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特別是對于非畢業(yè)的碩士來說,考個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
立志考博,就要勤奮踏實,持之以恒,相信下決心考博的朋友都能做到,這也確實是考博修煉的總綱。
2)復習時間六個月以上。
能拿到碩士學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兒去,想要超越對手,時間是一個寶貴的因素。復習時間越長,對考試內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幾門專業(yè)課再加外語想要在兩、三個月內拿下來,是很難的。
如果立志考博,就要早準備。尤其是英語,更應持之以恒、早作準備。有的考生考過了四、六級就丟了英語,或者讀碩的時候英語都是僥幸過關,到了考博的時候才再次匆匆撿起,這樣實在是事半功倍。所以有志于考博的碩士低年級朋友一定要每天堅持學習英語,至少1小時,關鍵是提高效率
3)復習方法正確。
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復習時一定要找到該校出題的規(guī)律,切不可到書店找一大堆資料搞題海戰(zhàn)術。要知道,一門專業(yè)課的試卷可能只有兩、三道題,如果考生能把該校近五六年得到考博試卷找出來,再結合近幾年研究生的期末考試題,進行一翻研究,估計考生自己都可以做出題老師了。
在這方面,外校學生一般會吃大虧,因為有些課程的題目是該校的特色題,且不談題目你沒看到過,就算是題目提前給你,你翻遍書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說考博有什么捷徑的話,也許就在于此。
4)導師關系處理恰當。
如果導師關系處理不當,考生在面試、調劑時可能會有麻煩。
一般來說,如果考生的技能與導師的項目很對口,或者考生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過與導師的研究課題相關的論文,導師同意考生報考的幾率非常大。
如果考生不具備上述條件,那么找導師的熟人介紹一下,導師一般也不會拒絕。
如果這個條件也不具備的話,那考生的臉皮就得厚一點,讓導師明白你為了報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導師也是人,會有同情心的,不要因為拒絕喪失信心。
實在不行的話,換一位試試,總有導師會要你的。不過有一點要記住,導師招學生根本的衡量準則是考分,如果成績不靠前,導師也很難幫你。
5)經濟上要有一定的支撐。
考博需要一定的人際關系費用、找對口的復習資料費用、考試費等,報考外地院校的還有交通、住宿費等。一定要有所準備,該花的好不要省,只要是有助于考博成功,畢竟這些小錢對相對于讀博后的待遇太微不足道了。
1)目標明確,持之以恒
確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確定報考學校和導師,不要再對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雖然不意味著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特別是對于非畢業(yè)的碩士來說,考個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
立志考博,就要勤奮踏實,持之以恒,相信下決心考博的朋友都能做到,這也確實是考博修煉的總綱。
2)復習時間六個月以上。
能拿到碩士學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兒去,想要超越對手,時間是一個寶貴的因素。復習時間越長,對考試內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幾門專業(yè)課再加外語想要在兩、三個月內拿下來,是很難的。
如果立志考博,就要早準備。尤其是英語,更應持之以恒、早作準備。有的考生考過了四、六級就丟了英語,或者讀碩的時候英語都是僥幸過關,到了考博的時候才再次匆匆撿起,這樣實在是事半功倍。所以有志于考博的碩士低年級朋友一定要每天堅持學習英語,至少1小時,關鍵是提高效率
3)復習方法正確。
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復習時一定要找到該校出題的規(guī)律,切不可到書店找一大堆資料搞題海戰(zhàn)術。要知道,一門專業(yè)課的試卷可能只有兩、三道題,如果考生能把該校近五六年得到考博試卷找出來,再結合近幾年研究生的期末考試題,進行一翻研究,估計考生自己都可以做出題老師了。
在這方面,外校學生一般會吃大虧,因為有些課程的題目是該校的特色題,且不談題目你沒看到過,就算是題目提前給你,你翻遍書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說考博有什么捷徑的話,也許就在于此。
4)導師關系處理恰當。
如果導師關系處理不當,考生在面試、調劑時可能會有麻煩。
一般來說,如果考生的技能與導師的項目很對口,或者考生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過與導師的研究課題相關的論文,導師同意考生報考的幾率非常大。
如果考生不具備上述條件,那么找導師的熟人介紹一下,導師一般也不會拒絕。
如果這個條件也不具備的話,那考生的臉皮就得厚一點,讓導師明白你為了報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導師也是人,會有同情心的,不要因為拒絕喪失信心。
實在不行的話,換一位試試,總有導師會要你的。不過有一點要記住,導師招學生根本的衡量準則是考分,如果成績不靠前,導師也很難幫你。
5)經濟上要有一定的支撐。
考博需要一定的人際關系費用、找對口的復習資料費用、考試費等,報考外地院校的還有交通、住宿費等。一定要有所準備,該花的好不要省,只要是有助于考博成功,畢竟這些小錢對相對于讀博后的待遇太微不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