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城市規(guī)劃師輔導(dǎo):形成中的城市集聚區(qū)

字號:

中國沿海和沿江地區(qū),由于擁有多方面的地理優(yōu)勢和雄厚的經(jīng)濟(jì)基礎(chǔ),始終是中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區(qū),也是各城市集聚區(qū)形成、發(fā)展的主要區(qū)域。中國東部地帶自北而南已經(jīng)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城市集聚區(qū)如下。
    (1)遼中南塊狀城市集聚區(qū)。本區(qū)以沈陽、大連為核心,已形成沈(陽)一撫(順)一本(溪)一遼(陽)一鞍(山)一營(口)一盤(錦)一瓦(房店)一大(連)塊狀城市連綿帶。
    (2)首都塊狀城市集聚區(qū)。本區(qū)以京、津、唐為核心,正逐步形成包括內(nèi)圈(京一津一唐_廊坊)、外圈(秦皇島一承德一張家口一保定~滄州)的首都塊狀城市圈。
    (3)長江三角洲塊狀城市集聚區(qū)。本區(qū)以上海為核心,南京、杭州為輔心,已形成寧(波)、紹(興)一杭(州)、嘉(興)、湖(州)一上海一蘇(州)、(無)錫、常(州)、(南)通一寧(南京)、鎮(zhèn)(江)、揚(yáng)(州)一馬(鞍山)、蕪(湖)、銅(陵)的巨型城市連綿帶。
    (4)珠江三角洲塊狀城市集聚區(qū)。本區(qū)以廣州為核心,正在形成包括東莞、佛山、中山、深圳、江門、肇慶、珠海等城市組成的塊狀城市集聚區(qū)。
    (5)膠濟(jì)一津浦(山東境內(nèi)濟(jì)南以南)鐵路沿線條狀城市密集區(qū)。本區(qū)以濟(jì)南、青島為兩核,以膠濟(jì)、蘭嫻和濟(jì)南以南津浦鐵路為骨干,正在形成龍(口)、煙(臺)、威(海)、萊(陽)、青(島)一淄(博)、青(州)、濰(坊)一濟(jì)南一泰(安)、(萊)蕪、新(泰)一濟(jì)寧、兗(州)、曲(阜)等城市密集區(qū)。
    (6)閩東中部沿海城市密集區(qū)。本區(qū)以福州、廈門為兩核,正形成福(州)一莆(田)一泉(州)一廈(門)一漳(州)等城市組成的沿海條狀城市密集區(qū)。
    (7)濱洲一牡佳鐵路沿線條狀城市密集區(qū)。本區(qū)以哈爾濱為核心,以濱洲鐵路、牡佳鐵路為骨干,正形成包括齊齊哈爾、大慶、安達(dá)、肇東、哈爾濱、阿城、牡丹江、綏芬河、雞西、七臺河、佳木斯、雙鴨山、鶴崗等城市組成的”一”字形條狀城市密集區(qū)。
    (8)鄭州京廣一隴海鐵路沿線條狀城市密集區(qū)。本區(qū)以鄭州為中心,以京廣、隴?!笔弊中谓徊骅F路為骨干,正在形成包括三門峽、義馬、洛陽、鄭州、開封、新鄉(xiāng)、許昌、漯河、平頂山等城市組成的”十”字形條狀城市密集區(qū)。
    (9)湘中湘黔、浙贛鐵路為樞軸,正形成包括江西省新余、宜春、萍鄉(xiāng),湖南省醴陵、婁底、邵陽、冷水江、新化等城市組成的條狀城市密集區(qū)。
    (10)成渝鐵路沿線條狀城市密集區(qū)。本區(qū)以成都、重慶為兩極,成渝鐵路為樞軸,難形成包括綿陽、德陽、簡陽、資陽、內(nèi)江、自貢、瀘州等城市(鎮(zhèn))組成的條狀城市密集區(qū)。
    (11)寧夏黃河灌區(qū)條狀城市密集區(qū)。本區(qū)以銀川為中心,包蘭鐵路為軸線,正在形成包括臨河、烏海、石咀山、銀川、吳忠、青銅峽、靈武等新城市組成的內(nèi)地條狀城市密集區(qū)。
    此外,以長春、太原、西安、合肥、武漢、南昌、南京、貴陽、昆明、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也正在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