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條 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
【釋義】 本條是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規(guī)定。
“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國防教育法作出的一項重大規(guī)定。以法律形式為一項教育事業(yè)設立一個全國性的宣傳活動日,這在我國建國以來的立法史中是不多見的。這項規(guī)定充分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的高度重視,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心愿。
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問題,在國防教育法起草過程中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這個設想首先是由長期從事國防戰(zhàn)略問題研究的專家提出來的,并很快形成了大家的共識。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有兩點共同的認識。其一,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和平環(huán)境,人們遠離戰(zhàn)爭,全民國防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和平麻痹思想在一些地方、一些群眾特別是在一些擔負領導職務的干部當中有所滋長和蔓延,尤其在集中精力抓經(jīng)濟建設的過程中,有的只顧追求經(jīng)濟利益,忽視甚至忘記了國防建設。面對人們的思想防線已經(jīng)潛伏的“決堤”危險,國防教育立法必須要有使命感和緊迫感,必須采取有力的舉措,喚起人們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夯實全體公民隨時準備抵御戰(zhàn)爭的思想防線。其二,國家要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就要為全民參與國防教育活動提供一個大眾化、社會化的載體。依法確立一個每年都能讓全體公民共同接受國防教育的時機,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我國國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會性的特點?;谏鲜隹紤],國防教育法草案從第一稿開始,就將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設想寫進了條文里。
設置全國性的國防教育日或者具有國防教育意義的宣傳活動日,不是我國的首創(chuàng)。它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如美國將每年12月 7日(即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日子)定為“國難日”,在這一天,全國主要城市都要舉行不忘國恥的紀念活動。前蘇聯(lián)早在1927年就將 7月10日至16日確定為“國防周”,在“國防周”內(nèi)組織全民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它還將每年6月22日(即1941年德國向蘇聯(lián)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子)確定為“德國入侵蘇聯(lián)紀念日”,在這一天,莫斯科紅場都要舉行盛大的國防教育活動。法國將每年的11月11日(即第世界大戰(zhàn)法國和德國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日)確定為“國防準備日”,在這一天,所有16歲至18歲的青年都必須參加以準備履行國防義務為主要內(nèi)容的國防教育活動,參加活動的青年經(jīng)考試合格,由國家設在軍隊的國防義務辦公室頒發(fā)證書,作為今后考試、擇業(yè)必備的資格憑證。越南于1992年決定每年12月22日(人民軍成立紀念日)為“全民國防日”,在這一天,由國防部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全國性的國防教育活動。世界各國的做法,也為我們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于“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日期選擇,在國防教育法起草過程中,起草辦公室確定了三項選擇標準,即:一是要有教育意義;二是不針對某一國家;三是便于學校和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根據(jù)這三項標準,并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防教育法草案將每年9月7日(即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日)確定為“全民國防教育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會議審議國防教育法草案時,委員們一致認為,為了加強對全體公民的國防教育,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完全必要的。同時,有的委員對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具體日期,也提出了新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后研究確定,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具體日期,可以另作決定,不在國防教育法中規(guī)定。
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并普及國防教育,增強全民的國防觀念,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決定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一決定,確定了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具體日期,有利于全國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
【釋義】 本條是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規(guī)定。
“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國防教育法作出的一項重大規(guī)定。以法律形式為一項教育事業(yè)設立一個全國性的宣傳活動日,這在我國建國以來的立法史中是不多見的。這項規(guī)定充分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的高度重視,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心愿。
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問題,在國防教育法起草過程中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這個設想首先是由長期從事國防戰(zhàn)略問題研究的專家提出來的,并很快形成了大家的共識。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有兩點共同的認識。其一,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和平環(huán)境,人們遠離戰(zhàn)爭,全民國防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和平麻痹思想在一些地方、一些群眾特別是在一些擔負領導職務的干部當中有所滋長和蔓延,尤其在集中精力抓經(jīng)濟建設的過程中,有的只顧追求經(jīng)濟利益,忽視甚至忘記了國防建設。面對人們的思想防線已經(jīng)潛伏的“決堤”危險,國防教育立法必須要有使命感和緊迫感,必須采取有力的舉措,喚起人們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夯實全體公民隨時準備抵御戰(zhàn)爭的思想防線。其二,國家要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就要為全民參與國防教育活動提供一個大眾化、社會化的載體。依法確立一個每年都能讓全體公民共同接受國防教育的時機,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我國國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會性的特點?;谏鲜隹紤],國防教育法草案從第一稿開始,就將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設想寫進了條文里。
設置全國性的國防教育日或者具有國防教育意義的宣傳活動日,不是我國的首創(chuàng)。它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如美國將每年12月 7日(即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日子)定為“國難日”,在這一天,全國主要城市都要舉行不忘國恥的紀念活動。前蘇聯(lián)早在1927年就將 7月10日至16日確定為“國防周”,在“國防周”內(nèi)組織全民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它還將每年6月22日(即1941年德國向蘇聯(lián)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子)確定為“德國入侵蘇聯(lián)紀念日”,在這一天,莫斯科紅場都要舉行盛大的國防教育活動。法國將每年的11月11日(即第世界大戰(zhàn)法國和德國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日)確定為“國防準備日”,在這一天,所有16歲至18歲的青年都必須參加以準備履行國防義務為主要內(nèi)容的國防教育活動,參加活動的青年經(jīng)考試合格,由國家設在軍隊的國防義務辦公室頒發(fā)證書,作為今后考試、擇業(yè)必備的資格憑證。越南于1992年決定每年12月22日(人民軍成立紀念日)為“全民國防日”,在這一天,由國防部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全國性的國防教育活動。世界各國的做法,也為我們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于“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日期選擇,在國防教育法起草過程中,起草辦公室確定了三項選擇標準,即:一是要有教育意義;二是不針對某一國家;三是便于學校和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根據(jù)這三項標準,并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防教育法草案將每年9月7日(即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日)確定為“全民國防教育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會議審議國防教育法草案時,委員們一致認為,為了加強對全體公民的國防教育,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完全必要的。同時,有的委員對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具體日期,也提出了新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后研究確定,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具體日期,可以另作決定,不在國防教育法中規(guī)定。
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并普及國防教育,增強全民的國防觀念,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決定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一決定,確定了全民國防教育日的具體日期,有利于全國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