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藥類
一、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
狗脊 Rhizoma Cibotii
【來源】 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 Sm.的干燥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至冬季采收,挖取根莖,除去地上部分及柔毛,洗凈,曬干。本品多趁鮮切片曬干,稱“生狗脊片”;或沸水煮或蒸后,曬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曬干,稱“熟狗脊片”。
【化學成分】 綿馬酚,淀粉等。
【性狀鑒別】
1.藥材 呈不規(guī)則的長塊狀。表面深棕色,密被金黃色茸毛。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
2.生狗脊片 呈不規(guī)則長條形或圓形,周邊不整齊,偶有金黃色茸毛殘留,切面淺棕色,近邊緣2~4 mm處有1條凸起的棕黃色木質(zhì)部環(huán)紋或條紋。質(zhì)脆,易折斷。
【顯微鑒別】 組織特征 雙韌管狀中柱,木質(zhì)部由數(shù)列管胞組成,其內(nèi)外均有韌皮部及內(nèi)皮層;皮層及髓部較寬,均為薄壁細胞,內(nèi)含淀粉粒或黃棕色物質(zhì)。
【理化鑒別】 生狗脊片斷面顯淡紫色熒光,凸起的木質(zhì)部環(huán)顯黃色熒光(254nm);甲醇提取液點于濾紙上,顯亮藍白色熒光。
綿馬貫眾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來源】 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帶葉柄殘基的干燥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根莖,除去葉柄、須根、雜質(zhì),整個或剖成兩半曬干。
【化學成分】 綿馬酸類,黃綿馬酸類,白綿馬素類,粗蕨素(具有抗日本血吸蟲的作用)等。
【性狀鑒別】 藥材呈倒圓錐形而稍彎曲,外表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葉柄殘基或根莖的橫斷面呈棕色或深綠色,有黃白色分體中柱5~13個,環(huán)列。葉柄殘基斷面變黑者不能藥用。
【顯微鑒別】
1.組織特征 葉柄基部橫切面:基本組織中有分體中柱5~7~13個,環(huán)狀排列;薄壁細胞內(nèi)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質(zhì),細胞間隙常有細胞間隙腺毛。
2.粉末特征 細胞間隙腺毛;梯紋管胞,少數(shù)為網(wǎng)紋管胞;纖維束;淀粉粒單粒。
【理化鑒別】 取葉柄基部或根莖橫切片,滴加1% 香草醛及鹽酸溶液,鏡檢,可見細胞間隙腺毛呈紅色。
大黃 Radix et Rhizoma Rhei
【來源】 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甘肅、青海、四川。
【采收加工】 通常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物,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發(fā)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地上莖及細根,刮去粗皮(忌用鐵器),切瓣或段,干燥。
【化學成分】 抗菌成分:游離蒽醌衍生物,如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等;瀉下成分:結(jié)合性蒽醌衍生物,如番瀉苷A、B、C、D、E、F等;收斂、止血成分:鞣質(zhì)類物質(zhì),如沒食子酰葡萄糖、沒食子酸、d-兒茶素等。蒽醌衍生物總含量:掌葉大黃根莖>唐古特大黃根莖>藥用大黃根莖。
【性狀鑒別】 藥材呈類圓柱形、圓錐形或塊片狀。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wǎng)狀紋理與紅棕色射線所形成的“錦紋”;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根莖斷面髓部有星點(異常維管束)環(huán)列或散在;根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發(fā)達,具放射狀紋理。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黃色。
【顯微鑒別】
1.組織特征 根莖髓部寬廣,有異常維管束,其形成層呈環(huán)狀,外側(cè)為木質(zhì)部,內(nèi)側(cè)為韌皮部,射線呈星狀射出,韌皮部中有黏液腔,內(nèi)含紅棕色物質(zhì);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鈣簇晶。
2.粉末特征 掌葉大黃粉末草酸鈣簇晶多,網(wǎng)紋導(dǎo)管非木化,淀粉粒單粒呈圓球形或長圓形,臍點大多呈星狀。
【理化鑒別】
1.粉末稀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呈棕色至棕紅色熒光(偽品含土大黃苷,顯亮紫色熒光)。
2.微量升華可見黃色針狀結(jié)晶,高溫則得羽毛狀結(jié)晶,繼續(xù)加堿液,結(jié)晶溶解并顯紅色。
【含量測定】 大黃素和大黃酚的含量測定 化學對照品:大黃素、大黃酚。高效液相色譜法。本品含大黃素(C15H10O5)和大黃酚(C15H10O4)的總量不得少于0.50%。
【附注】 偽品 同屬植物藏邊大黃R. emodi Wall.、河套大黃(波葉大黃)R. 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華北大黃R. fnanzenbachii Münt、天山大黃R. wittrochii Lundstr.等的根和根莖。其根莖的橫斷面除藏邊大黃外均無星點。一般均含土大黃苷。
