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CPA《經(jīng)濟法》輔導(dǎo):乘人之危所為的民事行為

字號:

乘人之危所為的民事行為
    乘人之危所為的民事行為是指利用對方當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難境地,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做出違背真實意思的民事行為。
    乘人之危所為的民事行為特征:行為人主觀上有乘人之危所為故意,嚴重損害了處于危難境地當事人的利益,須有一方當事人處于危難的境地事實。
    解釋:如果行為人沒有利用當事人的危難境地迫使其作出于其不利的意思表示,而是由處于危難境地的當事人主動作出意思表示,則不構(gòu)成乘人之危的意思表示。
    舉例:甲父生病,無錢醫(yī)治,甲迫于無奈,決定將家中房屋出售。遂找到乙說:“房屋價值50萬元,現(xiàn)在我父親生病了,沒辦法。20萬賣給你?!币倚廊槐硎就?。甲乙之間的交易是否屬于乘人之危?
    分析:
    (1)由于甲主動提出條件,而乙表示同意,因此這屬于處于危難境地的當事人“主動提出”意思表示,因此不構(gòu)成乘人之危。
    (2)如果反過來,正在甲為醫(yī)療費發(fā)愁的時候,乙找到甲說:“我?guī)湍愠鰝€主意,我給你20萬,你把你的房子賣給我,我給你現(xiàn)金。”甲迫于無奈,被迫將房子賣給了乙。這種情況就是乘人之危的行為。
    乘人之危而為的民事行為的法律效果
    (1)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屬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2)因乘人之危實施的單方民事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
    6、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7、違反法律或社會公眾利益的。
    8、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民事行為。
    9、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民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