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抗骨質疏松治療應加強

字號:

在近日舉行的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四屆中國骨科學會(COA)國際學術大會上,與會專家提出,骨質疏松癥患者在接受骨科手術后易發(fā)生快速骨丟失,造成骨骼愈合緩慢、假體松動、繼發(fā)骨折等風險增加。因此,除了術后采取積極措施治療骨質疏松外,圍手術期采用抗骨質疏松治療也可有效防止上述情況發(fā)生。
    據介紹,圍手術期通常包括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有統(tǒng)計顯示,骨質疏松癥患者在術后臥床或急性制動后,每周骨丟失約占骨總量的1%,相當于正常人一年的生理性骨丟失量;而鈣吸收也呈現負平衡,每日骨鈣丟失率為150毫克~200毫克。
    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分會骨質疏松學組組長、山西大學第二醫(yī)院骨科主任衛(wèi)小春教授指出,在圍手術期選擇抗骨質疏松藥物應有所取舍、權衡利弊。降鈣素因同時具有中樞鎮(zhèn)痛、改善骨質量、有效抑制快速骨丟失等作用,可在術后早期應用,如與非甾體類藥物合用,不僅能夠確保其止痛效果,還能夠提高患者順應性。對已能坐起或能正常下床活動的患者可以應用雙膦酸鹽制劑。
    此外,在骨質疏松癥患者術后恢復期和功能康復期,可選擇應用活性維生素D3.該藥物不僅能促進鈣的吸收,而且有助于增強肌力、提高神經肌肉協調性、減少跌倒的發(fā)生,但需注意監(jiān)測用藥前后的血鈣的變化,防止發(fā)生低血鈣。同時,患者應有意識地從食物中增加鈣的攝入量,使其與維生素D3產生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