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財政稅收預習稅收原理(11)

字號:

稅收負擔的轉嫁與歸宿
    1.稅負轉嫁與歸宿的概念
    稅收負擔轉嫁是指納稅人通過各種途徑將應交稅金全部或部分地轉給他人負擔從而造成納稅人與負稅人不一致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
    稅負歸宿是指稅收負擔的終歸著點。
    2.稅負轉嫁的形式
    稅負轉嫁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四種:
    (1)前轉,亦稱“順轉”,指納稅人在進行商品或勞務的交易時通過提高價格的方法將其應負擔的稅款向前轉移給商品或勞務的購買者或終消費者負擔的形式。一般認為,前轉是稅負轉嫁的典型和普通的形式,多發(fā)生在商品和勞務課稅上。這種形式下,名義上的納稅人是商品和勞務的出售者,實際上稅收的負擔者是商品或勞務的消費者。
    (2)后轉,亦稱“逆轉”,指納稅人通過壓低生產要素的進價從而將應繳納的稅款轉嫁給生產要素的銷售者或生產者負擔的形式。后轉的發(fā)生一般是因為市場供求條件不允許納稅人提高商品價格,使之不能采取前轉的方式轉移稅收負擔所致。
    (3)消轉,亦稱“稅收轉化”,即納稅人對其所納的稅款既不向前轉嫁也不向后轉嫁,而是通過改善經(jīng)營管理或改進生產技術等方法,自行消化稅收負擔。
    (4)稅收資本化,亦稱“資本還原”,即生產要素購買者將購買的生產要素未來應納稅款,通過從購入價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轉移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種形式。稅收資本化主要發(fā)生在某些資本品的交易中。
    3.稅負轉嫁的條件
    (1)商品經(jīng)濟的存在。
    (2)自由的價格體制。
    稅負轉嫁在社會主義經(jīng)濟條件是客觀存在的,使稅負轉嫁在社會主義經(jīng)濟條件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是一個有益的問題:
    第一,可自覺地利用稅負轉嫁機制,實現(xiàn)一些調節(jié)目標。
    第二,稅負轉嫁對于企業(yè)來說是一個利益驅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