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時間,它的力量是無形的。它能使一切發(fā)生的事情變成過去,漸行漸遠,淡出我們的視線。而我們的記憶,卻不愿意向時間示弱。人們對于不愿忘記的事情,不斷地給以“刷新”,力圖使之不會被時間風化。
據說,上了年紀的人的記憶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對剛發(fā)生的事情往往是轉眼就忘,而對發(fā)生在遙遠過去的事情卻是記憶猶新。我的八十五歲的老奶奶活著的時候就是這樣。剛吃過午飯,她就又嚷著說:“怎么還不做飯啊”。而對于大半個世紀以前,為了長大了能嫁人,撕心裂膚被裹腳的情景,她還能說的很具體?!磥?,她老人家的記憶還真的沒有被時間風化。
媒體報道的一個省的交通廳的貪官的記憶也是類似。他在反面典型報告會上現身說法,他對多年以前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沒有忘記,對黨的恩德和期望也沒有忘記,只是對他的幾個前任在幾年前是為什么栽跟頭下馬的,好象是有點淡忘了,不然,他怎么會“前赴后繼”了呢?
一個人的記憶通常是如此,忘不了的事情到死也忘不了。而一個國家的記憶,在時間老人的面前,表現得卻不盡相同。
德國人的記憶沒有被時間風化。他們對納粹在六十多年前給世界人民特別是對*人所造成的傷害沒有淡忘,更不回避,而是時刻在反省。德國總理在世人面前屈膝下跪,得到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原諒和寬恕。德國人重新塑造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形象,以嶄新的面貌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日本的一些人的記憶似乎是容易被時間風化。他們對軍國主義在二戰(zhàn)期間給世界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老是躲躲閃閃,含糊其詞。南京*死了那么多的中國人好象與他們無關;靖國神社里供奉的甲級戰(zhàn)犯好象是些愛國英雄。就本著這樣的態(tài)度,還想申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世界人民能答應嗎?世界人民特別是深受軍國主義迫害的國家的人民的記憶是不會被時間風化的。他們受的傷痊愈了,但是傷疤還在,他們時刻警惕軍國主義的陰影,決不允許它們再從墳墓里爬出來。
中國人的記憶如何呢?有不少事情他們記得很深刻,有不少可以淡忘的事情他們仍然掛在口頭上,有不少不該忘卻的事情,盡管時間不怎么久遠,卻似乎是被風化殆盡了。中國人的記憶有點象我的老奶奶。但是,她老人家的記性雖然不強,卻不會回避什么。
中國悠久的文化,幾千年的文明人民沒有忘記,人民也沒有忘記甲午風云和香港回歸。但是,為封建帝王服務的儒家思想,人們到現在還津津樂道,仍然求助于古代的《論語》來凈化人們的心靈,人心似乎是越古越好。帝王將相,封建余孽充斥在電視節(jié)目里,好象在暗示人們,不僅是社會主義好,封建皇帝也很好啊!五四運動打開了中國的天窗,迎來了民主和科學。而人們對科學這個寶石鑲嵌的盒子愛不釋手,卻把民主這顆珠子丟在了腦后。青年人也還知道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但是,給他們說起六零年那時候沒有吃的,他們的回答是:“怎么不去買個雞腿吃呢?”。給他們說起*時期的荒唐事,他們認為是在講笑話,“可能不會是真的吧?”。
別人打了我們一拳,我們刻骨銘心。自己傷了自己一刀,無論如何也不該淡忘吧。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夠呢,還是時間的力量太強呢?難道是我們的記憶有偏好?誰能夠給我們答案呢?還是請教一下孔夫子吧。他可是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教導我們說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里的習,有實習和復習兩個意思。首先,要把應該記住的東西擺出來。要想不忘記,不被時間風化,就應當不斷給以復習刷新。這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BR> 人們的記憶就是這樣,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記住。但是,應當記住的事情一定不會忘記。記憶是屬于全人類的。一個人忘記了,大家不會忘記。一群人忘記了,國家不會忘記。一個國家忘記了,世界人民不會忘記?!巴涍^去就意味著背叛”。
時間,它的力量是無形的。它能使一切發(fā)生的事情變成過去,漸行漸遠,淡出我們的視線。而我們的記憶,卻不愿意向時間示弱。人們對于不愿忘記的事情,不斷地給以“刷新”,力圖使之不會被時間風化。
據說,上了年紀的人的記憶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對剛發(fā)生的事情往往是轉眼就忘,而對發(fā)生在遙遠過去的事情卻是記憶猶新。我的八十五歲的老奶奶活著的時候就是這樣。剛吃過午飯,她就又嚷著說:“怎么還不做飯啊”。而對于大半個世紀以前,為了長大了能嫁人,撕心裂膚被裹腳的情景,她還能說的很具體?!磥?,她老人家的記憶還真的沒有被時間風化。
媒體報道的一個省的交通廳的貪官的記憶也是類似。他在反面典型報告會上現身說法,他對多年以前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沒有忘記,對黨的恩德和期望也沒有忘記,只是對他的幾個前任在幾年前是為什么栽跟頭下馬的,好象是有點淡忘了,不然,他怎么會“前赴后繼”了呢?
