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震作文300字左右匯總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地震三年級篇一
    課文記敘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了38個多小時的挖掘,終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兒子和14個小孩的故事。贊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這是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課文應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品讀文本,再現情境,并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2、通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諾“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的巨大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1、讀演結合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讓孩子們“讀、讀、反復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演,去解決問題,理解應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議穿插法。本課教學,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嘗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法、情境教學法,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法上我貫徹指導思想,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分為五大板塊逐一推進:
    (一)情境創(chuàng)設,揭示課題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的開始就相當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課堂教學中也一樣,一個精彩的導課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我結合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這一現實素材,教學開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圖片,勾起學生對08年這一沉痛事件的回憶,既揭示了本堂課的主題《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學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于后面教學的進行。
    (二)出示導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出示導學提綱:(課件)
    ①父親是怎樣救兒子的?
    ②說說父親和兒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文中哪里看出來?
    ④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2、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小組長安排好組員的分工合作學習,教師再加以引導,特別關注中差生的學習動態(tài),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獲得情感體驗,增強語感。)
    (三)展示交流,體會父子了不起
    1、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⑴讀一讀,讀出真情
    課件出示:
    ①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通過抓住父親動作描寫,進行對比讀、想像讀等多種形式反復的讀來凸現父親挖掘時間的漫長,體會父親的了不起,讀出真情。)
    ⑵演一演,演出艱辛
    父親的動作只有一個字——挖。作者卻通過突出時間的漫長來表現父親挖的艱難。抓住這個“挖”字想開去,讓學生還能讀懂什么?通過“挖”與“掰”、“抱”、“揀”的動作對比演練,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父親挖掘的艱辛。一個“挖”字飽含了這樣豐富的內涵,也突出了父親勞動的艱辛,這就是中國文字傳形、傳神、傳情的魅力所在。
    ⑶品一品,品出實感
    挖掘任務的艱巨,勞動的艱辛,時間的漫長,一個人又這樣孤獨無助,以至于父親成了這個樣子(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我引導學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
    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寫,體會一位歷盡艱辛、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父親高大形象。
    ⑷議一議,議出信念
    在此基礎上,我隨機追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連續(xù)不斷進行挖掘?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找出文中的重點句: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然后我引導學生交流討論這句話為什么在文中反復出現3次,學生通過討論明白: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
    小結寫法,過渡引出。
    2、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怎樣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呢?我鼓勵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采用小組內讀讀,議議,寫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系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并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3、總結延伸,升華感情
    通過以上教學流程,學生對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語言中,心靈獲得了愛的感動。此時,引讀全文結尾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弊x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讀出父子可親可敬的愛,讀出由愛創(chuàng)造的幸福,讀出自己心底深處愛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當堂訓練
    請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面,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只有14個7歲的小伙伴,阿曼達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會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我讓學生寫在課前準備的愛心卡上,留給學生充分時間去寫,然后指名學生上臺展示,引導學生評價修改,最后讓小組內互評互改。通過小練筆讓學生將內心感受說出來,讓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fā)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升華。
    (五)設計作業(yè),閱讀鏈接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積累誦讀。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地震地震三年級篇二
    本單元訓練主題——人間之愛。這組課文以愛為主題,以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為任務。訓練重點是“使學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引導學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學習作者通過細致描寫,突出人物情感的表達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教學重點: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并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學難點:學會愛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1 、以讀代講法,教學中讓孩子們“讀、讀、反復的讀”,在讀中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感悟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潛移默化地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教學,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嘗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3 、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情景教學法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找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找那些負載著所有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深入的體驗。
    2、讀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讀”,通過引導、聯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3、說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說”,通過探討,挖掘出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4、寫 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寫”,讓學生把充沛的情感積累化為書面語言。
    (一) 、復習導入
    概括文中的主要內容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二) 、品讀感悟
    1.自讀課文,要求:找一找文中描寫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動?用筆畫下來,說說感受。
    (在讀中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
    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再如:感受兒子的了不起:抓兩個句子,其一是兒子和父親的第一次對話,了解他對父愛的堅信不疑,展現出了兒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兒子讓其他同學先出來的畫面,抓住“讓”字感悟兒子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孩子。這些都原于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是連接父子感情的一個基點。讓學生體會到阿曼達的無私.先人后已.災難面前鎮(zhèn)定,從容的品質)
    3.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 、情感升華
    1)出示課件.三位汶川 大地震中的父親的形象,一個手機短信的故事.
