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五部分
一.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是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發(fā)生民事效力的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效力未定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凡是表義行為都是民事行為,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相對應的,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統(tǒng)稱民法上的行為,民法上的行為又是與事件相對應的,民法上的事件與行為又統(tǒng)稱為民事法律事實。
例:下列行為中,屬于民事行為的是( )
A. 甲有朋自遠方來,甲不在,乙代為招待的行為
B. 甲為一香客,甲赴寺廟進香的行為
C. 甲毆打乙致傷的行為
D. 甲贈與乙1000元的行為
本題涉及民事行為的構成要件問題,民事行為應具備三要素:以意思表示為必要要素;依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fā)生效力;依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要件。A不是民事行為,因為民事行為要發(fā)生民事效果,要產生民事法律權利義務關系,同時是一個表義行為,乙代為招待并不發(fā)生法律效果。B也不是,不發(fā)生法律意義。C是一個侵權的行為,它是一個事實行為而不是表義行為。D是民事行為,以贈與為意思表示并發(fā)生法律權利義務關系,導致所有權的轉移。
二.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行為的一種,是民事行為的下屬概念,他們的區(qū)別在于:具有合法性的特征。民事行為有些具有合法性特征,有些不具有合法性特征。民事法律行為一定要具有合法性特征。
例: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行為的是( )
A. 不當?shù)美?BR> B. 無因管理
C. 侵權行為
D. 訂立合同
不當?shù)美?,在我國目前理論認為是事件,甲與乙的魚塘相連,甲與乙坐在池塘邊,甲看到自家魚塘中的3條魚跳進乙的池塘中,此時他們中間產生不當?shù)美膯栴}。無因管理是一個事實行為,不是表意行為因此也不是民事法律行為。侵權行為是事實行為。訂立合同是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答案:D。
三.民事法律問題的分類
(1)應掌握單方行為、雙方行為、多方行為的區(qū)分標準及 區(qū)分的意義;拋棄行為、解除行為、撤銷行為、追認行為、遺囑行為都是單方行為。單方行為中,有些是有相對人的,有些是無相對人的。有、無相對人的區(qū)分標準在于:看意思表示什么時候生效。如果意思表示要到達相對人時才生效的,就是有相對人的單方行為;如果意思表示完成時就能生效的,就是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例:下列行為中,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是( )
A. 撤銷行為
B. 解除行為
C. 追認行為
D. 遺囑行為
撤銷行為、解除行為、追認行為一定有相對人,行為到達相對人時才生效;遺囑行為與遺囑繼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遺囑行為是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遺囑完成即生效并不要求到達繼承人那里才生效。答案D。
雙方行為就是合同行為,要求有兩個意思表示并且兩個意思表示達成一致。這兩個意思表示必須是兩個相反的意思表示。比如說,買賣合同中,一個是買的意思表示、另一個是賣的意思表示,才可能達成合同
多方行為是指共同的行為,多個意思表示是相同的。比如,股東會做出決議。
(2)財產行為和身份行為。財產行為分為了兩類:處分行為、負擔行為。處分行為是物權行為;負擔行為就是債權行為。身份行為是相對于財產行為,身份行為一般不能代理,比如離婚不能代理(代理的只是訴訟和離婚事務,而非離婚本身);有些制度不適用于身份行為之中,比如說:欺詐、乘人之危、重大誤解、顯示公平這些制度都不適用于身份行為之中。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講“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好象是講這兩個人不般配,‘顯示公平’的,但是顯示公平只適用財產制度,不適用身份行為。
(3)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以這個行為有沒有對價來區(qū)分。贈與行為是無償行為,下列行為在無特殊約定的情況下也可能是無償行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自然人之間的借貸、保管合同。
(4)要式行為與不要式行為。必須合乎法律規(guī)定的程式才能成立或生效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程式包括:書面、登記、審批、公證。技術轉讓合同、工程合同必須用書面形式;房屋轉讓所有權、婚姻、企業(yè)成立必須登記;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須經過行政機關審批;收養(yǎng)子女要進行公證。
(5)有因行為和無因行為。有因行為一般來講,它是與前面的基礎關系相聯(lián)系的,比如說:買賣行為就是一個有因行為,一定是要講原因的。無因行為就是說,你這個行為同前面的原因關系不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原因行為的無效并不影響這個行為的效力,比如票據(jù)行為就是一個無因行為。
