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考試復習筆記:第一章 概述(8)

字號:

(二)礦物類中藥的性質(zhì)與分類
    1. 礦物的特性
     (1)晶體:自然界的絕大部分礦物是由晶體(crystal)組成。凡是組成物質(zhì)的質(zhì)點呈規(guī)律排列者為晶體,反之為非晶體。
    (2)透明度:礦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稱為透明度。按礦物磨至0.03mm標準厚度時比較其透明度,分為3類:①透明礦物,能容許絕大部分光線通過,隔著它可以清晰地透視另一物體,如無色水晶、云母等;②半透明礦物,能通過一部分光線,隔著它不能看清另一物體,如辰砂、雄黃等;③不透明礦物,光線幾乎完全不能通過,即使是在邊緣部分或薄片,也不透光,如赭石、滑石等。
    (3)礦物的顏色:是礦物對光線中不同波長的光波均勻吸收或選擇吸收所表現(xiàn)的性質(zhì)。分為本色、外色和假色。
    (4)條痕(streak):礦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劃過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跡,粉末的顏色稱為條痕色。
    (5)礦物的光澤:光澤(luster)是礦物表面對于投射光線的反射能力的強弱,即光澤的強度。礦物單體的光滑平面的光澤由強至弱分為:金屬光澤(如自然銅等)、半金屬光澤(如磁石等),金剛光澤(如朱砂等)、玻璃光澤(如硼砂等)。
    (6)硬度:硬度系指礦物抵抗外來機械作用(如刻劃、壓力、研磨)的能力。不同礦物有不同的硬度。一般采用莫氏硬度計來確定礦物的相對硬度。它是以一種礦物與另一種礦物相互刻劃,比較礦物硬度相對高低的方法,莫氏硬度計(Moh’s hardness)是由10種不同的礦物組成,按其硬度由小到大分為10級,前面的礦物可以被后面的礦物刻劃,但它們之間的等級是極不均衡的,不是成倍數(shù)和成比例的關系。這10個礦物的硬度級數(shù)和以壓入法測得這10個礦物的絕對硬度(kg/mm2)。
    (7)解理:礦物受力后沿一定結晶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稱為解理,所裂成的平面稱為解理面。如云母可極完全解理,方解石可完全解理,而石英實際上沒有解理。
    (8)斷口:礦物受力后不是沿一定結晶方向斷裂,斷裂面是不規(guī)則和不平整的,這種斷裂面稱為斷口。非晶質(zhì)礦物也可產(chǎn)生斷口。
    (9)延展性和脆性:當?shù)V物受到外力拉引時,能發(fā)生形變而變成細絲或在受外力錘擊時能形成薄片的性質(zhì)稱為延展性,金屬礦物均具有延展性。
    其邊緣不呈扁平狀,而破碎呈粉末狀的性質(zhì),稱為脆性,非金屬礦物藥大多具有脆性。
    (10)彈性和撓性:彈性是指片狀礦物藥受到外力能彎曲而不斷裂,外力解除后,又恢復原狀的性質(zhì),如云母片;如外力解除后,不能恢復原狀的性質(zhì)稱撓性,如金精石。
    (11)磁性:指礦物可以被磁鐵或電磁鐵吸引或其本身能夠吸引物體的性質(zhì)。有極少數(shù)礦物具有顯著的磁性。如磁鐵礦等。礦物的磁性與其化學成分中含有磁性元素Fe、Co、Ni、Mn、Cr等有關。
    (12)吸濕性:少數(shù)礦物藥材具有吸水分的能力,它可以粘吸舌頭,稱吸濕性。如龍骨、龍齒、軟滑石(高嶺石)等。
    2. 礦物類中藥的分類 礦物類中藥的分類是以礦物中所含主要的或含量最多的某種化合物為根據(jù)進行分類。
    礦物學上的分類,通常是根據(jù)其陰離子的種類進行分類,例如硫化物類的雄黃、朱砂;氧化物類的磁石、赭石;鹵化物類的輕粉;碳酸鹽類的爐甘石;硫酸鹽類的石膏、芒硝等。
    從藥學觀點來看,是以陽離子為依據(jù)進行分類,因為陽離子通常對藥效起重要的作用。如汞化合物類的朱砂、輕粉、紅粉等;鐵化合物類的自然銅、赭石、磁石等;鉛化合物類的密陀僧、鉛丹等;銅化合物類的膽礬、銅綠等;鋁化合物類的白礬、赤石脂等;砷化合物類的雄黃、雌黃、信石等;矽化合物類的白石英、浮石、青礞石等;鎂化合物類的滑石等;鈣化合物類的石膏、寒水石、龍骨等;鈉化合物類的芒硝、硼砂、大青鹽等及其他類的爐甘石、硫黃、硝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