一個人的記憶通常是如此,忘不了的事情到死也忘不了。而一個國家的記憶,在時間老人的面前,表現得卻不盡相同。
德國人的記憶沒有被時間風化。他們對納粹在六十多年前給世界人民特別是對*人所造成的傷害沒有淡忘,更不回避,而是時刻在反省。德國總理在世人面前屈膝下跪,得到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原諒和寬恕。德國人重新塑造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形象,以嶄新的面貌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日本的一些人的記憶似乎是容易被時間風化。他們對軍國主義在二戰(zhàn)期間給世界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老是躲躲閃閃,含糊其詞。南京*死了那么多的中國人好象與他們無關;靖國神社里供奉的甲級戰(zhàn)犯好象是些愛國英雄。就本著這樣的態(tài)度,還想申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世界人民能答應嗎?世界人民特別是深受軍國主義迫害的國家的人民的記憶是不會被時間風化的。他們受的傷痊愈了,但是傷疤還在,他們時刻警惕軍國主義的陰影,決不允許它們再從墳墓里爬出來。
中國人的記憶如何呢?有不少事情他們記得很深刻,有不少可以淡忘的事情他們仍然掛在口頭上,有不少不該忘卻的事情,盡管時間不怎么久遠,卻似乎是被風化殆盡了。中國人的記憶有點象我的老奶奶。但是,她老人家的記性雖然不強,卻不會回避什么。
中國悠久的文化,幾千年的文明人民沒有忘記,人民也沒有忘記甲午風云和香港回歸。但是,為封建帝王服務的儒家思想,人們到現在還津津樂道,仍然求助于古代的《論語》來凈化人們的心靈,人心似乎是越古越好。帝王將相,封建余孽充斥在電視節(jié)目里,好象在暗示人們,不僅是社會主義好,封建皇帝也很好啊!五四運動打開了中國的天窗,迎來了民主和科學。而人們對科學這個寶石鑲嵌的盒子愛不釋手,卻把民主這顆珠子丟在了腦后。青年人也還知道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但是,給他們說起六零年那時候沒有吃的,他們的回答是:“怎么不去買個雞腿吃呢?”。給他們說起*時期的荒唐事,他們認為是在講笑話,“可能不會是真的吧?”。
別人打了我們一拳,我們刻骨銘心。自己傷了自己一刀,無論如何也不該淡忘吧。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夠呢,還是時間的力量太強呢?難道是我們的記憶有偏好?誰能夠給我們答案呢?還是請教一下孔夫子吧。他可是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教導我們說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里的習,有實習和復習兩個意思。首先,要把應該記住的東西擺出來。要想不忘記,不被時間風化,就應當不斷給以復習刷新。這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BR> 人們的記憶就是這樣,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記住。但是,應當記住的事情一定不會忘記。記憶是屬于全人類的。一個人忘記了,大家不會忘記。一群人忘記了,國家不會忘記。一個國家忘記了,世界人民不會忘記?!巴涍^去就意味著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