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美術(shù)課亂成一團了。老師試圖在吵鬧聲中讓她播放的關(guān)于古代玉器的記錄片繼續(xù),我試圖在老師的怒吼和周圍同學(xué)的說話聲中聽到記錄片的講解,四周說話的同學(xué)則試圖在怒吼聲講解聲中繼續(xù)他們的聊天。我忽然覺得很煩躁,真希望安靜一會兒,就閉上了眼睛。先前一個只是模模糊糊的想法,這時候卻像添了柴薪的火焰,燃燒得十分強烈起來了:為什么我們不能彼此寬容呢?為什么我們不能去寬容那些我們早已不信的信仰,那些我們不理解的藝術(shù),而一定要去對古人的虔誠冷嘲熱諷、嗤之以鼻呢?我忽然感到很后怕,因為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旅行中見到聽到的三件事。
我曾去過洛陽的龍門石窟。說實在的,我有點失望。這并不是因為它不美——伊水河畔,數(shù)以百計的佛像和塑像雖然已經(jīng)飽受破壞,但從那些殘存的身軀上依然能夠看出它們曾經(jīng)的風(fēng)韻——而是因為它們帶著殘缺的、令人傷感的美:它們有的雖被人砍去了頭顱,削去了臂膀,但是從那些依然完好的佛像的面龐上,我們卻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寬厚、溫和的笑容——它們已原諒了人們的不寬容了嗎?
沒有人知道歷發(fā)生過多少這樣的慘劇,又有多少慘劇源于不理解和不寬容。古人的時代早已遠去,可是為什么后來人(自稱是正義無比的后來人)卻依然要把那些古老的藝術(shù)品都看成是威脅呢?是因為我們太弱小了,連正視的勇氣都沒有了嗎?也許古人的信仰早已被我們所丟棄,所蔑視,古人的藝術(shù)也被我們所不理解,可是為什么,為什么非要把我們所不理解的都趕盡殺絕?為什么不能容許他們的存在,放他們一條活路呢?為什么不能給他們一片安寧,靜靜地去聆聽他們所寄托的感情?
哈爾濱有一座索菲亞大教堂,如今教堂的地下室已經(jīng)被改建成了“哈爾濱城市建設(shè)與規(guī)劃展覽館”。展覽館里講述了很多這個城市起源興衰的歷史,也展出了許多老照片。其中一幅就是從前的圣尼古拉教堂。這原本是一座漂亮的東正教大教堂,在那動蕩的十年里,它的存在簡直就是一種威脅。它簡直就是革命的敵人。他們不能寬容它的存在,他們拉倒了它,氣勢恢弘的大教堂頃刻間化為廢墟。
令我震驚的是在西藏。即便是在這樣一片雪域高原,在這樣一群虔誠的信徒中間,佛祖釋迦牟尼的金像依然難逃劫難。他們砍掉了他尊貴的頭顱。這是一種信仰對另一種信仰的迫害,是人心不愿寬容的明證。
有人說,勝利用鮮血灌注,歷史用白骨鋪路。流血,毀滅,那僅僅是歷史的草稿紙。我們不寬容,那僅僅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然而我卻不這么認(rèn)為。想想那吵鬧的美術(shù)教室,還有那被譏笑的古代玉器吧!我以為歷史沒有草稿紙。其實我們心中都有一顆不愿寬容的種子,總是覺得自己相信的當(dāng)然是真理,總是以為別人會妨礙了我們的自由。
那么,自由又是什么呢?自由并不像先前我所讀過的數(shù)十篇論文所恐懼的,就是殺人放火,為所欲為,好像人類只是一群終日不安分的野獸,一旦打開牢籠,就會毫無理由地互相撕咬起來,所以還是少點那種自由為好。在我看來,自由的含義在于:我們可以彼此寬容,彼此信任;寬容我們所未知的事物和思想,不要去責(zé)難它們,更不要去刻意掐死它們;寬容我們所不能理解的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無論它們是否已經(jīng)逝去,給它們一片安寧,不要因為我們心中的懷疑就扼殺它們;我們可以彼此寬容,寬容彼此那些毫無惡意的不完美,不要因為自以為得到了真理就要鏟除所有不是真理的想法。我們寬容別人,同時也得到別人的寬容,在寬容中,正如我們所給予別人的,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得到真正的安寧與自由。
而沒有了寬容,大概我們才會真正變成一群互相撕咬、終日不安的野獸吧!