    2)小練筆:36小時過去了,這一刻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呢?
    通過讀寫融情,讓學生將內心感受寫出來,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fā)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升華。
    1、寫一寫。(把你的感受寫出來,可以寫你學了本課后的體會,也可以寫你想對父親或兒子說的話)。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引領學生潛心品讀文本,領悟文本的語言表現力同時,緊緊抓住一個“情”字,牢牢地把握一個“愛”字,用文中父子之愛燃起學生心中之愛,讓愛在課堂中傳遞,讓愛在生活中綻放異彩。讓學生理解兒子的獲救,是父親與地震廢墟殊死拼搏,奮不顧身的結果,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
    2. 教師結合作業(yè)2.3題適當的引導,這篇課文不僅僅是為了贊頌父親的偉大,也是在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親情,學會感恩并理解父、母,以及許多關心自己的親人。)
    (五)、板書設計
    愛
    父親 兒子
    信任
    地震地震三年級篇三
    《地震》選自青島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地球和地表的變化》的第三課。本課在學生認識了地球內部構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礎上,借助對地震成因的探究,引領學生進一步認識地球內部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變化。
    接下來說一說本課的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預防地震傷害的方法。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通過實驗來解決。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向學生進行科學自然觀教育,使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體會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斷變化的。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預防地震傷害的方法。
    向學生進行科學自然觀教育,使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體會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斷變化的。
    教師準備:毛巾、木棒、課件等。
    學生準備:毛巾、木棒。
    接下來我談談我對本課教法、學法應用的認識。
    學情分析:本課在學生認識了地球內部構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礎上,學生要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自主設計實驗,由此推斷地震成因。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現有的實驗材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講解法:教師講解并補充學習材料;
    課件展示法:用視頻形象的展示地震;學生可以形象的感知地震這種自然災害。
    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觀察分析:通過觀察和分析對地震進行合理的假設;課標中提出了引導學生猜想的重要性。
    動手實驗: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讓學生加深對地震成因的認識;
    本課繼續(xù)運用“提出問題-猜想-實驗證明-得出結論-應用”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我安排的教學過程有四部分:
    (一)教學引入
    談話:同學們一定都了解一些地震發(fā)生時的情景,(課件展示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視頻資料和圖片資料)交流這兩次地震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地震的問題。
    (二)學習新課,本環(huán)節(jié)安排五個小環(huán)節(jié)。
    1.引導學生推斷地震的成因
    談話: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同學們知道地震時,大地會劇烈地震動,這說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怎么產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兩個小實驗。
    學生實驗、觀察。匯報實驗結果。
    經過擠壓的毛巾,發(fā)生彎曲,成了褶皺狀。地下巖層很像毛巾,也是一層層的,假如地下巖層也受到巨大的擠壓力,你推斷一下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學生討論、匯報。
    第二個實驗:用手握住木棍兩端,用力將它壓彎、直至壓斷。注意當木棍被壓斷時,你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學生實驗、匯報。
    地下的巖層受到的擠壓力越來越大時,你認為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如果巖層會被擠壓斷會帶來什么結果?學生討論、匯報。
    2.指導學生認識地震的成因
    講解:(出示地震成因示意圖)學生的難點在此體現出來。
    3.指導學生了解人們對地震的研究,弘揚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
    在1800多年前,張衡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家監(jiān)視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這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
    (課件呈現)地震之前不尋常的現象。當看到這些現象時,有可能發(fā)生地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預防地震傷害。
    4.聯系學校地震演練,有效預防地震災害
    當地震發(fā)生時,最重要的是立即離開房屋,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傷。如果來得及,最好在離開房屋前,拉斷電閘,熄滅爐火,以免電線著火、爐火傾倒,造成更嚴重的災害。
    5.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及時評價。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生活,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也是學習科學知識的真諦。
    (三)小結
    1.學生自由發(fā)言本課收獲。
    2.教師小結,強調避震小常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地震地震三年級篇四
    強震,冷雨,傷亡,災難,慘不忍睹,催人淚下。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啊!