何首烏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ui
【來源】 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河南、湖北等地。
【化學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及其苷類。二苯乙烯類,如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 O -β-d-葡萄糖苷、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3-二-O-β-d-葡萄糖苷,卵磷脂等。
【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guī)則紡錘形或團塊狀。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皮孔橫長,兩端各有一個明顯的根痕,露出纖維狀維管束。質(zhì)堅實,體重。切斷面淺紅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 個類圓型異型維管束,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有的呈木心。
【顯微鑒別】
1.組織特征 橫切面韌皮部的外側(cè)組織中散有異型維管束,多為復(fù)合維管束,少數(shù)為單個的維管束,均為外韌型。
2.粉末特征 草酸鈣簇晶,有具緣紋孔導(dǎo)管,可見木纖維成束,淀粉粒單粒類球形,其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50ml,回流1h,濾液濃縮至 3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對照藥材0.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CMC-Na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展距約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展距約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藥材相應(yīng)的色譜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含量測定】 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測定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本品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一、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
狗脊 Rhizoma Cibotii
【來源】 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 Sm.的干燥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至冬季采收,挖取根莖,除去地上部分及柔毛,洗凈,曬干。本品多趁鮮切片曬干,稱“生狗脊片”;或沸水煮或蒸后,曬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曬干,稱“熟狗脊片”。
【化學成分】 綿馬酚,淀粉等。
【性狀鑒別】
1.藥材 呈不規(guī)則的長塊狀。表面深棕色,密被金黃色茸毛。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
2.生狗脊片 呈不規(guī)則長條形或圓形,周邊不整齊,偶有金黃色茸毛殘留,切面淺棕色,近邊緣2~4 mm處有1條凸起的棕黃色木質(zhì)部環(huán)紋或條紋。質(zhì)脆,易折斷。
【顯微鑒別】 組織特征 雙韌管狀中柱,木質(zhì)部由數(shù)列管胞組成,其內(nèi)外均有韌皮部及內(nèi)皮層;皮層及髓部較寬,均為薄壁細胞,內(nèi)含淀粉粒或黃棕色物質(zhì)。
【理化鑒別】 生狗脊片斷面顯淡紫色熒光,凸起的木質(zhì)部環(huán)顯黃色熒光(254nm);甲醇提取液點于濾紙上,顯亮藍白色熒光。
綿馬貫眾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來源】 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帶葉柄殘基的干燥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根莖,除去葉柄、須根、雜質(zhì),整個或剖成兩半曬干。
【化學成分】 綿馬酸類,黃綿馬酸類,白綿馬素類,粗蕨素(具有抗日本血吸蟲的作用)等。
【性狀鑒別】 藥材呈倒圓錐形而稍彎曲,外表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葉柄殘基或根莖的橫斷面呈棕色或深綠色,有黃白色分體中柱5~13個,環(huán)列。葉柄殘基斷面變黑者不能藥用。
【顯微鑒別】
1.組織特征 葉柄基部橫切面:基本組織中有分體中柱5~7~13個,環(huán)狀排列;薄壁細胞內(nèi)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質(zhì),細胞間隙常有細胞間隙腺毛。
2.粉末特征 細胞間隙腺毛;梯紋管胞,少數(shù)為網(wǎng)紋管胞;纖維束;淀粉粒單粒。
【理化鑒別】 取葉柄基部或根莖橫切片,滴加1% 香草醛及鹽酸溶液,鏡檢,可見細胞間隙腺毛呈紅色。
大黃 Radix et Rhizoma Rhei