我曾去過洛陽的龍門石窟。說實在的,我有點失望。這并不是因為它不美——伊水河畔,數(shù)以百計的佛像和塑像雖然已經(jīng)飽受破壞,但從那些殘存的身軀上依然能夠看出它們曾經(jīng)的風(fēng)韻——而是因為它們帶著殘缺的、令人傷感的美:它們有的雖被人砍去了頭顱,削去了臂膀,但是從那些依然完好的佛像的面龐上,我們卻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寬厚、溫和的笑容——它們已原諒了人們的不寬容了嗎?
沒有人知道歷發(fā)生過多少這樣的慘劇,又有多少慘劇源于不理解和不寬容。古人的時代早已遠去,可是為什么后來人(自稱是正義無比的后來人)卻依然要把那些古老的藝術(shù)品都看成是威脅呢?是因為我們太弱小了,連正視的勇氣都沒有了嗎?也許古人的信仰早已被我們所丟棄,所蔑視,古人的藝術(shù)也被我們所不理解,可是為什么,為什么非要把我們所不理解的都趕盡殺絕?為什么不能容許他們的存在,放他們一條活路呢?為什么不能給他們一片安寧,靜靜地去聆聽他們所寄托的感情?
哈爾濱有一座索菲亞大教堂,如今教堂的地下室已經(jīng)被改建成了“哈爾濱城市建設(shè)與規(guī)劃展覽館”。展覽館里講述了很多這個城市起源興衰的歷史,也展出了許多老照片。其中一幅就是從前的圣尼古拉教堂。這原本是一座漂亮的東正教大教堂,在那動蕩的十年里,它的存在簡直就是一種威脅。它簡直就是革命的敵人。他們不能寬容它的存在,他們拉倒了它,氣勢恢弘的大教堂頃刻間化為廢墟。
令我震驚的是在西藏。即便是在這樣一片雪域高原,在這樣一群虔誠的信徒中間,佛祖釋迦牟尼的金像依然難逃劫難。他們砍掉了他尊貴的頭顱。這是一種信仰對另一種信仰的迫害,是人心不愿寬容的明證。
有人說,勝利用鮮血灌注,歷史用白骨鋪路。流血,毀滅,那僅僅是歷史的草稿紙。我們不寬容,那僅僅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然而我卻不這么認(rèn)為。想想那吵鬧的美術(shù)教室,還有那被譏笑的古代玉器吧!我以為歷史沒有草稿紙。其實我們心中都有一顆不愿寬容的種子,總是覺得自己相信的當(dāng)然是真理,總是以為別人會妨礙了我們的自由。
那么,自由又是什么呢?自由并不像先前我所讀過的數(shù)十篇論文所恐懼的,就是殺人放火,為所欲為,好像人類只是一群終日不安分的野獸,一旦打開牢籠,就會毫無理由地互相撕咬起來,所以還是少點那種自由為好。在我看來,自由的含義在于:我們可以彼此寬容,彼此信任;寬容我們所未知的事物和思想,不要去責(zé)難它們,更不要去刻意掐死它們;寬容我們所不能理解的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無論它們是否已經(jīng)逝去,給它們一片安寧,不要因為我們心中的懷疑就扼殺它們;我們可以彼此寬容,寬容彼此那些毫無惡意的不完美,不要因為自以為得到了真理就要鏟除所有不是真理的想法。我們寬容別人,同時也得到別人的寬容,在寬容中,正如我們所給予別人的,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得到真正的安寧與自由。
而沒有了寬容,大概我們才會真正變成一群互相撕咬、終日不安的野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