    還記得那個堅持著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的瞿老師,她毅然用她那柔弱的肩膀牢牢地擋住了跨塌的水泥板??粗粋€個孩子獲救,微笑了的瞿老師微笑著離開了人間,只有一只只散落的小鞋,陪伴在她的身邊。
    還記得溫總理披星戴月、冒雨前進的那個背影,還記得溫總理彎下身子,從斷瓦殘磚里扒出孩子的書包和鞋子后濕潤的雙眼。總理啊,年近花甲的老人,竟忘了那冰冷的雨打濕了他的發(fā)絲,竟忘了鋒利的石塊劃傷了他的胳膊,冒著生命危險站在抗震救災的最前沿。
    還記得救援者在山坡水溝里摸索前行,還記得武警戰(zhàn)士們用自己的手和肩艱難地傳遞著每一位傷員,豆大的汗珠劃過他們的臉頰,他們的腳步卻永不停歇地向前向前!
    這一切的一切啊,怎不令人感激啼零;這一切的一切啊,怎不令人淚流滿面。
    關愛,互助,團結,人與人之間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在巴蜀大地,寫下了華夏民族的勇氣,立地頂天!
    多一分關懷,少一些冷漠;多一分幫助,少一些孤獨。天災無情人有情,讓和煦的陽光撒在汶川大地上!用您的愛心譜寫愛的旋律,用您的雙手傳遞愛的呼喚。伸出我們的友愛之手,筑起愛的長城,向世人昭示——團結的民族是任何天災都不能戰(zhàn)勝的!和諧的中國是任何天災都不能戰(zhàn)勝的!
    來吧,朋友,讓我們一起,用火熱的愛心為災區(qū)人民撐起一片陽光明媚的天!
    地震地震三年級篇五
    和死亡就只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門,推開死亡的門,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和無常,2008年,中國人才從雪災的陰影中走出,孰料又是天災,四川汶川又發(fā)生了7.8級地震。
    因為福建沒有任何震感,我還陶醉在奧運會圣火在福建傳遞的熱鬧場面中,卻接二連三地接到網友關切的詢問聲:“你那有事嗎?平安否?”一個激靈,趕緊查看了新聞報道。災難這樣殘酷的突如其來。大地震搖動了中國四川、河南、北京、山西等多個省市。受災情景、受災損失、人員傷亡此刻遠遠無法估計。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目前已經抵達受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四川省都江堰市,開始指揮抗震救災工作。溫家寶要求部隊指戰(zhàn)員排除一切困難,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他說,“千方百計進去,時間越早越好,早一秒鐘就可能救活一個人。”溫總理這樣的好總理,不顧自身的安危而親臨災區(qū),億萬中國人愛戴他、尊敬他、大地震無可挽回的發(fā)生了,災區(q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軍和武警部隊迅速出動,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
    看到躺在廢墟中血肉模糊的人們,看著那驚恐失魄的孩子,看著千千萬萬擔驚受怕的群眾,善良的人們以一種感同身受的心境、守望相助的擔當精神,表達著悲憫、傳遞著溫暖、釋放著堅強和信心。電話、信息、網絡千方百計地傳遞著人間真情,溫馨愛心。
    看到生命如此脆弱,有時候也感慨,人什么時候死都不明白,還不如吃好,穿好,盡情享受,瀟灑每一天,別再為難自我,也沒必要為生活精打細算了??墒?,想歸想。每一天,還是條件反射地起來做自我該做的事情,寫自我有感的文字,看到網上朋友熱心的支持,心中又充滿了豪情壯志。文學之路我走得很艱難,但我不想回頭,我追求我自我的夢想?;钪?,總要做點什么吧。吃喝玩樂,不是我所向往的,過得去就能夠了。
    一邊是死的悲哀,讓人唇亡齒寒;一邊是生的進取,讓人堅持不懈??吹綖碾y中生死兩茫茫的場面、活著的親人揪心的牽掛,一種震撼的念頭就是:“活著,真好!”讓我們?yōu)橛鲭y的不幸人們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災區(qū)的老百姓們寄以最誠摯的問候,期望他們能直面災難,堅強的生活下去!
    人定勝天,相信這世間還有溫馨的愛!我們有太多的道義職責,奉獻至誠愛心!讓我們一齊見證天無情人有情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