【來源】 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甘肅、青海、四川。
【采收加工】 通常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物,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發(fā)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地上莖及細根,刮去粗皮(忌用鐵器),切瓣或段,干燥。
【化學成分】 抗菌成分:游離蒽醌衍生物,如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等;瀉下成分:結(jié)合性蒽醌衍生物,如番瀉苷A、B、C、D、E、F等;收斂、止血成分:鞣質(zhì)類物質(zhì),如沒食子酰葡萄糖、沒食子酸、d-兒茶素等。蒽醌衍生物總含量:掌葉大黃根莖>唐古特大黃根莖>藥用大黃根莖。
【性狀鑒別】 藥材呈類圓柱形、圓錐形或塊片狀。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wǎng)狀紋理與紅棕色射線所形成的“錦紋”;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根莖斷面髓部有星點(異常維管束)環(huán)列或散在;根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發(fā)達,具放射狀紋理。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黃色。
【顯微鑒別】
1.組織特征 根莖髓部寬廣,有異常維管束,其形成層呈環(huán)狀,外側(cè)為木質(zhì)部,內(nèi)側(cè)為韌皮部,射線呈星狀射出,韌皮部中有黏液腔,內(nèi)含紅棕色物質(zhì);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鈣簇晶。
2.粉末特征 掌葉大黃粉末草酸鈣簇晶多,網(wǎng)紋導(dǎo)管非木化,淀粉粒單粒呈圓球形或長圓形,臍點大多呈星狀。
【理化鑒別】
1.粉末稀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呈棕色至棕紅色熒光(偽品含土大黃苷,顯亮紫色熒光)。
2.微量升華可見黃色針狀結(jié)晶,高溫則得羽毛狀結(jié)晶,繼續(xù)加堿液,結(jié)晶溶解并顯紅色。
【含量測定】 大黃素和大黃酚的含量測定 化學對照品:大黃素、大黃酚。高效液相色譜法。本品含大黃素(C15H10O5)和大黃酚(C15H10O4)的總量不得少于0.50%。
【附注】 偽品 同屬植物藏邊大黃R. emodi Wall.、河套大黃(波葉大黃)R. 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華北大黃R. fnanzenbachii Münt、天山大黃R. wittrochii Lundstr.等的根和根莖。其根莖的橫斷面除藏邊大黃外均無星點。一般均含土大黃苷。
何首烏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ui
【來源】 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河南、湖北等地。
【化學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及其苷類。二苯乙烯類,如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 O -β-d-葡萄糖苷、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3-二-O-β-d-葡萄糖苷,卵磷脂等。
【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guī)則紡錘形或團塊狀。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皮孔橫長,兩端各有一個明顯的根痕,露出纖維狀維管束。質(zhì)堅實,體重。切斷面淺紅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 個類圓型異型維管束,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有的呈木心。
【顯微鑒別】
1.組織特征 橫切面韌皮部的外側(cè)組織中散有異型維管束,多為復(fù)合維管束,少數(shù)為單個的維管束,均為外韌型。
2.粉末特征 草酸鈣簇晶,有具緣紋孔導(dǎo)管,可見木纖維成束,淀粉粒單粒類球形,其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50ml,回流1h,濾液濃縮至 3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對照藥材0.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CMC-Na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展距約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展距約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藥材相應(yīng)的色譜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含量測定】 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測定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本品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