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17日新托福閱讀考題

字號:

考試日期 2010.01.17
    Passage 1
    Title: How trees survive in cold temperature
    大致內(nèi)容 植物如何御寒:
    第一段介紹落葉樹,如橡樹、楓樹等,這段是說落葉樹在冬天的時候會把葉子掉光,抑制新葉生長,以減少能量流失。作用像動物的冬眠一樣,然后冬天留著芽,等到春天溫度升高才長出新葉子(這里有考一題段落細節(jié)題,有一個tricky的選項,tree buds won’t come out until the temperature arise.這個應(yīng)該是個錯誤的選項,因為文章的意思是:new leaves won’t come out from winter buds until the spring comes and temperature arise.)?;蛘哌M化成其它形式的葉子,比如說葉面有蠟或者變成針葉,以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生長。
    第二段講針葉林,有兩種機制:
    1)super cooling system:靠細胞合成(有題,synthesis)糖類物質(zhì),使細胞液濃度升高、冰點下降,草本植物主要采用這種機制,使細胞內(nèi)的液體轉(zhuǎn)換為一種像汽車防凍液一樣的液體(有題,比喻為汽車防凍液),把水放到細胞外液,即使外頭溫度低于0度也不會凍結(jié)成冰;
    2)像松樹那樣,靠細胞脫水,增加了細胞液的濃度,保持內(nèi)部溫度,控制葉面冰冷對葉內(nèi)部的影響程度來抵抗寒冷。另一類樹木則是透過使細胞外的水分結(jié)冰來保護細胞。
    第三段講沙漠植物,提到一種仙人掌Cactus,它是靠白天積聚周圍的熱量在身體里面,而且長得越大,集聚的熱量越多。然后晚上溫度比較冷的時候就消耗存儲的熱量。這種仙人掌只有在北美西南沙漠Arizona Desert較暖的幾個州長得比較多。
    那么對于剛剛生長的這種樹怎么辦呢?它們的葉子還太小沒有辦法聚集足夠的熱量,那它們怎么抗寒呢?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原來那個地區(qū)還有另外一種灌木shrub,在這種仙人掌在小的時后沒有這種灌木高,所以它們就長在這種灌木下面,于是這種植物就成為仙人掌的shelter,作用就像人類蓋的毛毯一樣,到了夜晚靠地面熱輻射radiation抗凍,等到仙人掌慢慢長大超過這個植物了以后它就可以自立了(有題,考young/adult仙人掌分別利用不同的散熱機制)。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這種仙人掌不管大小,他白天所聚集的能量只能讓它維持12-24小時以內(nèi)的消耗,因為吸收的熱量不足以支撐超過24小時,所以這是為什么這個樹種只能在特定的地區(qū)存活(有題,考prolonged)
    Passage 2
    Title: Jade and Bronze in ancient China
    大致內(nèi)容 中國古代玉器與青銅器:
    中國人喜好玉器與青銅器,覺得是身份的象征,玉和青銅在古代中國為什么會有那樣的地位?因為它們是比較稀少的資源。而且玉在材質(zhì)texture上面還能夠做到特別光滑圓潤(有題)。而青銅則是黃銅和錫tin的合金。"
    由于材料很稀少的緣故,雖然兩種材質(zhì)都按照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物來制作,不過不是一般老百姓用得起的,而且也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用青銅器做成器皿非常重,做成鼎cooking pot用來盛飯祭祖,是一種ritual, ceremonial用途的東西。而玉器通常是用來裝飾把玩,沒有什么實際的用途,比如你用玉作成的斧頭砍東西就會碎了(有題,為什么提到這點)。所工匠們就開發(fā)(考題:exploit)了它們的觀賞功能。
    由于上述原因,同樣的東西用了其它類似的材料做的,價值會差很多,所以鑒賞行業(yè)變得重要。所以玉器工匠們(兼鑒賞家)的制作技能:包括看、摸、重量等等方式鑒別,就顯得很重要,有些玉的質(zhì)量可以看得出來,有的只能摸才能摸出來,但是實際上鑒賞時可以拿起來摸的人是很少的(有題,優(yōu)秀的鑒賞人要有什么樣的特質(zhì)),所以有這項工藝的人很有限,而且?guī)熗疥P(guān)系也很特別。因為玉器本身就是做出來讓人炫耀,因此他們必須經(jīng)過細致的雕刻,使做出的成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價值不同的東西。(有題,答案是作出的成品必須從外表上就能讓人看出它的價值)。因為青銅器是祭祀用的,不需要作為實際的用途,工匠們就會在青銅上雕刻各種精細的花紋,還有把手結(jié)扣knobs。
    不同等級的人用的玉器和青銅器也有不同,這表現(xiàn)在厚度上,等級低的人用的制作材料沒有等級高的人多,就像大臣們用的東西和皇帝的東西比。同時表體現(xiàn)在祭品的多寡上。
    因為jade和bronze是貴族的象征,所以統(tǒng)治階級就把他們用來表示身份。而且還說到,不知道是怎樣,但是為了將人們的注意力從民間發(fā)生的不幸事件上轉(zhuǎn)移開,以此來鞏固統(tǒng)治地位。
    最后談了談宋朝的學(xué)者們搞金石學(xué),意識到這些物品的重要性:玉及青銅和政治地位的關(guān)系,大肆收集,掀起了第一波藝術(shù)品收藏?zé)帷#ㄓ蓄})
    Passage 3
    Title: Ancient Civilization
    大致內(nèi)容 兒童的認知~先天或后天:
    一直以來都有人類知識的獲得是與生俱來innate還是后生養(yǎng)成learned(nature vs. nurture)的辯論,而作者認為,這兩種說法都過于被動,實際上知識的獲得是兒童自己與社會主動交流的結(jié)果(作者傾向后者)。作者舉了嚙齒類動物實驗作例子:說有些能力(perception)雖然在沒出生前就開始發(fā)展了,但是也是受到了母親胎里一些電流的刺激所反應(yīng),因此仍算是習(xí)得的。而出生后的不同是,出生后的孩子的刺激來自于外界(有題)。因此,難以斷言所謂的“天生的”技能不是學(xué)來的。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人類對人臉的辨認能力是天生的,因為在看人臉的時候,大腦的活動區(qū)域是固定的。但作者認為是那也是出生后,反復(fù)受到一張張臉的視覺刺激而逐漸發(fā)育。后來一項對于嬰兒注視運動物體的能力的實驗表示,首先,嬰兒具備基本的動眼能力,很小的嬰兒的視覺和眼睛動力不協(xié)調(diào),大腦的活動區(qū)域也不固定,接著嬰兒有進行鍛煉的能力,也就是經(jīng)過反復(fù)鍛煉后,嬰兒就俱備注視運動物體的能力了。
    最后總結(jié)說,以前的人做的研究都是對于4個月以后的嬰兒,而此時4個月前的嬰兒大腦已經(jīng)發(fā)育很多了,所以這樣的研究是不完善的?,F(xiàn)在對于更小的嬰兒的研究表示,感知能力的形成高峰應(yīng)該在此時(有題)。
    點評:
    本次考試完全重復(fù)07.09.15和08.12.06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