一.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是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發(fā)生民事效力的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效力未定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凡是表義行為都是民事行為,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相對應的,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統(tǒng)稱民法上的行為,民法上的行為又是與事件相對應的,民法上的事件與行為又統(tǒng)稱為民事法律事實。
例:下列行為中,屬于民事行為的是( )
A. 甲有朋自遠方來,甲不在,乙代為招待的行為
B. 甲為一香客,甲赴寺廟進香的行為
C. 甲毆打乙致傷的行為
D. 甲贈與乙1000元的行為
本題涉及民事行為的構成要件問題,民事行為應具備三要素:以意思表示為必要要素;依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fā)生效力;依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要件。A不是民事行為,因為民事行為要發(fā)生民事效果,要產生民事法律權利義務關系,同時是一個表義行為,乙代為招待并不發(fā)生法律效果。B也不是,不發(fā)生法律意義。C是一個侵權的行為,它是一個事實行為而不是表義行為。D是民事行為,以贈與為意思表示并發(fā)生法律權利義務關系,導致所有權的轉移。
二.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行為的一種,是民事行為的下屬概念,他們的區(qū)別在于:具有合法性的特征。民事行為有些具有合法性特征,有些不具有合法性特征。民事法律行為一定要具有合法性特征。
例: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行為的是( )
A. 不當?shù)美?BR> B. 無因管理
C. 侵權行為
D. 訂立合同
不當?shù)美?,在我國目前理論認為是事件,甲與乙的魚塘相連,甲與乙坐在池塘邊,甲看到自家魚塘中的3條魚跳進乙的池塘中,此時他們中間產生不當?shù)美膯栴}。無因管理是一個事實行為,不是表意行為因此也不是民事法律行為。侵權行為是事實行為。訂立合同是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答案:D。
三.民事法律問題的分類
(1)應掌握單方行為、雙方行為、多方行為的區(qū)分標準及 區(qū)分的意義;拋棄行為、解除行為、撤銷行為、追認行為、遺囑行為都是單方行為。單方行為中,有些是有相對人的,有些是無相對人的。有、無相對人的區(qū)分標準在于:看意思表示什么時候生效。如果意思表示要到達相對人時才生效的,就是有相對人的單方行為;如果意思表示完成時就能生效的,就是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例:下列行為中,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是( )
A. 撤銷行為
B. 解除行為
C. 追認行為
D. 遺囑行為
撤銷行為、解除行為、追認行為一定有相對人,行為到達相對人時才生效;遺囑行為與遺囑繼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遺囑行為是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遺囑完成即生效并不要求到達繼承人那里才生效。答案D。
雙方行為就是合同行為,要求有兩個意思表示并且兩個意思表示達成一致。這兩個意思表示必須是兩個相反的意思表示。比如說,買賣合同中,一個是買的意思表示、另一個是賣的意思表示,才可能達成合同
多方行為是指共同的行為,多個意思表示是相同的。比如,股東會做出決議。
(2)財產行為和身份行為。財產行為分為了兩類:處分行為、負擔行為。處分行為是物權行為;負擔行為就是債權行為。身份行為是相對于財產行為,身份行為一般不能代理,比如離婚不能代理(代理的只是訴訟和離婚事務,而非離婚本身);有些制度不適用于身份行為之中,比如說:欺詐、乘人之危、重大誤解、顯示公平這些制度都不適用于身份行為之中。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講“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好象是講這兩個人不般配,‘顯示公平’的,但是顯示公平只適用財產制度,不適用身份行為。
(3)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以這個行為有沒有對價來區(qū)分。贈與行為是無償行為,下列行為在無特殊約定的情況下也可能是無償行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自然人之間的借貸、保管合同。
(4)要式行為與不要式行為。必須合乎法律規(guī)定的程式才能成立或生效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程式包括:書面、登記、審批、公證。技術轉讓合同、工程合同必須用書面形式;房屋轉讓所有權、婚姻、企業(yè)成立必須登記;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須經過行政機關審批;收養(yǎng)子女要進行公證。
(5)有因行為和無因行為。有因行為一般來講,它是與前面的基礎關系相聯(lián)系的,比如說:買賣行為就是一個有因行為,一定是要講原因的。無因行為就是說,你這個行為同前面的原因關系不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原因行為的無效并不影響這個行為的效力,比如票據(jù)行為就是一個無因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