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司法考試:《國際法》每日一練(11月25日)

字號:

單項選擇題
    甲國人蘭某和乙國人納某在甲國長期從事跨國人口和毒品販賣活動,事發(fā)后蘭某逃往乙國境內(nèi),納某逃入乙國駐甲國領事館中。蘭某以其曾經(jīng)從事過反對甲國政府的政治活動為由,要求乙國提供庇護。甲乙兩國之間沒有關于引渡和庇護的任何條約。根據(jù)國際法的有關規(guī)則和制度,下列哪一項判斷是正確的?
    A.由于蘭某曾從事反對甲國政府的活動,因此乙國必須對蘭某提供庇護
    B.由于納某是乙國人,因此乙國領事館有權拒絕把納某交給甲國
    C.根據(jù)《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規(guī)定,乙國領館可以行使領事裁判權,即對納某進行審判并做出判決后,交由甲國予以執(zhí)行
    D.乙國可以對蘭某的涉嫌犯罪行為在乙國法院提起訴訟,但乙國沒有把蘭某交給甲國審判的義務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國際法上,國家一般沒有引的渡義務,引渡需要根據(jù)有關的引渡條約進行,不引渡并不等于庇護,國家通常也沒有必須給予庇護的義務,故A錯誤。庇護是給予領土的行為,領土以外的庇護一般稱為域外庇護, 比如利用國家在外國的外交或領事館舍進行庇護,而域外庇護沒有一般國際法根據(jù)。B項與C項一樣,是域外庇護的一種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國際社會所反對,領事裁判權中也沒有審判的權利,所以BC不對;由于題中明確說明沒有相關引渡條約,乙國可以根據(jù)屬地管轄原則對在基本國境內(nèi)進行犯罪的外國人有提起訴訟,沒有義務將蘭某交于甲國審判,這也體現(xiàn)了“不引渡即起訴”的原則,因此D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