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柱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表8-14采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于0.2%;對建造于W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筑,表中的數(shù)值應增加0.1.
2)柱箍筋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應加密,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和直徑,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一般情況下,箍筋的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8-15采用。
②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時,除柱根外間距應允許采用150mm;三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允許采用6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
③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
(9)柱的縱向鋼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l)宜對稱配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縱向鋼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總配筋率不應大于5%.
4)一級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邊柱、角柱及抗震墻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產生小偏心受拉時,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
6)柱縱向鋼筋的綁扎接頭應避開柱端的箍筋加密區(qū)。
(10)柱的箍筋加密范圍,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值。
2)底層柱,柱根不小于柱凈高的1/3;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外尚應取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設置填充墻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框支柱,取全高。
5)一級及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表8-14采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于0.2%;對建造于W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筑,表中的數(shù)值應增加0.1.
2)柱箍筋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應加密,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和直徑,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一般情況下,箍筋的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8-15采用。
②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時,除柱根外間距應允許采用150mm;三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允許采用6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
③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
(9)柱的縱向鋼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l)宜對稱配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縱向鋼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總配筋率不應大于5%.
4)一級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邊柱、角柱及抗震墻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產生小偏心受拉時,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
6)柱縱向鋼筋的綁扎接頭應避開柱端的箍筋加密區(qū)。
(10)柱的箍筋加密范圍,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值。
2)底層柱,柱根不小于柱凈高的1/3;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外尚應取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設置填充墻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框支柱,取全高。
5)一級及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