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條 社會組織和個人擅自舉辦民辦學校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符合本法及有關法律規(guī)定的民辦學校條件的,可以補辦審批手續(xù);逾期仍達不到辦學條件的,責令停止辦學,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社會組織和個人擅自舉辦民辦學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樣承擔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任務,舉辦民辦學校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國家為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方向,保證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對民辦學校的設立,規(guī)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對辦學資金、從教人員資格、學校設施、學校的組織等,本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都有嚴格規(guī)定。舉辦者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舉辦民辦學校,任何人和組織不得自作主張,違反規(guī)定舉辦民辦學校。如果有擅自舉辦民辦學校的,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工商管理部門、民政登記部門等有權責令限期改正。經過改正,符合條件,允許學校補辦登記。之所以要這樣規(guī)定,是因為一些人未經審批創(chuàng)辦了民辦學校,這些學校可能在某個方面沒有達到本法規(guī)定的辦學條件,為了保護辦學者的利益和辦學積極性,使受教育者繼續(xù)接受教育,保持學校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給予一個彌補缺陷、改正過失的機會。這樣做,對辦學者、從教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利。
對于經責令改正,到期限仍達不到辦學條件的學校,本著對國家、對社會和受教育者負責的原則,要責令停止辦學。停止辦學的民辦學校,對學生、對學校的投資人等造成經濟損失的,由舉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或個人予以賠償。這里的賠償是民事賠償,民事賠償根據(jù)《民法通則》第106條的規(guī)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的賠償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賠償?shù)闹黧w是擅自辦學的社會組織和個人,而不是宣布停止辦學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行政部門。二是賠償范圍是全部賠償受侵害人的實際損失。民法上講的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因此,在適用全部賠償原則時,要公平合理,又要實事求是,切實可行。
【釋義】 本條是關于社會組織和個人擅自舉辦民辦學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樣承擔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任務,舉辦民辦學校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國家為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方向,保證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對民辦學校的設立,規(guī)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對辦學資金、從教人員資格、學校設施、學校的組織等,本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都有嚴格規(guī)定。舉辦者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舉辦民辦學校,任何人和組織不得自作主張,違反規(guī)定舉辦民辦學校。如果有擅自舉辦民辦學校的,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工商管理部門、民政登記部門等有權責令限期改正。經過改正,符合條件,允許學校補辦登記。之所以要這樣規(guī)定,是因為一些人未經審批創(chuàng)辦了民辦學校,這些學校可能在某個方面沒有達到本法規(guī)定的辦學條件,為了保護辦學者的利益和辦學積極性,使受教育者繼續(xù)接受教育,保持學校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給予一個彌補缺陷、改正過失的機會。這樣做,對辦學者、從教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利。
對于經責令改正,到期限仍達不到辦學條件的學校,本著對國家、對社會和受教育者負責的原則,要責令停止辦學。停止辦學的民辦學校,對學生、對學校的投資人等造成經濟損失的,由舉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或個人予以賠償。這里的賠償是民事賠償,民事賠償根據(jù)《民法通則》第106條的規(guī)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的賠償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賠償?shù)闹黧w是擅自辦學的社會組織和個人,而不是宣布停止辦學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行政部門。二是賠償范圍是全部賠償受侵害人的實際損失。民法上講的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因此,在適用全部賠償原則時,要公平合理,又要實事求是,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