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中藥師藥理學輔導:利水滲濕藥

字號:

一、基本知識
    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nèi)停病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藥。
    分為三類,即利水消腫藥、利水通淋藥、利濕退黃藥。
    藥理作用:
    1.利尿
    利尿作用受諸因素的影響:采收、炮制、用藥部位、動物種屬、給藥途徑、機能狀態(tài)。
    其中,豬苓、澤瀉作用較強。
    利水滲濕藥利尿的機理:
    豬苓、澤瀉→抑制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
    茯苓素→抗醛固酮(留鈉留水);
    澤瀉→增加心鈉素的含量。
    2.抗病原微生物
    茯苓、豬苓、茵陳、金錢草、木通、萹蓄、半邊蓮等→抗菌;
    車前子、茵陳、地膚子、萹蓄、木通等→抗真菌;
    茵陳等→抗病毒。
    3.利膽保肝
    茵陳、半邊蓮、玉米須、金錢草→利膽。
    澤瀉、茵陳、豬苓、垂盆草→保肝。
    4.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茯苓多糖、豬苓多糖。
    小結(jié):
    利水消腫:利尿;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等。
    利尿通淋:抗病原微生物。
    利濕退黃:利膽、保肝。
    二、常用藥物
    茯苓
    【成分】主要含有β- 茯苓聚糖,三萜類茯苓酸、茯苓素等化學成分。
    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功效。
    【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guān)的藥理作用
    (1)利尿
    利尿作用受動物種屬、給藥途徑等因素影響。
    對人:茯苓→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顯,對腎性和心性水腫病人利尿作用顯著。
    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劑相似的結(jié)構(gòu)→拮抗醛固酮活性。
    (2)免疫調(diào)節(jié)
    茯苓多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茯苓素→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但抑制淋巴細胞轉(zhuǎn)化、抗體、脾細胞抗體產(chǎn)生能力。機制:抑制IL-2的產(chǎn)生。
    (3)抗肝硬化
    茯苓醇→降低肝內(nèi)膠原含量、尿羥脯氨酸排出量增多→促進肝臟膠原蛋白降解,促進肝內(nèi)纖維組織重吸收作用。
    (4)對胃腸功能的影響:松弛腸管,抗?jié)儭?BR>    2.其他藥理作用
    抗腫瘤:
    (1)茯苓多糖→提高免疫功能;
    →直接的細胞毒作用(如:改變腫瘤細胞膜磷脂生化特性)兩個方面。
    (2)茯苓素→抑制腫瘤細胞的核苷轉(zhuǎn)運、抑制腫瘤細胞DNA合成;
    →提高巨噬細胞產(chǎn)生腫瘤壞死因子(TNF)的能力,增強殺傷腫瘤細胞作用。
    綜上所述:
    利水滲濕→利尿、抗肝硬變;
    健脾→免疫調(diào)節(jié)、對胃腸功能的影響、抗腫瘤。
    【現(xiàn)代應用】
    1.水腫
    2.嬰幼兒腹瀉
    3.精神分裂癥
    澤瀉
    【成分】主要含有澤瀉萜醇A、B,澤瀉萜醇A、B、C的醋酸酯,表澤瀉萜醇A、澤瀉醇、澤瀉素等化學成分。
    澤瀉具有利小便、清濕熱功效。
    【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guān)的藥理作用
    (1)利尿
    澤瀉→多種動物、人→具有顯著利尿作用,使尿量、排鈉量增加。
    利尿作用的強弱→因采集季節(jié)、藥用部位、炮制方法的不同而異。
    機理:
    ①直接作用于腎小管的集合管,抑制K+的分泌,同時抑制Na+的重吸收;
    ②增加血漿心鈉素的含量;
    ③抑制腎臟Na+,K+ - ATP酶的活性,減少Na+重吸收等。
    (2)抗炎(清濕熱):抑制急、慢性炎癥。
    (3)抗實驗性腎結(jié)石:抑制腎結(jié)石的形成。
    2.其他藥理作用
    對脂代謝、血管、血液3方面。
    (1)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
    機制:降低小腸膽固醇的吸收率、膽固醇的酯化。
    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nèi)膜斑塊明顯變薄,內(nèi)膜下泡沫細胞層數(shù)和數(shù)量明顯減少,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及炎細胞浸潤減輕。
    機理:
    降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調(diào)節(jié)PGl2/TXA2的動態(tài)平衡;
    改善血液流變性。
    抗氧化。
    抑制動脈壁內(nèi)鈣異常升高。
    (2)抗脂肪肝作用
    澤瀉→膽堿、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抗脂肪肝。
    (3)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4)降壓:有持久的降壓作用。
    小結(jié):
    利小便、清濕熱→利尿、抗實驗性腎結(jié)石、抗炎等作用。
    現(xiàn)代研究進展: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脂肪肝、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壓。
    【現(xiàn)代應用】
    1.高脂血癥
    2.美尼爾病
    茵陳
    【成分】主要成分:6,7 - 二甲氧基香豆素、綠原酸、咖啡酸、茵陳色原酮、對羥基苯乙酮,揮發(fā)油,含茵陳炔酮等。
    茵陳具有清濕熱、退黃疸之功效。
    【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guān)的藥理作用
    (1)利膽
    膽汁流量明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預防膽固醇結(jié)石的形成。
    有效成分:香豆素類:6,7 - 二甲氧基香豆素,香豆酸、有機酸:茵陳香豆酸A、B、綠原酸、咖啡酸,色原酮類:茵陳色原酮,黃酮:茵陳黃酮,揮發(fā)油:茵陳二炔、茵陳二炔酮、茵陳炔內(nèi)酯、對羥基苯乙酮等。
    (2)保肝
    茵陳色原酮、6,7 - 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陳黃酮等成分均有保肝作用。
    機理:
    誘導肝藥酶、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
    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3)抗病原微生物
    茵陳蒿有較強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結(jié)核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病原性絲狀體。
    皮膚真菌。
    活性成分:茵陳炔酮、對羥基苯乙酮和其他揮發(fā)油成分。
    (4)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降低血清膽固醇、β-脂蛋白。
    降低主動脈壁中膽固醇含量,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病變減輕。
    (5)解熱、鎮(zhèn)痛、抗炎(清熱)。
    2.其他藥理作用
    抗腫瘤。
    小結(jié) :
    清濕熱→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退黃疸→利膽、保肝。
    【現(xiàn)代應用】
    1.高膽固醇血癥
    2.膽石癥
    3.膽道蛔蟲癥
    4.痤瘡
    豬苓
    主要含有豬苓多糖,豬苓酸A、C,角甾醇等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與茯苓相似。
    1.與功效主治相關(guān)的藥理作用
    (1)利尿
    豬苓增加健康人的尿量。
    機制:抑制了腎小管對水及電解質(zhì),特別是鈉、鉀、氯的重吸收。
    (2)增強免疫功能
    豬苓多糖→增強免疫功能。
    2.其他藥理作用
    (1)抗腫瘤:豬苓多糖。
    (2)保肝。